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大学生创新能力自我培养的对策研究

发表时间:2021/5/13   来源:《中国教育信息化》2021年2月   作者:文冬,袁剑锋,孔猛
[导读] 进入新时代,创新已成为社会最大的需求和时代发展的最强音。作为未来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大学生创新能力的自我培养,是当下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从新时代大学生创新能力自我培养的重要性出发,深入分析了大学生创新能力自我培养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具体的对策。

广东珠海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    文冬,袁剑锋,孔猛     519000

摘要:进入新时代,创新已成为社会最大的需求和时代发展的最强音。作为未来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大学生创新能力的自我培养,是当下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从新时代大学生创新能力自我培养的重要性出发,深入分析了大学生创新能力自我培养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具体的对策。
关键词:新时代;大学生;创新能力;自我培养
        创新是一个名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作为未来社会发展的主力军,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高低不仅直接关系着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也直接影响着自己的事业发展和个人成长。而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不仅需要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教育环境,更需要自己的主观努力和积极培养。
        一、新时代大学生创新能力自我培养的重要性
        1.创新是文明进步的“催化剂”。翻开人类历史长卷,创新如同一盏明灯,在历史进程中放射万丈光芒,引导人类不断前进,走向繁荣璀璨的现代文明。例如中国的“四大发明”,对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经各种途径传至西方,对世界文明发展史产生巨大的影响力。
        2.创新是时代发展的“主旋律”。创新是当今世界最强音。社会发展需要创新,各个领域需要创新,个人成长需要创新,创新已成为当下社会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最热门的词汇,几乎到了“天下谁人不创新”的地步。新时代在激烈的国际国内竞争中,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
        3.创新是助推事业的“软实力”。新时代,国家和社会对创新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能够运用一定的创新思维开展工作,领导会厚爱一分,同事会高看一格,机会会增多一成,成长也会加快一步。
        4.创新是须臾不离的“金刚钻”。不管是开发产品、科学研究、办事创业,还是沟通协调、艺术创作、培养小孩,都需要创新,都需要创新思维。所以,创新是一项与我们日常息息相关的必备能力,一件与我们须臾不离的工作内容。
        二、大学生创新能力自我培养存在的问题
        目前,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创新的政策和要求,各高校积极响应和落实,纷纷开展了大学生创新教育,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提高,但仍普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
        1.创新认识比较局限。很多学生对创新的认识比较片面和狭隘,认为创新是高高在上、遥不可及的“阳春白雪”,是所谓科学家、发明家的“专属技能”和“独家本领”,是必须经过实验室反复验证的“伟大理论”或“旷世神作”,从而缺乏对创新的兴趣、意识和勇气。
        2.创新动机存在偏差。部分学生把获得学校的各种奖学金和荣誉奖项作为自己开展创新研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存在一定的功利化和个人主义倾向。
        3.创新意志不够坚定。众所周知,创新的过程不会一帆风顺,往往充满了困难和挑战,而在逆境面前,部分学生常常表现出退却和放弃,缺乏顽强的意志和持之以恒的毅力。
        4.创新技能有待提高。一方面,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对学生缺乏创造性培养,学生自主创新性的东西相对较少;另一方面,学校开展创新教育不足,学生自主学习创新技能和方法也不够积极,造成自身创新能力的不足。
        三、大学生创新能力自我培养的对策
        大学生是创新能力自我培养的黄金时期,他们精力充沛,学习和接受能力强,更容易发现和尝试新鲜事物。创新不仅是一种能力,同时也是一种意识和精神,更需要大学生自内而发,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自觉地学习创新知识、培养创新意识、训练创新思维、参与创新实践,从而提高创新能力。
        1.提高自我创新认识。人类文明是不断创新的结果,国家发展更离不开创新驱动,个人成长也需要创新助力,而创新并非高不可攀、遥不可及,而是无处不在、时时皆有、人人可为,创新也是一种有章可循、不断前进、永无止境、努力求索的过程。
        (1)创新人人可为。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可大可小,揭示一条规律是创新,提出一种学说是创新,阐明一个道理是创新,创造一种解决问题的办法也是创新。”所以,一个人不论年龄大小、学历高低、身份贵贱,不论从事什么职业、处于什么岗位,只要有创新意识,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或专门技能,就能进行创新,并为社会发展进步做出贡献。
        (2)创新有章可循。凡事都有方法和技巧,创新亦然,几千年的人类文明进程中,人们不断总结出了创新活动中带有普遍规律性的方法和技巧。如TRIZ理论、奥斯本检核表法、5W2H法、和田十二法、头脑风暴法等等。因此,创新是有“章”可循,有“路”可行的。
        (3)创新永无止境。创新的过程没有平坦大道,很可能困难重重、荆棘丛生,需要有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的毅力,需要有脚踏实地、精益求精的作风,需要有求真务实、追求卓越的品格,也需要久久为功、不断求索的精神。
        2.培养自我创新意识。创新意识是人们进行创造活动的出发点和内在动力,是创造性思维和创造力的前提。大学生只有不断地提高自身的创新意识,才能在创新实践中逐步提高创新能力。
        (1)要有求“新”意识。《礼记·大学》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当今社会,科技日新月异,知识和产品更新不断加快,任何东西的“保质期”越来越短,“折旧率”越来越高,人们也常常“喜新厌旧”,故唯有不断突破,积极求“新”,方能推陈出新,并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比如各企业每年都要推出新款产品,以加强市场竞争力。
        (2)要有求“异”意识。随着经济社会的逐步发展,人们对产品和服务多样化的需求日益增长,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为避免同质化,必须从差异化、特色化方向着手,不断加强创新和研发。比如在商业竞争中有的企业定位低端市场,有的企业定位高端市场。
        (3)要有求“优”意识。当今社会,物品和服务琳琅满目,碎片化的信息和快餐化的知识随处可见,真真假假,虚虚实实,难以分辨。而真正好的东西历久弥新。因此,需要时刻有意识地去优化,去改进,去创造更优更好的产品和服务。凡事也只有努力做到好上加好、优上加优,才能脱颖而出,成为优胜者。
        (4)要有求“变”意识。俗话说“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求变是实现创新发展的根本之路。只有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才能把握规律,突破阻碍,实现创新发展。
        3.训练自我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人们发挥创造力、进行创新实践的前提和基础;是打破常规束缚,寻求全新的、独特的问题解答方法的思维过程。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大学生需要不断认识创新思维,积极训练创新思维,并且勇于进行创新。
        (1)要有发散思维。发散思维是一种求异、多向的思维方式,也是一种立体、非线性的思维方式,即从一个问题出发,突破原有的知识圈,充分发挥想象力,通过不同途径,以不同的视角去探索,重组眼前的和记忆中的信息,产生新信息,使问题得到圆满解决。比如“一题多解”“一物多用”“一事多写”等。
        (2)要有逆向思维。反其道思之,反其道行之。对于司空见惯或习以为常的似乎已成定论的观点或事物反过来思考,让思维向对立面的方向发展,从问题的相反面深入地进行探索,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敢于质疑,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比如司马光砸缸,常人的思维是“救人离水”,而他则运用逆向思维,把缸砸破,“让水离人”。
        (3)要有想象思维。爱因斯坦说:“想象能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想象是以组织起来的形象系统对客观现实进行超前反映,进而创造出新的事物、看法和技术。在想象中,可以回溯远古,也可以畅想未来;可以凭空臆造,也可以一言穷理。比如,阿基米德洗澡发现浮力,莱特兄弟看到蝴蝶飞舞而发明飞机,瓦特看到烧水壶盖跳动而发明蒸汽机,等等。
        (4)要有转化思维。解决问题时,可采用复杂与简单的转化、整体与局部的转化、过去与未来的转化、模糊与清晰的转化、生疏与熟悉的转化等等,从而找到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比如奥斯本检核表法(能否他用、借用、改变、扩大、缩小、替代、调整、颠倒、组合)和和田十二法(加一加、减一减、扩一扩、缩一缩、变一变、改一改、联一联、学一学、代一代、搬一搬、反一反、定一定),就是一种典型的转化思维。
        4.强化自我创新实践。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曾说过“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当代大学生应积极关心生活,细心关注事物,勇于创新,勤于实践,将创新实践贯穿于自己的整个学习和生活中。
        (1)博闻广识,多学习。首先,积极学习创新理论知识,掌握创新技能方法;同时,也要学好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此外,还要广泛涉猎人文和科技知识,提高人文科学素养。总而言之,海纳百川,兼收并蓄,博采众长,使之能够博观约取、厚积薄发。
        (2)处处留心,多观察。古人云:“处处留心皆学问”。应自觉提高自身的创新意识,时刻带着浓厚的创新兴趣和热情,处处留意身边的问题,深入发现事情的难点、痛点,并积极思考解决方法,使之成为创新行动。例如牛顿从苹果落地受到启发,发现了“万有引力”。
        (3)敢于质疑,多思考。人之所以为万物之灵,就在于人有思维,能够进行创造性的思考和实践。要学会思考,敢于质疑,培养自己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并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进而提高自己的创新思维能力,使之变成解决问题的金枪利剑。
        (4)发挥想象,多探索。创新起源于想象力,想象力是创新的源泉。大学生应不断激发自己对世界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勤学善思,大胆想象,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发挥想象的魔力,为创新插上腾飞的翅膀。
        (5)躬体力行,多实践。没有实践,就没有创新。实践是把书本知识、思考成果转化为实际能力的重要环节,是对已有知识的检验和深化,没有实践,一切都是空谈。大学生应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和爱好,不断地去尝试创新实践,在实践中提高自我,在实践中获得真知,在实践中提高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开放共创繁荣,创新引领未来——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8-01-11(03).
[2]谭贞.创新创意基础教程[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9.
[3]蒋保伟.当代大学生创业素质培育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18.
[4]石华,刘瑛.新时代高校大学生创新精神及培养路径研究——以驻保高校为例[D],保定:河北大学,2020.
[5]王雄伟,刘瑛.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9):108-109.
[6]高孝成,牟艳男,夏魁良,刘瑛.本科院校工科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以黑河学院为例[J],2017(9):102-103.
[7]王程乙,田丹,朱明仕.论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问题与对策[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20(3):165-16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