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农村初中寄宿制学校管理措施的思考

发表时间:2021/5/13   来源:《中国教育信息化》2021年2月   作者:陈鹏 王琼
[导读] 近些年来,国家对教育日益重视,大力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让每个适龄儿童都有接受教育的机会和权利。一个国家的发展进步要以教育为支撑。因此,农村地区的教育发展水平更加引起了教育者的广泛重视。“寄宿制”开始迅速发展,并逐渐成为农村学校办学的一个常见模式,根据寄宿学生的特点和学校的管理制度探索初中阶段学生宿舍管理值得教师引起重视。

监利市柘木乡天育学校  陈鹏   王琼  433331

摘要:近些年来,国家对教育日益重视,大力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让每个适龄儿童都有接受教育的机会和权利。一个国家的发展进步要以教育为支撑。因此,农村地区的教育发展水平更加引起了教育者的广泛重视。“寄宿制”开始迅速发展,并逐渐成为农村学校办学的一个常见模式,根据寄宿学生的特点和学校的管理制度探索初中阶段学生宿舍管理值得教师引起重视。为促使农村学生更好地接受教育和学习,针对寄宿制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学校应该进行一定的改革,以适应农村学生的发展。
关键词:农村;寄宿制;初中;宿舍管理
        引言
        进入新世纪以来,计划生育政策的落实使我国近年来适龄儿童的数量大幅度下降,如火如荼的学校布局调整使我国农村中小学大规模撤并,社会结构转型期大量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导致了留守儿童和流动儿童的诸多教育问题。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国家提出了“新农村建设”、“城乡一体化”、“城乡教育均衡化”、“西部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等各项惠及农村教育的政策。面对新环境、新机遇、新问题,寄宿制学校被推置于农村教育的风口浪尖。探究农村寄宿制学校发展的社会环境,分析农村寄宿制学校面临的现实困境,建基于科学的理论之上,为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建设建言献策,以期能够改善农村教育的办学环境,提高农村教育的发展水平。
        1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我国在农村正逐步推进以寄宿制学校建设为特征的学校布局结构调整和资源整合的教育改革,脱离父母监管的寄宿生成为了学校一个数量较为庞大的独特群体。他们的学校适应性水平如何,不仅关系到他们当前能否获得学业成功,体验积极向上的情绪,发展良好的社会技能,而且也直接关系到中小学素质教育的目标能否全面实现。
        2对农村初中寄宿制学校管理措施的思考
        2.1加强初中的寄宿制管理队伍建设
        寄宿是为了给偏远地区的学生提供良好的接受教育的环境和机会,让学生节省更多的时间,安全、及时地投入到学习中去。进入到21世纪,我国的教育事业有了显著的发展。但偏远地区学生接受教育还存在一些明显的问题。加强初中的寄宿制管理队伍建设可以有效提高对学生宿舍管理策略的探究。学校应该给教师提供更多学习、培训、进修的机会,帮助值宿教师提高对农村教育理念与教学目标的认识,不断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和扎实的专业技能;同时,鼓励教师深入学生宿舍定期检查安全隐患、学生状态等方面的问题,并及时纠正和解决。学校应该不断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和教学理念,形成完整的教学体系,因为这些都关系到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的方向。学校要努力适应社会主义教育方针,不断创新,引进先进的教学、管理策略,促使农村学生学习成绩提高,生活环境改善。
        2.2明确校长引领是关键
        校长是学校的灵魂,是办好学校的关键,校长必须做到以下几点:一要树立高度的责任心和坚定的事业心,发扬奉献精神,立志艰苦创业,辛勤探索,静下心来搞教育,扎下身去抓教学。二要把握正确的办学方向,坚持依法治校。如新店中学确立了“为学校的持续发展创造条件,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定基础”的办学理念,确立了“让学生健康快乐成长,轻松愉快学习,全面发展,成人成才”的办学宗旨,确立了“办好规范化,标准化,特色化的农村寄宿制初中”的办学目标。三要从品质、才能、知识、情感等方面树立威信,以自身的思想、修养、作风、才华去激励教职工的自觉性、积极性,巩固彼此团结,真正赢得人心。



        2.3处理好与政府、社会组织的关系,为学校发展提供坚强后盾
        针对城镇化过程中农村寄宿制学校出现的种种问题,基于校本管理理论和农村教育的特殊性,在学校的发展中扮演好“服务者”角色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首先,正确看待集权与放权,为寄宿制学校提供自由的办学环境和权力支持。作为最基层的教育单位,农村寄宿制学校存在很多实际问题,政府应把更多的自主管理权下放给学校,让学校依据实际情况办接地气的教育;其次,规范财政投入,扩大投入的范围和力度,建立财政专项投入制度,为学校发展提供财政保障;再次,进行规范化管理,为寄宿制学校教育提供制度支持。制定寄宿学校建设标准、运行规章和评价制度,改善办学条件,规范办学行为,优化教师队伍,就生活教师、心理咨询教师和后勤人员的配备予以明确的规定,执行严格的教育督导制度;最后,优化学校周围环境,查禁学校周围不适合学生发展的社会化场所,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社会组织可分为农村当地和农村外地两种。当地的社会组织主要是学校周围的网吧、酒吧、游戏厅,这些组织要尊重和配合学校管理,严格遵守法律规范,远离学校,坚决不允许中小学生进入,为学校教育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对于农村外环境的社会组织来说,应呼吁社会关注农村教育,为农村教育的发展建言献策,倡导社会组织或个人捐资助学。同时,国家还应鼓励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捐资助学,通过减免税收、政策优惠、项目支持、荣誉奖励等优惠办法把社会的目光引向农村基层的寄宿制教育。
        2.4加强学校的制度建设和管理
        在寄宿制学校中,学生大部分的时间都在学校度过,学校规范的建设管理尤为重要。要改善寄宿生的成长环境,一是加强制度建设,完善校园公共设施,使后勤得到保障,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成长环境。二是设置专职生活老师。要优化教师队伍结构,设置专职生活老师以减轻班主任工作负担,更好的照顾学生生活。三是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在寄宿制学校中,教师与学生一起生活,教师的行为直接影响学生的行为和心理健康。四是要开展丰富多样的课外文化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达到自我实现。五是建设心理咨询办公室。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辅导,疏导学生心理,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
        2.5班主任教师应当积极关注学生的生活
        初中班主任肩负的责任重大,不仅要教会学生掌握科学文化知识,而且要对学生的心理、情绪变化及生活方面给予适当关注。初中学生存在叛逆期和逆反心理。这一时期也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班主任应该给予一定的引导和示范,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学习榜样,促使学生形成合理的、正确的三观。同时,教师在课余时间应该积极深入学生宿舍,了解学生的情况。对学生或宿舍存在的问题,班主任应该及时反馈给学校,及时解决问题,促使农村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在接受知识的基础上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学校教育不仅可以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尽情遨游,而且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使学生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观念。
        结语
        新时代、新使命、新征程。新时代的农村寄宿制初中学校,挑战与机遇并存。特别是今年出台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和《关于全面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的指导意见》,强化了对农村小规模学校和寄宿制学校的建设与管理,让我们看到了国家振兴农村教育的决心,我相信,有国家义务教育的机制作保障,有各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通过广大农村教育工作者的艰苦努力,不断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做到让学生安心,家长放心,社会满意,农村寄宿制学校一定大有可为!
参考文献
[1]朱印平,刘斌.对欠发达地区实行寄宿制的思考[J].教学与管理,2006(29).
[2]凌昌猛,兰新铁.当前农村寄宿制学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小学教学参考,2006(27).
[3]薛文龙.农村寄宿制学校管理中的困难与对策[J].山西教育(教育管理),2006(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