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武术教学中的示范性

发表时间:2021/5/13   来源:《中国教育信息化》2021年2月   作者:翁荣华
[导读] 示范教学,是武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种教学手段,它分为正面、背面、侧面、镜面示范。它贯穿于教学的始终。通过正确的示范教学,达到教学中精讲多练的要求,使学生准确的掌握动作规格、套路节奏,掌握武术套路的风格以及精神面貌等,为学生的学习树立一个目标,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本文试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示范教学在武术教学中的作用。

苏州工业园区车坊实验小学  翁荣华

【摘要】示范教学,是武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种教学手段,它分为正面、背面、侧面、镜面示范。它贯穿于教学的始终。通过正确的示范教学,达到教学中精讲多练的要求,使学生准确的掌握动作规格、套路节奏,掌握武术套路的风格以及精神面貌等,为学生的学习树立一个目标,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本文试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示范教学在武术教学中的作用。
【关键词】 武术教学 示范 教学
        1.武术的概念及其发展
        武术,作为中华民族特有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是根植于我国民族传统文化中,以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以套路和格斗为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
        中华武术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在中国历史上绵延数千年,脉脉相承,经久不衰,被誉为中华之瑰宝!随着时代的前进,世界的发展,它适应人类生存竞争的需要而产生,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变化。武术的产生和发展是随着整个中华民族文明的历程而发展,并沿着自身的规律逐渐完善。既讲究动作的形体规范,又要求精气神传意、内外合一的整体运动观,是中国武术的一大特色。
        2.示范武术教学的使用和作用的方法
        武术教学中示范法是可以使学生了解所有动作的整体结构和学习技巧。教师准确大方的示范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主动学习武术动作技能的热情,自觉的去学习,掌握并且提高课堂效率。
        2.1教师示范和学生示范
        教师示范是武术教学中常用的教学形式。用于对初学的学生进行示范和领做,在学生的头脑意识中建立表象的认识,或在演示过程中,提高学生对武术专业动作正确的理解。
        学生示范是教师示范的补充。选择练习武术水平较好的学生进行重复示范,不断加强学生对武术动作的理解。
        2.2整体动作示范和组合、分段示范
        整体动作示范是通常在学习某一动作或套路的开始, 为了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 在头脑中建立完整的动作表象。
        组合、分段示范一般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某一段动作水平的基础上,进行巩固、复习而采取的示范方法。
        2.3按身体部位示范
        按身体部位的示范可根据不同的身体部位有重点的示范。一般用于复杂的动作。或提高动作质量。通常情况下,一般是上、下肢分别示范,并可以确定到手掌、脚、膝、肘示范,让学生了解动作的细节,更好的完成复杂动作的学习,提高身体各部位动作的准确度。
        2.4利用直观教具的示范
        利用直观教具示范是通过使用图解、视频进行的辅助示范。引导学生对重点、难点动作仔细观察, 加深学生对重难动作的正确认识理解, 同时弥补教师示范能力的一些不妥之处。
        3.示范教学的作用
        示范教學分为正面、背面、侧面、镜面示范。教师通过具体的动作示范,使学生头脑中建立起所要学习的动作表象,以了解所学动作的结构、要领和方法。因此,教师的示范要力求正确、完美,以激发学生想学、想练的愿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1示范教学对学生学习的促进作用
        教师示范的目的,主要是使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起正确的概念,通过感性认识进一步升华到理性认识。教师的示范既要讲究动作的形体规范,又要求精气神与外部的形体动作紧密结合,做到手到、眼到、形断意连,使意识、呼吸、动作协调一致。
        在教授新动作之前,让学生欣赏教师舒展大方、快速有力、节奏鲜明、起伏转折的示范动作,用灵活多变的动作表现去感染学生,使学生产生跃跃欲试的感觉。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积极性和自信心,起到促进学生学习的作用。



        3.2示范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掌握动作技能
        武术是直观教学的特殊形式,以领做为主。因此,教师本身应有一个轻松自然、优美标准的动作示范,讲解时应根据情况选做一、二组动作,也可把本次课上学生应学习的几个动作完整做下来。通过完整的示范,能够使学生了解到动作的全貌,形成一个完整的概念。主要用于教学的初始和后期。如在初级三路的教学中,教授“弹踢冲拳”、“马步冲拳”两个动作时,可先让学生观看正确的技术动作示范,然后通过讲解、示范、领做等,使学生模仿学习再独立完成技术动作,这样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主观评价能力,而且会较快地促进正确技术动作的掌握。
        3.3改善课堂氛围,提高教学效率
        体育课上的气氛是学生在体育课中情绪情感等心理特征的综合体现,它与教师的示范教学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心理学研究表明,课堂氛围与学生学习有着必然的联系。
        示范教学,既能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改善武术课堂的气氛,又能提高学生自我锻炼的能力,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思想意识。教学氛围活跃,学生精神振奋,心情愉快,学习积极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4.示范位置和示范面的选择
        武术教学主要是通过集体教学形式,根据教材内容、教学对象、教学的场地来选择恰当的示范位置。
        4.1示范位置
        教师在讲解示范时,学生队形应为密集队形或是半圆队形。特别是在武术套路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套路行进的路线、方向选择适当的示范位置,和对示范的位置及时调整。总之,示范的位置要根据动作的变化而变化。
        4.2示范面
        武术教学中示范面的运用主要以学习的动作、动作示范的位置以及教学的目的决定。因此,我们应根据教学目标、教学方式以及学生身体发展的具体情况,灵活的运用正面、背面、侧面、镜面、斜面示范。
        5.示范法的模式
        在教学中,示范法分为完整示范法和分解示范法。
        5.1完整示范法
        完整示范法是指教师将所学的动作进行完整的动作示范,该示范方法主要用于教学的开始和教学的后期。在课堂刚开始阶段,教师会将本节课将要学习的武术动作完整地向学生示范一遍,使学生对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形成一个完整的动作技术认识,如:“搂手弓步冲拳”,应在开始时进行完整示范,在教学中再将搂手与上步动作分开进行分解示范。
        5.2分解法示范
        分解示范法主要用于复杂的技术动作,要求协调性高,路线变化多的动作。分解示范法使学生容易了解动作的方向、路线。例如,在教“歇步盖打”动作时,学生的上下肢动作如果要完成不好,教师就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将动作分解为“撤步盖掌”和“歇步冲拳”来仔细讲解上肢和下肢的分解示范动作,这样能使学生们明确动作结构并掌握动作技术要领,从而有效地缩短了掌握动作的时间,提高课堂效率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完整示范和分解示范在教学中应合理的结合起来运用才能达到改进和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6.结语
        综上所述,武术是一个不断体悟,不断了解自己、了解他人的过程;是一种以示范为主的直观性较强的教学形式。武术教学中的示范应随着教学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把讲解和示范形式很好地结合起来进行,要勇于创新,正确地发挥示范教学在武术教学中的作用。这样,对武术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和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蔡仲林,周之华.武术.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7.
[2]唐豪, 顾留馨. 太极拳研究[M]. 北京: 人民体育出版社,199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