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探讨 师璐

发表时间:2021/5/13   来源:《中国教育信息化》2021年2月   作者:师璐
[导读] 语文思辨能力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对初中学生思辨能力培养时,教师需分析初中语文教学特点与学生身心认知规律,进而设定针对性的培养计划,实现学生思辨能力培养目的。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探讨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陕西省韩城市新城区第四初级中学 师璐   715499 

摘要:语文思辨能力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对初中学生思辨能力培养时,教师需分析初中语文教学特点与学生身心认知规律,进而设定针对性的培养计划,实现学生思辨能力培养目的。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探讨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学生思辨能力;培养探讨
        引言
        初中是九年义务教育向高中乃至高等教育过渡的重要阶段,这一年龄段更是决定学生一生的价值观与思维方式的重要时期。其中,学生的语文思考能力更是奠定学生一生文学素养和思辨能力、写作能力、表达能力的重要基础性能力。然而,当前教学体系仍然有待改进与优化,其中,某些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学生在进行学习时,仍然抱有强烈的考试指向性功利想法;部分课堂还出现了照本宣科、公式题目、公式作文的现象,这极其不利于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必须予以改进。
        一、思辨能力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在初中语文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的阅读文章,在考试中更是有阅读题型,所以很多的学生都会觉得为难,是因为不能正确的找到文章的主旨,以至于没看懂题目要求而弄错。为此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让学生能够准确的分析、推理、判断问题,从而提升阅读成绩,推动语文课程的快速发展。
        二、初中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对语文学科的认识不深刻
        初中生正处于一个探索世界的阶段,对许多事物的把握并不深刻,不能从多角度、多层面理性对待,而且对语文学科的学习也是流于形式。在他们的认知里,语文无非就是字、词、句、篇章结构的学习,以及古文、诗词的背诵,在学习上仅仅停留在对课文主题思想的简单分析以及课文机械的背诵上,甚至有少数学生认为没有必要投入大量精力和时间去学习语文,这种想法是片面的、缺乏理性的。
        (二)语文教学言语呆板,缺乏灵动性
        语文是词汇表达、记录、口头或者书面表达的物质形式。语文的教学内容,包括事物描写、思维引用、思想陈述、意志表现、感情抒发等。受新课程改革的影响,课程内容增加,课时减少,教师为了完成教学计划,用简单而乏味的语言授课,将原来的美丽文字、精彩的画面和丰富的情感压缩。“文似看山不喜平”,优美的文章,一旦压缩就变得平淡无奇,原来丰富而热情的语文课程转化为简单的文字处理,会大大影响学生听课的兴趣和教学效果。
        三、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对策
        (一)贴合学生实际与个性激发学生的思考与创作
        在不同的环境、不同的文化中成长的孩子,势必对生活有不一样的感受。教师应将校园所在地域的主流文化与城市、乡村环境,与通过交流得来的学生个性化的生活体验(例如父母职业、宗教信仰、民族习惯等)相结合,为学生构建起他们更容易想象、理解、体悟的生活化情景,从而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锻炼学生思辨能力,帮助学生快速地将所学知识带入生活,积极主动地进行应用化创作。例如,在少数民族、旅游、宗教等题材的文章中,教师可以提前了解学生中有无接触过相关地域、文化,让有相关体验的学生站上讲台,和其他同学进行相关的分享,使得相关延展背景知识不再是刻板的、教师一人的“一言堂”式灌输,全方位锻炼学生的思辨能力。



        (二)做好准备,提供充分的思辨性阅读材料
        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进行思辨性阅读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思辨性思辨能力。详细的操作如下:首先,整理归纳传统教材当中的思辨性文章和名家名篇,然后成立专门的学习小组,集中学习阅读思辨性文章。这样集体的学习才能够有效提高思辨性阅读能力。因为学习的材料选择的都是思辨性资料,这样通过专门的学习,收到的效果肯定比单一学习要好得多。但是这样对于初中语文老师来说,成立专门的学习小组,组织学习资料,都需要很大的精力和时间,可能会增加教学困难。其次、整理归纳传统教材当中的名家名篇加以论证。初中语文老师要积极准备整理所需学习资料,为学生备足多种多样的、具有思辨性思维的学习资料,而且这些资料要和课文相辅相成。老师准备的这些学习资料都是具有思辨性的资料,是为了更好地启发学生的识辨性思维,这样学生还要掌握课本上的主题思辨。这样学生把两种联系在一起,不仅锻炼学生的思辨性思辨能力,更锻炼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通过这样的思辨性阅读,最大程度上锻炼学生的思辨思辨能力,提高了思维质量。
        (三)创设情境模式,引发学生思想认同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难免会有很多的情景是学生无法体会得到的。当他们不能够体会到文章的背景,就不会理解作者当时的创作情绪,从而意会不到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结合文章的背景文化创设相关情景,让学生融入情景之中来感受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让学生能够和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这样一篇文章就算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理解了。
        (四)质疑思维培养
        质疑思维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因为在应试教育环境下,教师是权威的代表,学生长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下,已经逐渐丧失质疑意识,不愿主动对学习内容进行质疑,对教师的理论教学灌输产生了依赖,阻碍了学生语文思维的全面发展。教师在对学生质疑思维培养时,应当建构合理的教学情境,设定带有诱导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质疑。例如,教学文章《孔乙己》时,教师基于现代教育视域,提出诱导性问题,启发学生进行质疑思考,文章中心思想发出的诉求是什么?使得学生在质疑批判的学习过程中,挖掘文章精神内涵,剖析文章的中心思想。
        (五)突破课堂界限,立体化培养学生思维
        学生的文学阅读、鉴赏,对相关知识的学习,相关内容乃至个人人生、世界观的思考,绝对不可能只停留于课堂,因此,必须要借助各类多媒体与现代技术手段,突破课堂的界限,立体化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传统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通常教师只能布置课文的课前阅读、词汇背默任务,对课堂的推进并不能起到很好的效果。而结合了信息技术,教师就可以通过网络,为学生录制、布置一定的课前微课观看、学习任务,并通过课堂的学生提问、各抒己见等环节对微课的内容进行检查与强化。打破课堂的时间与空间限制,让学生在课前就对课文中的重点概念、背景有了一定程度上的了解和思考,并通过课堂的发言与讨论,完善相关看法与观点,强化相关方法技巧的掌握。这样,一方面开拓了学生的视野,提升了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另一方面,微课任务的设计、布置与检查,更强化了教师对学生学习的整体把控。将课前与课堂、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立体、高效、到位地解决了课堂难点重点问题的理解掌握问题。
        结束语
        总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思辨能力不仅对于他们学习有很大的帮助,还能够让他们在看待事物时更加全面,解决问题时更加完美,拥有思辨能力能够让今后的学习生涯更加的轻松、愉悦。培养学生自主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分辨文章所带来的影响,将其融入到自身成长的过程,不断提升自身价值,才是阅读的真正意义。
参考文献
[1]李丽云.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探讨[J].当代家庭教育,2020(29):111-112.
[2]郭丽娟,杨丽娟,张彩霞.初中语文整本书思辨性阅读教学策略初探[J].新课程,2020(36):1.
[3]樊海侠.基于思辨的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探究[J].名师在线,2020(24):48-49.
[4]赵会宁.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2020(32):187.
[5]刘扬.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引领学生思辨的策略[J].甘肃教育,2020(12):17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