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美术教学深度融合的思考 石帅

发表时间:2021/5/13   来源:《中国教育信息化》2021年2月   作者:石帅
[导读] 在小学阶段,学生对美术的认识不能离开具体的、可视的形象。教师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把美术形象视觉化,传递给学生具体可感的形象,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感官,帮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美术,可以说是美术教学需要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的直接原因。

北京市顺义区仇家店中心小学校   石帅

        在小学阶段,学生对美术的认识不能离开具体的、可视的形象。教师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把美术形象视觉化,传递给学生具体可感的形象,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感官,帮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美术,可以说是美术教学需要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的直接原因。然而,纵观当下的美术教学,对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很多是停留在技术层面,至于其与美术教学是否真正融合、学生审美意识是否真正在体验中得到提高、学生的艺术思维是否有效形成还没有得到普遍重视。
        在美术教学中,依靠视觉形象吸引学生不是目的。教师应该充分考虑美术的学科性,重视美育在学生综合素质提高中的重要作用——美育的目的是培养具有健全高尚人格和较高审美趣味的学生。所以,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小学美术教学时,要积极创设与教材相适应的乐学氛围,唤醒学生求知欲望,从而使学生在愉快的情境中产生探究美术形象的兴趣,在丰富的美术想象中积极参与学习和创造。新《美术课程标准》中强调,“教材的呈现还可以将书本与电子媒体相结合,美术材料与图片文本相结合,以形成集成和互动的优势,加强美术教学的效果,促进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学生要从艺术视觉走向艺术审美,就需要美术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深度融合绝不是“技术是技术,教学是教学”的表面文章。在美术教学中,无论是“造型·表现、设计·应用”,还是“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学习”领域,信息技术都能很好地发挥其独特的作用。在实际教学中,如果学生忘记了信息技术手段的存在,完全徜徉在美术环境中学习,这才是真正的融合。那么现代信息技术怎样才能和小学美术教学深度融合呢?我们认为运用信息技术应围绕美术学科思想和学生对艺术的基本感知做文章,要突出“三本”: 激发艺术兴趣之本、突破艺术思维之本、鼓励艺术创作之本。
        一、激发艺术兴趣之本
        信息技术,说到底只是工具,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尤其如此。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吸引学生,但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喧宾夺主。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动机,乃是对所学教材本身的兴趣”。兴趣,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走向融合的最基本的问题。教师借助信息技术把美术形象视觉化的首要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能为学生多角度、多层面地提供大量直观、形象的美的情境,对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十分有益,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认知。
        对于小学美术教学的导入环节,以往多是靠教师的引导,现在借助信息技术可以做得更有效。例如《小树快快长》一课开始的环节,教师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播放音乐,引领学生们闭上眼睛欣赏,然后就听到的内容进行师生对话。之后,教师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课件,向学生出示一组色彩艳丽、风格多样的树木图片,让学生们欣赏。这样,一边聆听音乐,一边欣赏图片,学生们通过视觉、听觉获得了美的享受,课堂教学也进入审美的情境氛围。在此基础上,揭开本节课的文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剪贴制作这些美丽的小树。


现代信息技术的巧妙运用为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奏响了开篇,一下子把学生带到了美的情境之中,从而收到了“课伊始,趣即生”的良好教学效果。此时的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就融合了,它已不再是技术媒体,而是艺术媒体。
        二、突破艺术思维之本
        传统美术课堂虽然偶尔也借助信息技术,但多是停留在视觉上,无法引导学生深入学科思考。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给予学生的可以不仅仅是艺术视觉。美术学科的教学应该是基于对学生的视听感染和冲击,以唤起其审美和探知的欲望,进而启发其艺术思维和审美想象。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根据教学内容,再现美术形象,把文本、教师的“讲”和学生的“学”融在一起,帮助学生打开艺术思维和审美想象的大门,这是美术教学亟需深入思考和面对的实际问题。
        任何一门学科的教学都有重难点,如果教师不明白,那么在培养学生学科思维上将处于“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阶段。美术教学的学科思维应该扎根在对美术教学重点的处理和难点的突破中,而信息技术对此特别有帮助,可以促进学生艺术思维的生成。例如《我设计的鞋》一课的教学,重点是“学习绘制简单的鞋”,难点是“激发学生的想象,完成个性化的设计”。在讲授分解鞋的设计方法时,首先,播放课件让学生了解鞋的构成;然后按照设计步骤:确定内容,并注意鞋的构图等,添加适当的装饰和设计,要求每人设计一个有设计感、有趣味的鞋。为此,笔者依据教材的的知识点和教学重难点,制作了大量的关于鞋的动画情景,内容包括鞋的设计方法及大量鞋的图片。当用现代信息技术再现在学生面前时,学生的思维一下子被打开了,产生了丰富的联想,脑海中再现了鞋的草图。临近下课时,学生们普遍绘制出了具有个性色彩的鞋。这样,不仅解决了本课重点,突破了难点,而且使学生受到了美的熏陶,促使其积极、主动地掌握了新知。
        三、鼓励艺术创作之本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其学科思维,引导其对美术作品进行欣赏或者模仿只是美术教学的阶段性目的,并非终极目的,美术教学主要还是要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初步的美术创作。信息技术与美术教学的融合在激发学生的艺术兴趣、引领学生突破艺术思维两个方面作用明显,而在鼓励学生进行艺术创作方面也可有所作为。如在教学《我爱我家》一课中,播放房子的动画:由几个三角形、椭圆形、方形等基本图形的缓慢移动组成了房子形象,又变换出几个不同形状、色彩的房子,给周围配上树、及其他背景,做不同背景变化。然后,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引导学生在回忆和想象中创作自己的家。所有学生都自主描绘出了自己居住的家。作品结果显示,大多数学生创作大胆、富有新意,充分体现了创生魅力——学生在创作中已经把美与情感融入创作中了。
        “润物细无声”,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通往艺术的途径。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培养其审美意识,引导其进行美术创作,是美术学科的内在要求。信息技术与美术教学的深度融合不能仅仅停留在技术层面,而要立足于美术教学的学科性,以走向艺术层面。基于这样的美术教学,教师才能更好地为学生播下美术欣赏和创作的种子。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