蒋文超
中国联合工程有限公司310052
摘要:随着城市化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建筑业迎来了全新的发展,传统现浇式的建筑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前人们对节能环保等方面的要求,亟待建筑业做出调整和变革。装配式建筑的运用不仅降低了对资源的消耗,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同时还有效提升了建筑工程的质量和生产效率,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基于此,文章对装配式建筑设计要点以及相关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希望能为促进装配式建筑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设计要点;改进措施
在进行装配式建筑设计时必须结合施工实际情况,规范设计流程,合理制订设计方案,加强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有效提升建筑工程的质量和效率。加强对装配式建筑设计要点的研究,分析存在的相关问题并解决问题,成为相关设计人员重点研究的课题。
1装配式建筑概述
传统的建筑施工技术中存在资源消耗大、技术利用不集中、施工效率低下、质量无法保证以及污染环境等问题,无法满足当前建筑业发展的需求,亟待运用新型建筑技术来改善这一现状。在此背景下,装配式建筑技术的应用符合建筑业的发展趋势,通过结合建筑功能来设计不同的构件,并将这些构件在工厂进行整体生产,再将生产完成的构件运输到施工现场进行相关的安装,实现了生产工厂化和施工过程的分解,将其分为设计、生产和施工三个步骤,不再集中于施工现场操作,有效保障了施工效率。装配式建筑技术在结构上大体分为新型全预制装配结构和传统钢架结构;在建筑形式上分为单层、多层以及高层等,施工方式也是现场安装,其有效减轻了建筑的重量,提升了施工的质量。
2装配式建筑设计要点
2.1施工图纸设计要点
施工图纸的质量直接影响建筑工程后续的施工质量,是装配式建筑设计中的重点内容。通过科学合理的施工图纸设计,明确相关建筑材料、结构等,能够为后续施工提供良好的参考依据,实现对各个环节的管控。因此,在施工图纸设计阶段可利用BIM技术对装配式建筑进行立体建模,对不同的构件进行碰撞并且对吊装进行动态模拟,保证后续装配式建筑施工的有序开展。同时,加强各参与方之间的沟通交流,对设计方案和施工方案进行探讨,制订出多种方案并对方案进行模拟,判断方案是否可行,不断优化和调整方案,进而为后续施工奠定良好的基础。
2.2平面与立面设计要点
在装配式建筑设计中,平面与立面的设计尤为重要。平面设计主要是分析各构件的尺寸、规格,结合建筑结构形式合理地布局建筑内部空间,对各模块进行多元化的组合,呈现出不同类型的户型,最终形成标准化的户型,满足人们的各种需求。立面设计则主要涉及立体结构,如墙板、门窗等,通过对各构件的组合体现个性化特点。在进行立面设计时,需要结合建筑自身的特点,考虑通风、采光等因素,并加强与平面设计的联系,使整体建筑更具实用性。
2.3结构构件预制设计要点
结构构件是装配式建筑的基础,直接关系后续施工的质量和效率。因此,必须做好结构构件预制设计,保证构件的合理性。首先,加强对施工图纸的研究,合理设计构件加工图纸,保证结构构件的合理性。同时,加强与生产厂家之间的沟通交流,结合生产工艺对结构构件的规格、尺寸等进行设计,保证构件的精准度满足施工的需求,避免出现构件规格不合格而影响施工质量和进度的情况。其次,在进行构件预制设计时,还需要考虑施工场地的情况以及生产厂家的吊装和运输情况,遵循相关的原则进行合理设计,进而保证构件的质量和设计水平。
2.4构造节点设计要点
预制构件的节点设计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设计内容。由于预制外墙板接缝和门窗洞口的防水性能相对较弱,故此,结构节点和材料的选择需要充分结合实际,满足各种性能的需求。每个接缝应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和当地气候条件进行合理的接缝设计,达到相关防水和节能的标准要求。预制外墙板垂直缝可采用材料防水法和结构防水法,非承重墙竖向缝可采用槽缝、平缝,而预制外墙板水平缝在结构防水过程中可采用槽缝和高低缝。在门窗安装过程中,需要保证门窗与外墙板之间连接的安全稳定性和严密性。
在装配式剪力墙结构外围护结构热工计算过程中,需要参照国家对节能标准的相关要求进行设计。例如,采用夹芯外墙板时,应保证保温层的连续性,保温层厚度应符合建筑面积的设计要求,保温材料应尽量选用轻质、高效的材料,在安装过程中应合理控制保温材料的含水量,使其符合我国现行标准。
3装配式建筑存在的问题
3.1运输问题
装配式建筑相关构件都是由工厂直接进行生产,这就涉及构件运输的问题,在运输过程中常常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引发风险,对构件的质量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一旦构件在运输过程受到破损,那么其规格、尺寸就会出现偏差,并且质量也会降低,进而无法满足相关设计标准,将对整体施工进度和质量造成极大的影响。框架吊装是工程施工中的关键环节,如果没有合理的设计,很容易出现立柱倾倒和横梁倾倒的问题,对装配部件造成损坏。
3.2准确性问题
装配式建筑相比以往的建筑形式,其在各个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在构件的准确性方面更是要求严格。由于构件都是由工厂生产,因此在设计时不仅要对施工技术进行深入的分析,还需要对生产工艺进行全面的考虑。首先,如果放线尺寸存在一定的偏差,不管偏大还是偏小都会对后期的装配施工造成影响,而此问题是作业时较为常见的问题。其次,在进行现场装配施工时如果出现叠合板与剪力墙之间存在缝隙的情况,就会对整体施工质量造成影响,埋下安全隐患。最后,进行预留孔洞操作时,也必须进行严格的控制,避免出现二次开孔的情况,这样不仅会造成成本的增加,还提升了施工的难度,影响了施工的质量和效率。
3.3平面不规则问题
装配式建筑设计必须以用户的实际需求为基础进行相应的设计。为了能够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工厂在模具的生产上要更加严格,而这无疑增加了装配式建筑的建设成本,还会影响实际的使用面积,产生平面不规则问题。因此在装配式建筑的设计中,应结合传统建筑的特点,运用现浇等方式保证整体的质量和水平。
4装配式建筑现存问题的改进措施
4.1提高专业人员的施工技术水平
装配式建筑不同于以往的建筑施工方式,其主要是在设计环节对施工进行分解,使其成为独立的、可提前生产的构件,工厂完成生产后将构件运输到施工场地,对构件进行现场装配。这就使得装配式建筑的施工更具专业化和技术性,对生产效率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所有生产的构件均是在工厂利用相关设备完成,而且不同的构件也多是由专用的机械设备进行生产,为了保证构件生产的质量,技术人员必须具有较高的生产技术水平和良好的职业素养,才能在保证构件生产效率的同时保证构件达到预期的要求。
4.2合理控制施工成本
装配式建筑在进行施工时需要将预制的构件运输到施工场地,而不同的构件生产地点不同,这无疑增加了构件运输所花费的资金和时间,进而导致施工成本的增加。因此,为了促进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就必须对如何降低施工成本进行分析研究。目前,虽然构件运输费用相对较高,但这并非是一种常态,随着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从生产到安装走向集成化和专业化并形成一套较为完善的流程体系后,相关运输成本会大大降低,并且产量也会大幅度提升。在施工现场对构件进行装配时需要运用到相应的吊装机械设备,而此类设备大多价格较为昂贵,也会造成施工成本的增加。因此,为了实现对成本的控制,需要加强现代化、自动化、智能化技术的运用,科学合理地对构件进行组装,使整体施工更加便捷、效率,从而有效降低施工成本。
5结束语
总之,装配式建筑的广泛应用不仅满足了生态建设的需求,同时还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因此,在进行装配式建筑设计时,设计人员必须提高认知和设计水平,保证各个环节设计的合理性,在节约资源的同时控制施工成本,进而不断促进装配式建筑的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汤兰,汤宇.装配式建筑结构设计要点分析[J].工程技术研究, 2020, 5 (10):216-217.
[2]荆宝安.装配式建筑设计要点及相关问题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20 (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