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哈萨克族民歌《燕子》原版和改编版的对比分析

发表时间:2021/5/13   来源:《中国教育信息化》2021年2月   作者:胡潇天
[导读] 新疆哈萨克族人民酷爱音乐,常常以歌为伴,他们的歌曲短小精干,曲调流畅悠扬,《燕子》作为新疆哈萨克族民歌的代表作品,歌曲流传广泛,传唱度高。当前,由地方民歌改编的优秀改编作品日益增多,改编版《燕子》作为其中之一,不仅在歌曲篇幅上有所增加,在演唱风格上也有一定创新。

四川文化艺术学院  胡潇天    621000

摘要:新疆哈萨克族人民酷爱音乐,常常以歌为伴,他们的歌曲短小精干,曲调流畅悠扬,《燕子》作为新疆哈萨克族民歌的代表作品,歌曲流传广泛,传唱度高。当前,由地方民歌改编的优秀改编作品日益增多,改编版《燕子》作为其中之一,不仅在歌曲篇幅上有所增加,在演唱风格上也有一定创新。本文将通过比较分析法对新疆哈萨克族民歌《燕子》原版和改编版的音乐结构与演唱特点进行对比分析。
关键词:改编;音乐结构;演唱特点
        据说,《燕子》描述的是一位哈萨克族青年男子,爱上了一位美丽活泼的回族姑娘,借燕子来抒发对心上人深切爱意的故事。在中国,燕子是很受人们欢迎的鸟类,它们经常成双入对,有爱情的寓意。这首作品使用了比兴的手法,一方面,将燕子比喻成自己爱慕的姑娘,以表达对爱人的深切情感;另一方面也寄情于燕子,希望自己能与心爱的姑娘共结连理,比翼双飞。
原版《燕子》,收录于歌唱家李谷一1981年发行的专辑《凤阳花鼓》中,通常使用民族唱法或美声唱法进行演唱。改编版《燕子》由青年作曲家李砚新编,武汉音乐学院余惠承教授首唱。无论是原版还是改编版都有存在的积极意义。笔者试对哈萨克族民歌《燕子》的原版和改编版进行对比分析,以填补此处研究的空缺,同时也希望能为尔后相关的声乐学习者提供参考。
        一、新疆哈萨克族民歌《燕子》原版和改编版音乐结构对比
        (一)原版和改编版音本体比较
        两首作品中均包含g小调,原版全曲贯穿g小调,改编版始于f小调,后经#f小调,最终回到g小调。两首作品均运用了2/4的节拍,原版全曲皆为2/4拍,改编版则为4/4拍和2/4拍的混合节拍。原版音域是在f1-g2之间,改编版音域是在降e1-升f2之间。改编版演唱速度较原版自由;节奏型的使用较原版更为丰富,除了二八、前十六、四十六等节奏型以外,另有小切分、三连音等节奏型的加入。
        (二)原版和改编版曲式分析比较
        原版《燕子》是以g小调贯穿全曲的带有再现的单二部曲式作品,歌曲共两个动机,全曲总共40小节。改编版《燕子》是单三部曲式作品。A部分的调式为f小调;B部分的调式为#f小调;C部分的调式为g小调。歌曲共三个动机,全曲总共66小节。由二者对比可知,作曲家李砚将原版《燕子》由单二部曲式扩充成为单三部曲式;动机由两个增加至三个;在原曲40小节的基础上,加入了引子,将改编版扩充至66小节;由原版 g小调贯穿始终的歌曲,改编为由f小调,经f小调-#f小调-g小调的两次转调后,终回到 g小调的歌曲。
        二、新疆哈萨克族民歌《燕子》原版和改编版的演唱特点对比
        原版《燕子》的演唱速度为中速,音域在f1- g2之间。作为新疆哈萨克族民歌的代表作,收录于各种声乐曲集中,如郭祥义主编的《民族唱法 歌曲大全》、沈阳音乐学院声乐系/编的《中国民族声乐教程上册◆必唱曲目》;黎信昌、景蔚岗主编的《美声唱法 歌曲大全》、陈星主编的《高等艺术院校声乐教材 美声唱法·女声卷》等。演唱过该作品的歌唱家有,如阎维文、魏松、迪里拜尔、雷佳等。由此可见,原版《燕子》是同时适合民族演唱风格和美声演唱风格,且同时适合男、女声演唱的作品。
        改编版《燕子》的演唱速度是稍自由、稍慢的,谱面演唱风格提示为通俗+民族。笔者认为,此处提示的通俗+民族并非平常常提及的“民通唱法”,此处的演唱风格应是以通俗演唱风格为主,在此基础上,加入新疆民歌独特的音乐风格,以增加歌曲韵味。这首作品的音域是降e1-升f2之间,最高音较原版低一个小二度,最低音较原版低一个大二度。音域的降低使歌曲诉说性更强,更符合大众的音域特征,便于用通俗演唱风格进行演唱。作曲家将歌曲的调式安排为f小调-#f小调-g小调的向上行进,意在通过转调层层推动歌曲发展,演唱时需注意各段落的情节变化。



        (一)歌词特点
        两版歌词使用情况相同,可由“燕子啊!”作为段首,统一划为三段歌词,词作者在每一段歌词中都倾注了不同的情感思绪。从哈萨克族男子对心爱的姑娘产生了爱慕之情,于是借着赞美燕子,用歌声吸引姑娘的注意力;到男子把赞美之情转移到姑娘身上,开始描写姑娘亲切活泼的性情,弯弯的眉毛,明亮的双眸,匀匀的脖子,长长的头发和甜甜的微笑,这些都是男子和姑娘相爱后,姑娘在男子心中的美好模样;再到男子叮嘱姑娘记得二人爱的承诺,你属于我,我属于你。 歌曲的每一段歌词都是故事情节的直接展现,演唱者要合理利用歌词特点展开故事联想,结合实际旋律动机调整演唱的心理与情感。
        (二)旋律动机
        在两个版本的《燕子》中,改编者将原版B部分旋律进行重新编配,行成新的旋律动机。除了截然不同的B部分,其余部分的动机使用情况基本相同。演唱者需严格把握各个部分的旋律动机,以避免动机混淆。
        (三)速度律动
        原版各部分与改编版的A、C部分在各自的演唱速度上相对平稳,改编版B部分的速度律动较前后变化大。现就两版B部分的速度律动做出对比。
        在两版的B部分中,皆使用2/4的节拍,二者虽节拍相同,但在速度上却有所不同。原版B部分继续中速进行,旋律走向缓慢平稳。演唱时,需注意呼吸下沉、腔体保持、咬字规范,在一符一字中将句子交代清楚。改编版B部分在引子和A部分的速度基础上,速度相对变快,律动有所调整。演唱时,需注意前后速度与律动的变化,适时调整演唱的情绪状态;该部分中附点节奏的使用,为歌曲的律动平添色彩。两个版本B部分的速度和律动感觉截然不同,演唱时需特别注意。
        (四)歌曲风格
        原版的演唱适合歌唱状态统一,字正腔圆的民族、美声演唱风格,歌曲速度整体中速,其间无大的速度调整,节奏相对规整;改编版的演唱需以亲切自然的通俗演唱风格为主,新疆民歌独特的音乐风格加以丰富,歌曲速度整体稍慢、稍自由,其间速度律动有所调整,节奏较为丰富。
不论是民族唱法,美声唱法,亦或是通俗唱法,歌者的演唱都应以沉、稳的呼吸;高效的气息控制;科学的发声原理做为基础。此后,再在打开的通道里去调整各部分腔体的使用,从而获得适合歌曲的音色和风格。
        地方民歌有它独特的民族特色。在当前各大声乐类比赛与考学规定中,都对地方民歌有明确的演唱要求。原版《燕子》在当下各大艺术院校的传唱性不错,对学院派的学习者们在建立演唱通道,规范咬字发音上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是声乐学习过程中值得演唱的好曲目。当代改编民歌在传承传统民歌的基础上,积极吸收西方音乐优秀的作曲技法与发声方法,根据传统民歌的地域特点、故事背景,进行改编与创作,从而孕育出大量的新改编民歌,如《槐花故事》、《美丽的阿瓦日古丽》等等。改编版的《燕子》,是作曲家李砚在原版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美学力和创造力,对原版《燕子》进行的传承与创新。改编版《燕子》扩大了受众群体,适应当下的时代发展。民歌改编曲在很大程度上既保护了传统民歌的风格特色,又将新时代的新鲜“血液”融入其中,改编后的作品让听众耳目一新。
        随着时代的发展,声乐艺术发展业出现了多元化的形态趋势,声乐艺术在传承传统民歌的同时也在适应时代的发展不断革新。立本求异,去粗取精,声乐艺术将在融合与创新中获得新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静:浅析新时期中国民族声乐的发展趋向——以《玛依拉变奏曲》为个案,硕士毕业论文,长江大学。
[2]叶倩、李朝: 《浏阳河》与《又唱浏阳河》艺术特色比较的比较,载《韶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12年11月,第33卷,第11期。
[3]马愔著:《民族、通俗与美声三种唱法的融合发展与应用研究》,华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年1月第一版,2018年1月第一次印刷。
胡潇天,硕士研究生,毕业于四川音乐学院,现任四川文化艺术学院声乐教师。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