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洪伟
21028219870621****
摘 要:抗震设计理念在建筑结构设计的过程中应用,可以有效提高建筑结构抗震性,保证建筑工程的稳定安全,即使发生地震也能将损失降到最低。所以进行建筑抗震结构设计是当今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抗震结构的设计技术也在不断改革,促进民用建筑工程产业的发展,提高工程质量。本文对民用建筑工程中抗震结构设计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抗震结构;工程质量
前言:
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速度也得到了一定的提升,社会各界与群众越来越重视建筑物的质量问题。民用建筑工程中抗震设计显得至关重要,决定到工程的施工难度以及工程建筑物的质量,甚至能够对居民的生命安全造成为威胁。
一、民用建筑工程中抗震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
1协调结构与建筑设计
在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坚持实事求是的设计原则,根据设计目标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不同建筑单位的应用领域不同,需要应用到的设备也复杂多样,在这样的情况下,施工设计的难度较高,因此,在设计建筑结构时,还要根据设备性能、材料情况等因素进行设计,否则不仅会提高施工成本,也会造成施工难度的增加,严重的情况下,施工质量也无法保证。抗震设计需要建筑工程设计师也要拥有专业抗震知识水准,虽然因专业分工不同,抗震结构设计人员比建筑工程设计师对于抗震知识更加了解。基于此就需要抗震结构设计人员在对民用建筑工程的建筑物平面设计方面能够对建筑工程设计师起到帮助作用,协助工程设计师采取合理适当的调整建筑物,让工程平面图拥有完善的抗震功能与精致得体的外观,让工程内部结构可以达到工程中对抗震功能的需求,同时也需要民用建筑工程的内部结构具备对称,整齐的科学结构性,需要内部的侧面具备均匀变化的性质,竖向抗压能力构件的平面尺寸与材质能够自上而下适应性缩小,防止抗侧力组织的侧向刚度发生本质变化。
2规避不利的地质区域
工程建筑物的整体质量与地基质量有直观的联系,当地基质量不符合施工标准时就会对工程建筑物的整体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因此需要对工程施工现场的地质进行严格的探测,首先要了解该地区的地震活动规律,收集该地区的地质活动与地震活动的相关数据,进行科学的分析与研究,对具备抗震能力的地质区域与不稳定的危险区域。在进行勘测后,有关人员应对数据进行分析,采取科学合理的计算方法,判断此场地适不适合进行建筑施工。在确定施工场地后,可以对施工场地的地震危险因素进行分析,针对危险因素进行抗震结构设计,能够最大程度上降低地震对建筑物的损坏程度,提高建筑物的抗震强度。尤其是频发地震的危险区域,在地震过后不光会造成地质结构的损坏,也会产生地表的改易与地裂情况,导致地底的土壤出现沉降的情况,同时也会让工程地基出现砂土液化、滑坡的情况,因此需要尽力规避危险的地质区域,减少工程成本并且提高工程质量。
3合理选择结构体系
建筑抗震构造设计实际指的就是,针对建筑物的抗震能力进行提升,并且还要在实际的建筑施工过程中,使用符合标准的抗震方案,从而确保建筑物的抗震能力与质量。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应当由专业的抗震结构设计人员合理选择结构体系,首先应当对施工现场进行探查,其次要对地质、工程周边环境、建筑物的高度、抗震结构种类,抗震结构力度,施工设备等因素进行整理,通过技术层面与科学层面的分析得出合理的抗震结构体系,这种抗震结构体系需要根据计算简图来进行计算,判断是否合理,最终需要了解力的传递方式,正确的分配调节内力,为容易遭到地震威胁的防震构件进一步提升抗震能力,在防震结构设计过程中一定要选取最合适施工现场的防震结构体系,通过严加管理与监督,让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做好正确的防震措施,采取科学的防震结构设计。
二、抗震设计理念在抗震体系的应用体现
在不同的建筑结构体系下,所得到的建筑效果和经济指标都是不同的,因此抗震设计理念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抗震结构体系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设计人员应充分考虑建筑场地的特点,对建筑物的抗压能力进行优化设计,对不同等级的地震产生的影响进行计算、推演,要对其布局进行合理设计,最大程度的使高层混凝土建筑结构各种设施之间保持平衡分布。尤其是在进行抗震结构设计时,需要针对抗震规范、抗震结构体系进行设计,根据实际施工设计简图,明确相应的抗震传递途径,从而有效避免因为局部问题导致整个结构构件被破坏,以此保证抗震能力受打击。
1通过合理的方式提升建筑的抗震能力
在实际的角度来讲,若是发生了强烈的地震,那么建筑物的整体构造与能力都会出现下降的情况,因此需要针对建筑的实际承载能力进行分析,并且还要通过实际的情况,判断出建筑物相对较为薄弱的地方,这样才能确保建筑的质量。为了预防建筑物出现集中变形的情况,那么就要对抗震能力进行保障,还要对承载力进行调节,从而确保建筑物始终具有最佳的运行状态。需要利用人力的手段来对柱端与建筑物抗震结构的各个节点进行提升综合剪力能力,这种手段会让抗震结构具备交叉刚性变形,防止抗震结构其余构建在抵抗地震的情况下遭到破坏。在建筑物的设计方面来讲,一定要将建筑物的承载能力作为重点,而且还要使用弹性方法,这样才能降低建筑物出现构造变形的情况。并且还要对内部的作用力进行分析,通过这种方式确保建筑构造的稳定与可靠。通过人力的方式来提升柱端与梁端的抗弯曲能力,保证钢筋混凝土在遭受地震期间能够让梁端塑性起到效果。通过最大非线性的无疑程度对塑性进行转动,通过这种手段来保证框架结构的平稳性能与塑性的基本性能,保障建筑工程的防震结构设计的有效性。
2抗震延性改造措施
利用有效的抗震构造措施能够保证塑性铰能够产生强力的塑性变形能力,从而确保防震结构整体的防震能力。在进行实际建筑设计的过程中,还应该准确计算出进入具有的弹性与承载能力,观察建筑物发生的均匀变化,这样才能预防出现集中变形的情况,而且还能对建筑物的质量与运行状态进行保障.对于防震结构设计方案来说,延性能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保障防震结构中具备合理的延性,应当对延性的相关影响要素展开科学有效的分析,根据建筑物结构来说,延性能够造成的影响可分为以下两方面:一是混凝土的极度压缩变化会对受地震影响区域的高度产生严重的影响;二是会对结构延性造成恶劣的影响并且阻碍防震结构的延伸性能,让抗震结构失去一定程度的塑性变形性能。根据以上可知需要对受控钢筋的配比率严格控制,保证受压钢筋的有效作用,利用提高箍筋来维持防震结构的整体质量。
3设置多重抗震防线
抗震防线应设置多道,将防线与建筑物的其他结构进行科学连接,能够形成合力,有利于在地震来临时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减少建筑物倒塌造成的损害。在一般的情况下来讲,若是某地区出现了地震,那么还将迎来多次的余震。所以若想应对这种情况,那么就要在实际的混凝土建筑抗震构造设计的过程中,设置多重抗震防线。为了保障在实际地震发生过程中,建筑的主体结构受到的影响最小,同时也是为了防止在地震发生之后的余震对建筑的二次破坏。建筑抗震防线的设置应保证低震级时不坏,中震级时能够修理,大震级时不会导致建筑物倒塌。防线设计人员应根据建筑物的结构,沿着建筑物的竖直方向设立防线,防线的设置数量应保持均匀的原则,最好能够对称设计。
三、结论
总之,在进行建筑结构设计的过程中,必须要树立起先进的抗震理念,以此保证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因此,在民用建筑工程中考虑到周全严谨的防震结构,应当对于防震构件的抗震性以及抗弯性进行有效调节,务必保证在地震到来时能够起到有效的减震、防震效果,从而保证建筑结构的抗震性。
参考文献:
[1]郑海峰.探究抗震设计理念在建筑结构中的体现[J].建材与装饰,2017(32)
[2]陈少鹏.混凝土建筑抗震结构设计有效对策探讨[J].居舍,201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