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高支模施工技术应用

发表时间:2021/5/12   来源:《城镇建设》2021年4期   作者:侯东梅
[导读] 在我国建筑业发展过程中,建筑工程逐渐呈现出大型化、高层化发展趋势,在建筑使用功能日益丰富的同时,也对模板施工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侯东梅
        平阴县工程建设监理有限责任公司 山东 济南 250400
        摘要:在我国建筑业发展过程中,建筑工程逐渐呈现出大型化、高层化发展趋势,在建筑使用功能日益丰富的同时,也对模板施工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应用传统模板技术时,安装模板的搭设高度、跨度较为有限,很难满足现代建筑工程的施工需求。对高支模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现状进行分析,提出技术质量控制措施,希望可以全方位提高工程施工水平,切实保障工程质量。
        关键词:建筑工程;高支模施工技术
        引言:高支模施工技术是指支模高度大于或等于4.5m时的支模作业。在我国建筑工程领域,高支模施工技术是施工常用的关键技术之一,也提高房建工程质量的必要保障。但由于高支模施工技术的实际应用难度较高,相关人员必须明确高支模施工技术的应用意义以及应用要点,才可以有效规避实际应用时的风险,进而提高施工质量。若想将高支模施工技术实际应用在建筑工程中,首先应合理制定高支模施工方案,以规范为基础确定施工方案,并结合实际施工需求落实设计与施工,从而保证高支模的支撑能力,确保工程顺利完成。其次,高支模结构以支撑为主体,将其有效应用不仅能够提高建筑工程主体的承载力,且能够防止在后续施工过程中出现进度受阻的情况,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对技术进行分类,明确其应用的组成,进而提高高支模施工的实际应用效果,防止安全事故的出现。
1建筑工程高支模施工技术的具体应用
1.1高支模施工技术
        高支模施工技术泛指,在建筑工程中搭设高度超过8m、跨度在18m及以上的模板,或是施工总荷载超过15k N/m2、集中线荷载超过20k N/m的模板,可将其作为混凝土模板支撑工程的具体技术措施。在现代建筑工程中,随着楼层数量的增多、以及建筑结构高度的提升,对模板安装质量、规格尺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一施工背景下,高支模技术在建筑工程中展露出了广阔应用前景。
1.2高支模安装
        在高支模安装环节,需提前开展施工测量作业。测量人员对梁线位置、水平控制线、框架核心线等位置进行标记,将位置偏差值控制在允许范围。同时,在模板安装过程中,定期对模板位置、垂直度进行测量校正;施工人员参照设计图纸、按特定顺序对高支模、支撑结构进行安装,禁止私自篡改支模顺序;对模板安装质量进行检查,如模板结构稳固性、与支撑架连接情况;对模板拼缝进行处理,填充海绵胶条等密封材料;清除模板表面、内壁附着灰尘与积水,在表面均匀涂刷脱模剂。此外,在安装不同部位高支模板时,施工技术人员需要掌握相应的操作要点,具体如下:在安装柱模板时,重点对对角线、柱箍安装情况、模板垂直度、长度差等参数进行测量校正。配置18mm厚胶合模板即可满足柱模板施工需求。要求所支设高支模板与建筑柱体构件二者规格尺寸相同,在梁柱构件接头区域中对高支模板采取开槽处理措施,对梁柱模板接口处进行密实处理。在安装梁模板时,严格遵循特定施工顺序,依次开展支撑架搭设、柱头高支模板安装、铺设底部板材、拉线找平、封侧模板等作业。随后,对所安装梁模板的各项参数进行检查,确定模板位置等。参数与技术方案符合,大小龙骨骨架跨距、支架立柱跨距二者相同后,方可完成梁模板安装作业。
1.3高支模检查
        在高支模安装完毕后,为保证后续模板施工质量,及时发现问题,需要开展全面性的模板检查工作,标记、处理所存在问题,具体检查内容为:对模板中各处构件几何尺寸进行测量、检查高支模板表面平整性与结构稳固性、检查各处立杆是否处于落地状态、检查并清除模板内分布的杂物、检查支架间契合度。在高支模板检查通过或是所发现问题得到有效处理后,再将高支模板投入使用,开展混凝土浇筑作业。


1.4混凝土施工
        在混凝土施工环节,提前开展试浇筑作业,根据施工情况对混凝土浇筑速度、浇筑高度等参数进行调整,避免高支模板承受过大荷载出现变形倾斜问题或是预埋件移位。同时,开展施工监测作业,重点对模板结构情况、位移量、垂直度等参数进行监测。当出现异常问题后,停止混凝土浇筑,分析问题产生原因;将高支模板中心区域作为混凝土浇筑起始点,逐渐向四周进行延伸浇筑;尽可能一次性完成混凝土浇筑作业,避免形成施工缝;做好混凝土振捣工作,控制振捣棒与预埋件及高支模板内壁的安全间隔距离,如若振捣棒插入深度过大或是振捣力度过大,有可能出现模板变形、预埋件移位等施工问题;在混凝土表面无气泡冒出后,再结束振捣作业,确保不会出现混凝土麻面、内部孔隙问题。
1.5高支模拆除
        高支模施工需要注意拆除工作,该工程在施工结束后首先确定了拆除时间,保证了拆除作业的顺利完成。首先,该工程在在梁板达到8m且混凝土强度达到75%以上时开展拆除作业,并在施工现场设置安全警告牌,防治拆除支架过程造成安全事故。其次,该工程在拆除完成后对各类废料进行了整理归类,按照不同废料的分类进行了清除处理,节约了建设资源,防止废料长时间对方对环境造成污染。最后,该工程在完成拆除作业后对工程进行了全面检查,如发现问题在第一时间利用同类材料进行替换,进而提高施工质量,确保工程的顺利完工。
2建筑工程高支模施工技术质量控制措施
2.1做好施工安全管理工作
        高支模工程是一项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工程,在实际施工中偶尔出现模板倾斜失稳、滑塌等工程事故。虽然在方案制定、审核环节通过专家论证可以降低各类工程事故的出现率,但却无法彻底消除施工风险与不确定因素。为贯彻落实安全生产目标,保证建筑工程施工安全,应及早构建起完善的施工安全管理体系,预防各项问题出现,具体措施包括:在施工准备环节,对施工技术人员的从业资质、专业素养进行考核,开展技术交底工作,确保工程参建人员具备一定素养与施工技能;要求施工人员遵循相关规范穿戴各类安全防护设备,如安全帽、安全服。同时,储备一定数量的安全防护装备作为备品,定期对磨损老化严重的防护设备进行更换;在恶劣气候下,禁止开展高支模施工活动,对高支模板采取加固防护措施;组建专职安全团队,定期对施工现场情况进行巡查,如检查高支模板固定情况、螺栓等配件紧固程度;同步开展施工监测作业,当检测到高支模板位移量过大或是出现结构变形等问题时,技术人员快速分析问题产生原因、采取有效处理措施,在必要情况下组织人员设备退场。
2.2加强人员培训力度
        与传统模板技术相比,高支模施工技术体系较为复杂,涉及诸多理论知识,对施工技术人员的专业素养有着较高要求。目前来看,在多数建筑工程中普遍存在施工人员专业培训不足的问题,未得到系统性、全面性培训,没有全面掌握高支模施工技术内容与各项操作要点。在工程实际施工中,出现违章操作、操作错误问题,导致高支模施工质量难以保证。例如,在拆模环节,由于施工技术人员专业素养有限,很难根据现场情况准确计算上层支撑架荷载重力,模板拆卸施工步骤不合理,没有做到对荷载的平稳下移。所以,企业应加强人员专业培训力度,定期开展专业培训工作,将高支模施工技术体系、理论知识、同类工程施工情况作为主要培训内容。同时,定期开展人员考核工作,根据考核结果评估培训效果、调整培训内容。在实际施工中,开展现场旁站监理工作,监理人员既可以实时监管施工过程、及时处理突发问题,还可向施工人员提供技术指导。
结束语:
        高支模施工技术是当前建筑工程常用的技术之一,其有效应用可提高工程建设质量,使整体建筑结构更加稳定。高支模施工技术的实际应用可以使工程更容易达成预期建设目标,进而提高核心竞争力,为建筑工程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推动力。
参考文献:
[1]张博岩.房建土建工程中的高支模施工技术分析[J].居舍,2019(26):71.
[2]唐百看.房建土建工程中的高支模施工技术探讨[J].居舍,2019(24):99-10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