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组合在中小学校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1/5/12   来源:《城镇建设》2021年4期   作者:刘素英
[导读] 国民整体素质的不断提高,也从一个侧面推动了社会对我国教育教学事业投入的重视。
        刘素英
        中外建华诚工程技术集团有限公司  山东省 济南市  250000
        摘要:国民整体素质的不断提高,也从一个侧面推动了社会对我国教育教学事业投入的重视。随着素质教育日益受到国家教育部的重视,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从整体上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校址建筑是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进一步增强中小学校园的人文气息,促进学校的人文建设,就必须将校园建筑的空间组合运用到整体设计中。为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发展和成长,建造者应立足全局,在设计上考虑校园建筑的空间组合,并做到处理得当,保证建筑与环境的和谐。
关键词:空间组合;中小学;建筑设计;应用
        前言
        现代教育教学过程中,各学校都在积极响应教育部素质教育的号召,在教育手段现代化方面不断更新和创新。然而,当教学工具和教学手段逐步优化的时候,人们常常忘记了对校园“人文环境”的构建,实际上把适当的空间组合运用到校园建设中也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和成长。为此,本文深入分析了校园空间组合在中小学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1空间理念
        为响应教育部的号召,全国中小学已加快推进现代素质教育步伐。但是,学校领导和教师却常常不能认清素质教育的真正意义,忽视了素质教育实施过程中校园环境的建设。实际上,合理的校园环境建设不仅可以促进素质教育,而且可以更好地促进中小学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根据中小学校园的特点,在进行校园建筑的设计和施工时,应尽量运用多维空间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在保证校园建筑新意的前提下,提升校园建筑设计与多维空间理念的连通性。能在保证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下,有效提升校园建筑的设计效果和施工质量。在空间组合的运用中,往往会把建筑作为一个整体,设计师在整体空间的构建中,会把设计主题和建筑环境的环境要求结合起来,形成更具特色、更具创意的校园建筑。
        现代教育,校园功能和主要受众的总体特殊性,无形中给中小学校园建筑的设计和建设增加了困难和挑战。小学和中学的建筑设计和建设,既要满足各项标准和要求,又要体现不同学校自身的文化内涵。校园建筑的设计和建设,以空间组合的方式,立足于“以人为本”,满足现代素质教育理念的要求,注重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为学生在中小学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空间组合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2.1建筑内部功能分区模糊化,忽视建筑的空间时差
        校园建筑设计中,大部分设计者往往忽视了建筑内部空间的时差,导致内部功能分区不清晰,影响了后期建筑的实际使用效果。不能合理地利用设计时的空间时差,投入使用后很难体现建筑功能分区的应用效果,从而使整个建筑失去意义。
        2.2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行为未被重视
        校园建筑是以学生为主体,结合其兴趣爱好的多样性和对事物的不同认知能力进行空间组合的方法来规划校园的。但在设计中往往会忽略学生的年龄差距和个性特征,采用统一的标准和固定的空间组合模式进行校园设计,这种方法相对保守、稳定,但也忽视了个性发展的需要。因此在中小学建筑设计中,要想体现最佳的空间组合模式,就必须根据学生的特点,制定出适合学校的设计方案。
        2.3校园建筑千篇一律,不注意合理规划
        很多学校的实际建筑风格是冗长而毫无新意的。现实生活中,看到的许多小学和中学的建筑之间加一点绿植就能描绘出校园的全貌。校园建筑风格千篇一律,严肃紧张,无形中营造了一种沉闷压抑的学习环境,使学生的校园生活寻不到半点趣味,从而导致学生整体缺乏学习积极性,学习效率低下。长期这样,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是不利的。
        2.4对功能化过度追求,导致空间形式的变化
        每座建筑物在设计和建造之初,都有一定的功能和使用要求。伴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和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建筑的功能也在发生着变化,从而形成了与空间形式相对统一的局面。但是许多建筑在设计时,都把它的建筑功能置于整个建筑结构的主体主导地位。

因此,一味地追求功能需求,将导致在实际建筑中无法实现空间组合的理念,从而失去空间组合的意义。
        3应用分析
        3.1教室的空间组合设计
        课堂作为整个教学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各种文化教育场所的核心,也是现代教育的重要场所,根据不同的属性,进行必要的空间组合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小学和中学的教室基本分为两类:普通教室和功能教室。一般教室以长方形、正方形为主,部分教室呈梯形或多角形。课堂作为学生校园活动的主要场所,在设计时更应根据人数、使用的年级和教学模式等因素的差异具体制定,使课堂结构设计更加符合现代教育教学标准。各教室不同的功能需求还进一步决定了教室内部空间安排的差异:多媒体教室要有足够的活动空间和相对专业的电气设备,并以实用性为标准合理规划;实验室和实习教室在整体使用上有较大的联系,因此在建筑设计和布置上两者可以放在一起;对于教学楼整体来说,要做到分区明确,层次分明。把不同年级、不同功能的教室尽可能地分开,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必要的麻烦和冲突。例如,小学教学楼根据年级将教室按不同楼层分开布置,可以有效减少年级之间流线上的干扰,降低冲突发生概率。
        3.2半开放空间设计
        学校内部建筑中,半开敞空间主要指的是室外走廊、平台等。这个空间也正是学生课间的主要活动、娱乐场所。半开放式空间属于教室的外部延伸,是现代教育建筑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空间设计上,可摆放一些绿植、名人典故或学生们的优秀手稿或手稿,在美化校园环境的同时,强化班级文化氛围。
        3.3教师办公区与阅览室划分
        教员办公室通常需要有足够且清晰的档案资料存放处,供教员对各种资料进行分类存放。教师办公区域因受学生管理、课间时间及课程安排等综合因素的影响,不宜远离教学区域,因此在教师办公区域的安排应与教室相结合。
        图书馆是全校师生课外阅读的重要场所,为了方便师生借阅,图书馆一般设在学校的中心或行政大楼内。阅览室为保证采光效果,常采用明亮、隔音的大玻璃作落地窗,在保证室内采光的同时,隔离外界噪音。
        3.4楼梯设计
        设计楼梯时,设计师应充分考虑房屋的楼层、位置、宽度等一系列因素。若设计为室内楼梯,必须充分考虑楼梯的通风和采光。将楼梯的构造贴上墙壁,进一步提高内部空间结构的利用率,在一定程度上节省了建筑的总体成本。此外,由于楼梯剖面与建筑的平线位置有一系列必然的联系,因此,设计师在设计楼梯时一定要把握好楼梯剖面与平线位置与建筑的空间位置的和谐关系。
        3.5塑造出有利于校园空间的绿化景观
        由于校园空间的规模较大,所以可以表现出丰富多样的建筑群,使校园建筑布局呈现多样化,如庭院式、混合式和分枝式等布局,这种建筑群的形式加强了建筑之间的联系,不仅有利于以后的建筑扩张,而且也有利于形成一定的景观环境,有利于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中进行自主学习。
        结束语
        总而言之,现代素质教育更多地是在综合因素的作用下进行的一场综合战役,要想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必须从基础建设入手。特别是中小学校园建筑设计,通过空间组合的运用,创造出更好的建筑价值。当运用到空间组合中时,应始终以整体性原则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进而科学划分建筑空间。对校园空间进行合理化布置,使中小学校园建筑一体化,促使学生在更好的学习环境中学习、生活。
        参考文献
        [1]曹式健.空间组合在中小学校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9(11):129-130.
        [2]骆玉彬.自贡市智力障碍学校校园空间设计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8.
        [3]何亭枚.高校教学建筑非正式学习空间设计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8.
        [4]艾学明.空间组合在中小学校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分析[J].建设科技,2018(17):72-7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