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工程综合管廊施工要点分析

发表时间:2021/5/12   来源:《城镇建设》2021年4期   作者:鞠向伟
[导读] 市政综合管廊,可将周边区域所有的供应管线进行汇总综合安置,其具有承载能力强、节约城市土地资源及地下空间资源、延长市政管线寿命、提高城市防灾能力的突出优点
        鞠向伟
        中建国际投资(淮安)有限公司 江苏 淮安 223300
        摘要:市政综合管廊,可将周边区域所有的供应管线进行汇总综合安置,其具有承载能力强、节约城市土地资源及地下空间资源、延长市政管线寿命、提高城市防灾能力的突出优点,近年来在我国的城市市政建设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故此需要结合当前施工技术的运用,对于施工段的重点技术控制部位,进行更为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市政工程;综合管廊;管廊施工技术
引言:
        综合管廊项目建设,要能具备各种技术管理手段的可靠应用,落实必要的资金获取手段,提升对项目开展过程中的主动协调能力,保障项目顺利进行,同时能关注成本问题,使得地下综合管廊项目建设,更加具备投资效益保障,使地下综合管廊项目建设开发进入良性循环阶段。
1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必要性
1.1充分开发城市地下空间
        随着城市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城市空间的使用率不断提升,导致很多的空间利用存在了制约隐患问题,地下综合管廊的开发,能充分利用地下空间,在地下设施和管线系统不断发展的基本前提下,能提供必要的管控指导能力,全面提升了实际的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建设效果,为提供可靠的城市功能服务提供了较高的空间保障。而地下综合管廊的开发,也能有效解决传统设备、管线布设存在的问题,能保障在综合管廊的管控过程中,具备更加到位的建设指导效果。
1.2提升设备、管线使用寿命
        地下综合管廊的开发建设,能使得各种城市功能设备和管线处于更加安全稳定的状态,其比较突出的优势是地下综合管廊能提供较为稳定可靠的支撑系统,能做到在施工过程中,可靠的应对不良沉降、地层变动等问题的影响。同时地下综合管廊具有较高的排水、防渗能力,避免设备和管线长期受到水体的侵蚀,提升了设备管线的使用效果。地下综合管廊也能可靠的避免各种施工行为、土体开挖行为对设备管线造成的破坏,其常常能被可靠的标示,在工程建设中能被可靠的规避和保护。
1.3提升城市抗震防灾能力
        地下综合管廊的支护结构体系,提升设备管线的保护能力,其能有效预防不良的地震荷载影响,在受到破坏的前提下,也能将影响程度降到最低,继续为受到地震破坏影响的地区,提供必要的功能服务,比如提供必要的通信、电力、供水等基本功能需求,提升地震问题发生时的可靠应对能力。
2市政工程综合管廊施工要点
2.1基坑支护技术
        具体支护技术方案的选定,应当充分结合施工现场基坑自身地质环境以及基坑周边环境的不同,通过多方案对比效果进行选择,以保障施工技术可行及支护体系可靠。首先根据图纸以及现场勘察所得出的地质资料,参考《建筑施工手册》有关基坑支护部分的内容,确定土的重力密度、土的黏聚力、土的内摩擦角、地面超载、桩土间摩擦角等参数的取用;其次将拟定使用的型钢参数引入各项受力验算公式,并根据公式计算得出桩体插入基坑深度、型钢抗弯强度及桩顶挠度;最后结合相关规定标准所套用参数进行对比,若是不能满足要求,则选用加密组合或高一标号的型钢进行再次验算直至该支护方案能够满足要求[1]。在具体施工过程当中,还应当确保每根型钢都能按照标准要求进行排插,为了更好地发挥技术指导作用,故在施工前期应对型钢的平面位置以及垂直度进行必要的检查;若是发现型钢在排插过程中出现倾斜,应当及时调整型钢的排插方式,可以通过调整挖掘设备的站位,或者利用型钢适当的松动土体,从而保障型钢的顺利实施。


2.2钢筋技术
        施工前应当根据设计图纸尺寸要求以及施工图纸设计用量,并结合施工实施进度,在钢筋加工厂将拟施工段落所需钢筋进行预制,并将制作完成的半成品进行分类整齐堆放,随时便于现场调用。为保证成品质量,应当运用编制明确的技术控制项目,对进场钢筋予以严格把关。施工底板钢筋时,应在底板钢筋下方设置好垫块,从而保证预留足够厚度的保护层;采用双层钢筋时,则应当采用钢筋支架,并将上下层钢筋焊接牢固,支架落脚应植入基坑,从而避免混凝土浇筑时,由于混凝土的冲击导致上下层钢筋出现移位等情况;若是钢筋网采用绑扎成型,则应当要求将上下两层钢筋四周接头区域钢筋进行逐点绑扎,而中间部位则按梅花形进行绑扎,绑扎钢筋人员应当在绑扎完毕之后,确保钢筋整体绑扎牢固[2]。具体施工过程时,还需要为侧墙钢筋预留足够长度的搭接钢筋,对侧墙钢筋进行施工时,应当先行调好钢筋的垂直度,从而确保后续施工的钢筋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而顶板钢筋则可参照底板钢筋施工技术要求执行,并在钢筋安装阶段做好相应预埋件安装。
2.3支模技术运用
2.3.1侧墙支模技术
        侧墙模板可采用高强度复合型胶合板作为最主要材料,根据侧墙尺寸进行单层拼接组装,内模应当采用立向方木、外模则应设置横向方木,并通过前期验算所得的数据进行组装;内外侧模板施工过程中,可根据施工现场实际需要,在模板中增设内撑,以确保内外侧模板的尺寸符合标准要求,并在分层浇筑期间,根据浇筑高度及时取出即可;外侧模板应当根据基坑开挖宽度予以适当采用标准钢管进行支撑,钢管根部必须嵌入基坑面或基坑墙面,钢管顶部则采用凹型卡扣将钢管与方木旋至紧密。
2.3.2顶板支模技术
        顶板钢管支架建议采用满堂支架结构形式,具体支架结构应当满足顶板荷载验证标准。顶板的荷载验证,除了钢筋混凝土的自重荷载外,还应当充分考虑组装模板荷载以及施工作业人员、机具所造成的施工等荷载,从而最终确定下设钢管支架的支撑体系;若是支撑体由于混凝土底板龄期强度尚未满足实际受力需求,可通过加设斜撑以及剪刀撑进行钢管支架的基础加强,并建议在钢管支架下设承重枕木、且增设自调式升降杆进行调节[3]。模板安装阶段应当选用统一规格模板进行组装,并做好与侧墙模板的衔接,从而保障在拆模之后的匀称、美观,衔接处的模板还应当坚持“简装易拆”原则;模板接缝则采用双面海绵胶进行密封,以此预防出现漏浆等问题。
2.4浇筑技术运用
        可根据施工现场实际情况,可将市政综合管廊混凝土浇筑划分成两阶段施工,即底板与侧墙(底板以上50cm)同时施工、侧墙(剩余段落)与顶板浇筑同步施工,以减少施工缝的处理,同时利于施工作业人员的实际操作[4]。施工用料到达现场之后及时进行相关试验检测工作,确保到场混凝土料能够满足实际施工的标准需求。混凝土的浇筑方式可采用灌筒配套串筒或者斗车配套溜槽等方式,具体的选用可根据施工现场环境另行确定。
2.5养护技术运用
        为了降低侧墙实际养护难度,可在混凝土初凝完成之后,运用不脱模养护技术进行养护,并在侧墙外露混凝土表面上铺设塑料薄膜进行保水,养护期限则应控制在14天为佳;而两板(顶板、底板)则应当在混凝土终凝之后,及时砌筑12cm厚的矮砖墙进行蓄水养护,而该养护期间,还需保证混凝土的表面温度与内部温度≤25℃,故需要安排专人进行补水替换养护7天。
结束语:
        市政综合管廊的施工技术创新及运用,依托市政综合管沟施工技术人员的精心施工以及勇于创新,为此在后续的施工过程当中应当充分运用相关施工技术对市政综合管廊进行管理以及把控,以求在保证施工品质的前提下,不断完善各项施工技术的运用以及创新。
参考文献:
[1]马晓红.浅谈城市市政综合管廊的建设[J].砖瓦,2020(09):68-69.
[2]赵瑞晨.BIM技术在综合管廊施工中的应用[J].市政技术,2020,38(05):226-229+234.
[3]梁涛.城市预制综合管廊防水问题探讨[J].四川建筑,2020,40(04):150-151+154.
[4]曾格华.地下综合管廊施工期风险分析及管控措施[J].居舍,2020(24):42+1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