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帅科1 黄敬科2
1中国冶金地质总局昆明地质勘查院,云南 昆明 650051; 2中建铁路投资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北京 102600
摘要:目前,岩土工程的建设数量逐步增多,在岩土工程建设过程中,为了高效利用桩基础,优化并提升功能性,需要对桩基础工程设计进行深入研究,严格依照标准规范控制设计方案、内容,确保岩土工程桩基础设计的有效性。论文分析了岩土工程中桩基础设计的关键内容,涉及理念、要素、计算等内容,并针对特殊桩基础设计情况进行研究。
关键词:岩土工程;桩基础;工程设计
引言
在我国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岩土工程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岩土工程建设中,地基及桩基础是工程施工中的重点组成内容,因此,在对岩土工程中的地基和桩基础进行处理的过程中,需要提高对其技术的研究,这对岩土工程施工质量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介绍了工程施工过程中的难点,分析了地基和桩基础的处理技术,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1岩土工程的特点
首先,从岩土的构成物质的特点来说它具有不稳定的性质。如果要使施工的安全及其整个工程的质量有所保证,那么就需要在前期进行足够的地质勘探方面的工作,检测施工地的地质条件是否符合施工的要求。在对岩土体的结构、性质等具有了一个客观且全面的了解之后,才能判断此处岩土的稳定性,才能决定岩土工程的桩基础的施工。而且因为岩土具有不稳定性的特点,所以岩土的稳定程度也随时发生着变化,再加上对岩土的施工的操作,其变化的程度和频率也非常的大,所以并不能完全依赖于前期的检测,必须在前期勘察得出的基础上重新进行检测,这就要求对岩土进行经常性的检测,并且施工方案也要根据数据的变动而随之变动,不能一成不变,也不能完全只依赖于一个数据和一个方案。只有通过周密的检测,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才能确保整个工程施工顺利地进行下去,也对工程的质量有了基本的保证。其次,岩土工程基本是地下设施,所以它也具有极好的隐蔽性,岩土工程大多在地下,且其主要包括地基、桩基的处理和锚杆等具体项目,因此就决定了其工作主要集中于地下。而且在完工后要把这些地下的工程再次遮盖掩埋掉,所以如果想要再次了解这些工程的情况,只能从地下了解,而不能直接从外界了解,所以岩土工程又具有隐蔽性的特点。这就意味着,在施工过程中,只有很明显的质量问题,才容易被发现。而一旦岩土工程出现问题,又意味着其是很难被发现的,这也说明某些岩土工程容易存在没有了解到的质量问题。技术人员引进了比较先进的技术来检测岩土工程的质量,排除岩土工程的安全隐患,以此达到质量上的过关。
2岩土工程中桩基础的设计
2.1分析计算桩基础相关参数
承载能力的计算包括以下内容:根据桩基础使用功能要求,结合桩基础在岩土工程中的受力特点,对桩基础竖向、水平方向的承载能力进行计算,确保不超过承载能力的特征数值。对于特殊条件下,要综合考虑桩基、土层、承台等因素的综合作用。在计算桩基和承台的承载力时,考虑桩身是否处于地面以上,侧面是否存在液化土层或是否存在极限承载能力低于50kPa的土层。预制混凝土桩吊装、运输、锤击前,要开展强度、承载力的检查和验算。柱端平面下存在软弱地层的要及时进行承载力验算;对于坡地、岸边的桩基稳定性要进行验算;并根据国标《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2016年版)对桩基抗震性能进行验算。对于桩基础的形变情况,要考虑桩端持力层的一部分内容;若软土地基主次桩基、桩端持力层为黏土、淤泥时,一级桩基要进行沉降验算。在桩基上部结构完成后,要采取有效措施将上部结构与基础共同作用结合在一起。观测建筑沉降数值,并根据观测结果,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始终处于沉降允许值范围。对于水平载荷大或水平位移控制较为严格的岩土工程,一级建筑桩基要注意验算桩基础的水平位移量,并根据验算结果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处于合理范围内。对于不允许出现混凝土裂缝的桩基需要进行混凝土抗裂验算;对使用过程中需限制裂缝宽度的桩基础要进行裂缝宽度的验算,最终确保桩基础、承台的抗裂性能及裂缝宽度满足相应控制标准。
2.2确定好桩型、截面及长度
(1)根据工程建设要求及岩土工程中桩基础的利用价值,从适用性、成本经济性等方面入手,确定好桩型,包括矩形、圆形、多边形等,为相应的工程设计工作开展提供参考信息,促使适宜桩型支持下的桩基础性能更加可靠,逐渐实现其工程设计目标。(2)桩基础工程设计中确定其截面及长度时,需要结合设计资料、桩基础所在区域的实际情况等,促使桩基础实践应用中的截面及长度更具合理性,全面提升其在岩土工程发展中的潜在应用价值。
2.3刚度和柔度相互结合
刚度和柔度是基础设计的重中之重,为提升基础设计效果,在设计阶段必须综合考虑基础的刚度和柔度,依据这两个设计参数便可设计出简单、可靠的基础设计方案。比如:在一些地质条件比较好的区域,通过刚度和柔度相互的方法,就能设计完善的基础设计方案,并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再就我国岩土工程的基础结构形式而言,多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大大增加了传统设计的难度,和传统土建工程设计相比,钢筋混凝土结构对设计的承载力、基础稳定性、基础质量等方面皆有较大要求。一旦发现承载力不达标,极易引起基础的不均匀沉降,从而对工程造成不可逆的影响。因此,在岩土工程基础设计中,也不能单一的只考虑刚度和柔度,应该结合岩土工程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整体岩土工程的承载力要求,再考虑整体结构的刚度和柔度。
3提升岩土工程中桩基础工程设计水平的相关措施
3.1强化桩基础工程设计过程控制意识
(1)根据岩土工程的设计要求,制定合理有效的控制措施,并确保切实实施到桩基础的设计过程中去,从而实现桩基础的设计过程是可控的,提高对设计过程的控制意识,不能忽视设计过程中的任何细节问题,细节往往决定成败,做好细节处的设计和处理,全面提高岩土工程中桩基础的设计水平。(2)强化好桩基础设计过程的控制意识后,应建立健全的、强有力的控制机制,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和实施,实施过程中,及时发现不利于桩基础工程设计进行的因素,并采取有效措施及时消除,使岩土工程中桩基础设计的水平得到切实提高。
3.2注重设计方式的不断优化及利用
(1)设计人员应注重自身信息化意识的强化,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桩基础工程设计中,提高信息化设计方式的利用效率,为工程设计方式的不断优化提供支持,促使桩基础在未来实践中的设计水平可逐渐提升;(2)注重精细化设计方式的利用,促使岩土工程中桩基础工程设计更具科学性,最大限度地降低其中的设计问题发生率,不断提升这类工程在实践中的设计水平,确保桩基础工程作业计划实施有效性。
结语
综上,岩土工程桩基础设计需要充分了解需求,掌握具体的设计要点,采取有效措施提升桩基础工程整体设计效率、质量,优化工程基础结构性能,为岩土工程整体建设奠定良好基础,降低工程基础结构施工问题发生概率,最终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一定的力量。
参考文献
[1]施云伟.建筑地基基础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探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9(3):37.
[2]滕延京,王卫东.基础工程技术的新进展[J].土木工程学报,2016(4):1-21.
[3]梁波.岩土工程中的桩基础工作设计讨论[J].智能城市,2019,5(17):26-27.
[4]程莉.探究现行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J].科技展望,2016,26(22):40-41.
[5]张宏.桩基础工程质量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及优化措施[J].河南建材,2019(4):128-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