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课程思政背景探究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融合思政元素的策略

发表时间:2021/5/13   来源:《中国教育信息化》2021年2月   作者:陈麓伊
[导读] 思政教育是高校教育体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贯穿在高校教育的全过程中,而,将思政元素融入到专业教育中去,是高校思政教育的一大创新。因此,要将学前教育与思政教育相融合,充分把握思政教育立德树人的内涵,以课堂为主体,发掘教育中潜在的思政因素。

重庆市立信职业教育中心   陈麓伊   400036

摘要:思政教育是高校教育体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贯穿在高校教育的全过程中,而,将思政元素融入到专业教育中去,是高校思政教育的一大创新。因此,要将学前教育与思政教育相融合,充分把握思政教育立德树人的内涵,以课堂为主体,发掘教育中潜在的思政因素。
关键词:思政;学前教育专业;融合;策略
        引言:
        2016年,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的讲话上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 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思政教育可以帮助学生规整正确的认知观念,而,学前教育是帮助学生立德修身的最基础的阶段,因此学前课程教育专业中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融入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思政元素,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思政教育体系就显得刻不容缓。
        一、思政教育的“新”解
        从根本上讲,思政教育强调的是通过研究人思想行为的规律,引导人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从而对人的实践活动产生积极的影响。[1]笔者通过思考学前教育与思政教育专业相结合产生的思考,认为教师应当从以下方面作出引导:
        (1)坚持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在各项实践活动中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领导,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习近平新中国特色主义理论为指导思想,始终以爱国主义为最高意志。(2)哲学与专业有机结合。教师要在知识中充分渗入哲学观念,引导学生以辩证、批判的眼光去处理身边的实践活动。其次,培养学生的全局观,让学生更客观全面地对待和处理身边各项实践活动。(3)以树立正确价值观为终。当西方的浪潮不断侵袭我国的传统文化,现代化的思想不断占据着学生的思想,教师要在深渊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首先,摈弃迂腐陈旧的封建主义思想,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借鉴西方优秀营养;其次,教师要教会学生如何分辨良莠不齐的信息,在芜杂多变的现代世界,始终以积极向上的价值观看待世界,处理问题,形成全方位、高水平的认知思维。
        二、学前教育专业思政“误区”
        通过对“知网”文献进行检索研究,笔者发现大部分前人研究都将重点放在了高校思政教育的内在意义和总体框架上,而忽略了课程思政是提升当代学生政治素养,价值信仰和道德修养的重要途径和方式,[2]所以思政教育应与学生专业实际相结合,才能更好地发挥思政教育的价值,让思政教育得到更好地落实。
综合前人研究成果,笔者认为当前高校思政教育主要在以下两点不足:
        (1)思政教育内涵“狭隘”化。
        笔者发现,当前专业课程教育教师对思政教育的涵义的判定过于狭隘,认为主要集中在党和理论知识教育上。其实,思政教育内涵应该得到充分外延和扩展:一,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等重大指导思想占据着思政教育的主导地位,系统地回答了如何教育人,怎样教育人,以及为何教育人的问题,不可撼动。二、哲学思想包含了世界观和方法论,引导学生全面、辩证、具体地去看待世界和处理问题。三、正确价值观的树立不可忽视,要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抓起,即思政教育中充分渗透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元素,因此,思政教育单单定性为党和各项理论教育是其认知的“狭隘化”,进而导致教师在进行思政教育时无法把握正确的切入点,从而产生以下两个问题:一、重要思政内容一笔带过,学生只接受到了枯燥无味的理论知识,无法体会到思政教育真正的“育人过程”。二、教师无法准确把握思政教育的重要内容和具体可行的目标,进而导致思政教育课堂和授课行为的模糊化。



        (2)思政教育课堂“分区”化
        当前高校教育普遍存在着各项课程分门独立,由不同老师进行教授,而无法产生点、线、面的联系的现象,导致思政教育形成独立的区域板块,无法嵌成一块完整的大陆,进行协同化思政教育:一、每个教师都分区对不同的课程进行教授,没有对思政教育进行统一完整的规划,导致相同思政教育背景下,课程中重复融入相同的思政元素,这种系统地重复极易引起学生反感。二、同一门课程的授课教师各自为政,缺乏联系,不能将同一门课程涉及到的思政教育进行系统的规划,进而导致其分区愈发严重,支离破碎现象普遍。
        三、课程思政教育背景下思政元素融入途径
        (一)明确思政教育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教育相结合的重要意义
        专业课程教育的着重点在于提高学生的技能,而思政教育侧重的是思想、价值观等方面培育。归根结底,教育的本质是育人[3],是为了培养好新一代的人才更好地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而当前课程教育和思政教育的分割,导致了课程中难以融进思政元素,产生了“不接地气”、缺失“灵魂”、丧失“育人”本质的问题。因此,应该把思政教育和专业课程教育相结合,才能实现教育最根本的“传道受业解惑也”的特征,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源源不断地培育人才。
        (二)细化思政元素,潜移默化移入学前教育专业
        思政教育不单单要依靠学校作为第一课堂,而且要充分借助网络平台作为第二课堂,并借助家校结合的平台作为第三课堂,在学习、生活中不断渗透入思政元素,使思政教育效果得到最大的提升。
        (1)第一课堂为主,发掘专业课程中思政元素
        在进行专业知识的课堂授课时,秉持“立德树人为新时代教育的根本任务”的指导思想,梳理专业理论课程的学科属性,[4]并与思政热点相联系。如,在进行“学前教育学”专业课程授课时,提到陶行知先生对于“乡村教育思想落后”的观点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发表对新时代农村建设关于农村基础教育建设的问题发表看法,以多种形式引起学生的集中讨论。
        (2)二、三课堂相结合,提高学生自身思想建设
        学生在进行一段时间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学习后,可能会因为自身的新鲜感问题对课程产生厌倦。因此,教师可以积极利用心理学、网络平台等加快学生的职业道德建设和自我修养的提高。
        如,充分利用网络空间。教师可以借助班级QQ、微信群,或者以微信公众号文章发布、微博热点话题转发等形式向学生推送有关思政教育正能量、正风向的内容,以此充分纠正学生网络接触到的不正风气。其次,教师可以通过家校搭建平台的方式,及时收取学生在生活中处理对待事物表现的反馈,并借此调整思政教育方式和方法,以最大限度努力提高学生的思政建设水平。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思政教育与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相结合的意义重大,二者只有做到“点线面”的联系和结合,才能把教育“育人树德”的本质体现地淋漓尽致。因此,教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实现全方位、多层次地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教育,为祖国的教育事业服务。
参考文献:
[1]曾春妹.课程思政背景下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中如何融入思政元素[J].文教资料,2019,822(12):158+187-188.
[2]邓卫东.课程思政背景下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中如何融入思政元素[J].新商务周刊,2019,000(021):182.
[3]朱爱华.完整育人:智能时代的原点回归[J].北京教育:普教版,2020(2):12-13.
[4]周艳霞.课程思政背景下专业理论课融合教育的几点思考[J].现代教育论坛,2020,3(10):103-10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