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环境下高职院校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发表时间:2021/5/13   来源:《中国教育信息化》2021年2月   作者:刘芳 陈军
[导读] 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到来,“互联网+教育”的进一步推进,对高职院校人才的培养工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本文着眼于研究创新型技术技能的人才培养思路,依靠在线上和线下平台构建创新型技术技能的人才培养体系,是高职院校保持核心竞争力、应对经济发展新常态和应对挑战的关键所在,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刘芳  陈军  530001

摘要: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到来,“互联网+教育”的进一步推进,对高职院校人才的培养工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本文着眼于研究创新型技术技能的人才培养思路,依靠在线上和线下平台构建创新型技术技能的人才培养体系,是高职院校保持核心竞争力、应对经济发展新常态和应对挑战的关键所在,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互联网;高职院校;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
        1引言
        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的概念。“互联网+”行动计划的正式开展意味着我国正在逐步推动知识型社会创新2.0的形成。这意味着“互联网+”与各行各业融合的驱动力模式将逐渐成为中国经济新常态的热点。如何将教育部门与“互联网+”相结合,以及如何培养适合中国经济发展的创新型人才,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以高职教育为例,对高职人才培养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以“互联网+教育”为背景的高职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策略。
        2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体系的重新审视
        工业革命的第四次浪潮席卷而来,万物互联、可植入技术、3D打印技术等的发展,给各行各业带来了深刻的变化。跨界整合、协作创新等将颠覆各行业企业的运作和发展模式。就业市场不断被改写,创新已成为永恒的话题和不断追求的目标。“互联网+教育”的深入推广,高等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培训策略、评估体系、支持体系等,它们将产生“多米诺效应”。高职院校必须要与时俱进,若想在优胜劣汰中生存并繁荣发展,只有系统地培养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才能始终保持竞争力。从而推动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并提高学生在工作和创业领域的竞争力。这是高职院校发展的基础和途径。
        3高职院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现状
        3.1人才定位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定位仍以传统方式进行,只注重传统行业传统岗位的需求。没有调研在互联网的大环境新形势下产生的大量新产业和新工作,培养的方向与行业的发展脱节严重,学生的就业适应性也很差。尽管个别高校对人才培养的定位准确,但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尚未深化,导致培养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难度增大。
        3.2培养方式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法都经历了工学交替的改革,但由于观念的滞后、合作组织结构的缺乏、双师型队伍建设的力度不足等原因,这导致了许多校企合作伙伴关系还仅仅停留在表面上,导致成效式微。[1]许多公司仅将学生视为廉价劳动力,还没有制定长期培养计划。他们无法有针对性地有效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然而学校仅使用工学交替的方式来解决实习问题,只是完成校内和校外培养的基础教学。
        3.3课程体系与教学体系
        大多数高职学校尚未建立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导致课程的知识结构与行业需求相脱离。课程中实践内容所占比例较小,理论知识所占比例较大,这与高职教育的教学目标背道而驰,学生的实践能力不强,不能满足企业岗位的需求。需要加强教师的个人实践技能,教学方法多样化,提高课堂信息技术的使用率,普及网络教学,实施微型课堂等现代教学方法。
        4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定位
        如今,我国的经济已经向创新驱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对高职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目标是培养合格的思想政治素质,扎实的职业素养和良好的职业道德,适应各行各业具有生产、管理、服务等技术技能的创新型人才。高职教育应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注重综合职业技能的培养,注重实践性和专业性,适应个性和社会发展。高职教学改革的重点是合理调整高职教学的理念和目标,优化高职课程体系,改革高职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提高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水平。建设双师型的队伍,建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



        5“互联网环境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策略
        5.1调整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
        在互联网大环境发展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应根据社会需求制定人才培养目标,适应信息社会多层次、多类型、多元化的人才需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高校的健康发展为社会培养了具有技术技能的创新型人才。
        5.2完善工学交替培养模式
        在工学交替过程中,要加强政府政策性引导和校企合作之间的互动与交流,建立联合合作机制,通过互利共赢来指导合作。学校和企业都可以在职业发展、课程体系设计和课程改革等各个方面加强合作。例如,可以采用校企联合办学的方法来引入企业资金和先进技术,并在学校创建校内工厂。老师将在工厂任教,师生将在学习专业知识的过程中担任公司职位并提高专业技能和专业素质,并获得一定的报酬。学校和企业可以得到生产红利,企业也可以培养具有优秀技能的人才。学校、企业和学生的三方性使学习与工作交替过程中的利益最大化[2]。
        5.3深化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系统构建课程实施支撑体系
        按照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内在要求,结合学生成长规律和专业岗位的工作需求,根据工作过程进行系统的课程开发,对接专业资格标准,并建立将基础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课程体系。并加强核心课程建设,校企合作,共同开发以投影和专业化为特色的综合性核心课程,共同制定核心课程标准,编制一系列配套教科书。在课程的实施中,除了加强实训、师资等课程线下平台的建设外,同时还应加强“互联网+服务平台”“众创专属网络平台”等线上服务平台建设,将各专业主要课程的在线教学、视频教学、在线问答、电子教案等教学资源与数字平台连接,实现课程资源的完全共享。
        5.4依托线上线下平台,深入开展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改革
        线下实体平台以教学模式的改革为核心,并继续深化“项目导向”、“任务导向”、“综合教学”等行动导向课程的教学模式改革。积极推进教学方式的改革,在实践教学体系内探索自主学习,探究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以问题为导向,为学生提供动态学习经验”[3]从教学方法向学习方法的转变,为学生提供了探索和创新的自由空间。在线教学终结了以黑板和粉笔为主要教学方法的时代。依靠现代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例如移动互联网和智能设备,它已成为互联网时代的主流。在线课程和微课程的兴起也进一步改变了现代教室的形态。互联网的普及促进了开放性的知识获取途径,教室和教师不再是学生的唯一知识来源。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更方便地获取各种学习资源,并且在选择学习资源时拥有更大的自主权。
        网络时代的学生可以选择本校的在线课程,也可以在在线课程平台上选择著名老师的课程,从而自由掌握学习时间,学习地点和学习进度。只要他们拥有智能设备和无线网络,他们就可以随时随地学习,从而消除了他们只能在教室里学习的限制,并且可以重复学习,从而打破了传统的教师只讲语言的教学模式。在互联网时代,教室不再只是传播知识的场所,而是老师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和回答学生问题的地方。同时,共享网络资源使教师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教师必须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更新专业知识,与时俱进,采用灵活的课堂形式,摆脱对黑板和粉笔,并充分利用互联网,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依托在线教学平台,完善课程教学资源库,实现微课程的设计开发与应用,实现在线教学,着力解决网上学习碎片化带来的弊端。通过线上和线下学习,促进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发展和独立学习的能力,并通过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培养人才。
        6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快速发展,高职院校创新技术技能培养体系应以人才培养方式的改革为核心,深化课程体系和内容的改革。并建立课程实施和深入发展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改革的体系,并系统地建立高职院校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
参考文献
[1]于学甫, 房磊. 高职院校创新型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 职教探索与研究, 2010(3).
[2]赵羚. "互联网+"视角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研究[J]. 当代旅游, 2019, 000(002):49.
作者简介:
刘芳(1983-),女,汉族,广西南宁人,本科,主要从事教学管理工作。
陈军(1979–),男,汉族,广西博白人,讲师,本科,主要从事财务管理工作。
基金项目:2017年度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基础能力提升项目一般项目资助,题名:“互联网+”环境下技术人才创新方法的研究与实践,立项编号:2017KY1170
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2017年度科研项目一般项目资助,题名:互联网环境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立项编号:桂工业院科研2017004KY02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