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对紫砂陶刻的影响分析 王传友

发表时间:2021/5/13   来源:《中国教育信息化》2021年2月   作者:王传友
[导读]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其中文字的发明是意义重大的文明象征。随着历史的发展,后来出现的书画又将文字拔高到文化艺术的高度。书画的艺术和文字篆刻的艺术异曲同工,只是表达形式有区别而已。书画更注重平面的效果而文字篆刻更注重空间深浅的效果。研究历史可以发现,篆刻发展历史悠长,在我国璀璨的历史长河中,名家不可胜数。

身份证号码:3712031964091****2    王传友

摘要: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其中文字的发明是意义重大的文明象征。随着历史的发展,后来出现的书画又将文字拔高到文化艺术的高度。书画的艺术和文字篆刻的艺术异曲同工,只是表达形式有区别而已。书画更注重平面的效果而文字篆刻更注重空间深浅的效果。研究历史可以发现,篆刻发展历史悠长,在我国璀璨的历史长河中,名家不可胜数。篆刻的载体也各种各样,用一把刀就能在各种物品上刻出自己想要的东西。如:载体可以用砖块、木头、石头、玉等等,紫砂也是其中之一。这种既是装饰手法也是艺术的表现形式。陶刻中,中国画也是常见的表现形式,关于中国画对紫砂陶刻的影响这方面的论著较少,笔者通过一些作品来分析中国画对陶刻的影响。
关键词: 紫砂陶刻 书画
        前言:
        紫砂陶刻有着悠久的历史,上古先民在制造淘气时便开始留下文字和简单的刻画。陶刻还早于甲骨文、金文是中国最早出现的文字。是作者在所制器皿上的签名或者相关文字记录,开始也只是起到装饰作用,器皿的实用性远大于装饰纹样的艺术性。
        相比紫砂出现的历史,紫砂篆刻的出现历史并不是很长。当代文人开始热衷紫砂壶是时间是明末清初,紫砂也慢慢的作为书法篆刻的一种载体慢慢的获得了文人雅士的青睐。为了使书法和紫砂陶刻相得益彰,这部分文人做了很多尝试。最为出名的就是曼生十八式。它出现在明末清初作者陈鸿寿。曼生十八式是非常有名的作品。在明末清初的时候,紫砂陶刻多采用分工式。相当于设计交给文人,由他们进行撰写,剩下的就交由专业的人员实施。所以陶刻就集书画、书法、诗词等为一身,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就有了“壶因字贵,字随壶传”这样的说法。


        作为陶刻的古都,宜兴有悠久的制陶历史。古代的文人志士和制陶专业人士,经过了代代的历史积累创造出了丰富的制陶文化。紫砂壶除了日常用品这个用途外,还有收藏价值和艺术价值。越来越受大众欢迎的原因之一就是陶刻为紫砂注入了灵魂。众所周知“景舟石瓢壶”,每一只都价值连城,这和其中蕴含的艺术价值是分不开的。最早陶刻上只是雕刻作者的名字,到了清代才才能显现出中国画对陶刻的影响。民国时代,各派画家把为紫砂陶刻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在技术上有了各式突破。
        二、各种陶刻的手法
        根据陶刻的内容和题材,陶刻工匠会用不同的手法。因为篆刻的都是泥,较为容易,所以使用的刀一般来说较小,技术和篆刻的有区别。⑴双刀直入法:这种手法是使用范围最广泛的手法,不管用的是什么样的书体,这种手法都可以使用。特点是苍劲、潇洒、刻出的字或画非常流畅。⑵单刀侧入法:相比刻字,刻画更好。刀法比较难,通常需要一步到位,在中国画的陶刻中使用较多。以上两种方法经常同时使用,绘画效果更佳。
        三、所选题材的影响
        ⑴山水画的影响
        山水画需要更多的体现出人文气息,一般山水画都选景优美讲究韵味。所以在陶刻中表现的是节奏优美和谐。
        ⑵人物画的影响
        人物画选材比较广泛,根据所选人物不同,表现形式也不同。神话故事一般人物潇洒飘逸,道风仙骨。山水中的人物较为写实,风景比较深入很有意趣。人物故事题材比较有故事性,构图具有律动性。通过对比发现,陶刻中的人物和画中的相比更加世俗化,它是跟底层人们的价值观和日常相互关联的,底层的人民更容易接受这种风格。
        ⑶ 花鸟画对陶刻的影响
        相比山水画和人物画,花鸟画对陶刻的影响和作品的丰富程度这大的多。因为涉及到花和鸟的画一般来说都比较小巧,可以直接刻到紫砂上。在古代历史中,装饰的绘图中花鸟画占很大比例,到了唐代花鸟画更是称为了独立的画画科目,而且这种技术越来越成熟,到了五代和宋代更是到达了顶峰。这是由于花鸟画相对山水和人物画比较特别,所以这种题材很容易被陶刻选中。近代开启后,民国时期宜兴的作品陶刻中,花鸟画也占了很大的比例。陶刻中的花鸟画并不是专门为了装饰,其实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艺术形式。工匠艺人一般都为这些花鸟画赋予了感情有的甚至赋予了花鸟一定的人格。这也表现了工匠艺人们的意向和情趣,也代表了他们技艺的高超。
        四、构图法则的影响
        中国古代画家对于构图一般都很重视,构图是一门既重要又高深的学问。陶刻所需载体上的刻面并没有中国画的那么大,所以就非常考验构图技巧。构图不能太复杂以免因点失面,丢失了对全局的掌控,因此要求极高。要精准的设计刻面布局、主次关系要明确、疏密得当有虚有实。东晋时顾恺之说:“若以临见妙哉,寻其置陈布施,是达画之变也”,说的就是构图的重要性。
        ⑴ 陶刻中对中国画构图的应用
        陶刻离不开中国画的构图方法限制,但陶刻跟中国画也有区别。主要是中国画是平面作画,而陶刻大多是曲面。所以在运用中国画的构图方法中,还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做调整。以下会说明中国画对陶刻构图的影响。
        ① 散点构图是中国画中常用的手法,与西方构图不同的是中国画讲究视点是移动的,远近观察有层次感和秩序感。画面可以分为远、中、近三个景观层次,山则用深远、高远的布局分配。这就是运用了“三远法”是利用的散点透视图形成的。远处的山是虚景,而近处则是视线的开始,利用树木和山石点缀,视线绵延到远处的山上。用远处的山峰或山岭作为视线的结束。水面则平静无波澜,这样的景象富有层次感。近景和远近形成了很明显的对比,使画面更加和谐优美。
        ②注重留白
        中国画注重留白,对于不同题材的画有不同的留白。如果这方面做的比较好的话,可以使画面通透,意境表达清楚,使画中的各事物富有层次感。
        ③画的意境对陶刻的影响
        可能有些话构图比较简单,动态和静态的也很少有变化。却可以营造出很好的画面感。利用构图取得静态和动态之间的均势。各各景之间不是独立而是有相互的联系,营造出不一样的意境。
        ④讲究势的运用
        中国画在作图时非常讲究势的运用,把握了势就对整张画有了把握,画花鸟图时尤讲究势的运用,它是一种很重要的构图方法。讲究起、乘、开、合、疏密、藏露等等。
        ⑵ 幅式对陶刻的影响
        陶刻会用到各种各样的载体,常见的有紫砂壶、花瓶、花盆等。因为以上都是曲面作画,所以相比中国画尤其要考虑纵、横两个维度。因为是曲面的关系,还有把整幅画的重点强调出来,画的幅式和条幅类似。有些载体因为样式的关系,会有上宽下窄的幅式,这与普通的条幅由于区别。挂盘就相对简单,因为它和中国画类似都是比较平整的平面。但也有区别,因为挂盘分不清上下,它上面的整个图案就如同一个精简的小品一般。因为都是圆形所以也没有纵横的区别,想怎样构图都是可以的。笔筒又和上面的几种不同,笔筒是圆柱形的形状比较规则,可纵可横。它又和轴画类似,不同的是轴画可以展开,但笔筒不能展开。所以针对不同的载体要做不同的分析,不会拘泥于一种形式,好的陶刻家会根据所用载体的形状运用不同的构图技巧,做出一幅美丽的陶刻图案。
        五、笔墨对紫砂陶刻的影响
        ⑴ 笔墨在紫砂陶刻中的具体呈现
        陶刻与中国画对比相当于有笔但是没有墨的画,只有用刀雕刻出的轮廓不能用墨表现出画的远近、和山水的意境。单纯用刀则需要在陶刻前,大致确定画的样子,可以用笔在载体上勾勒个简略的草图,再用刀进行成品的绘刻。这对刀工的要求非常高,不能留下显著的痕迹。我们在前面提到了刀的种类和单、双刀的用法。我们知道在载体上绘图时一般会用到单刀,而在载体上进行书画时一般用到双刀。单刀的运用需要极高的技术,因为单刀的绘图方式和用毛笔绘制中国画有很多地方有相通之处,它与毛笔用侧峰制图很相似。走刀时要注意各种手法,但要讲究一个自然,最好少做停顿一鼓作气。陶刻中的风景绘画通常都是运用单刀刻绘得到的,但是对于层次感还是很难达到完美的表现。如果想要表达出这种效果,用一些其他方式在刻绘上加上色彩,例如用红色的泥土和绿色的泥土附在刻绘的图案上。这时需要有一定的经验和颜色调配的基础才行,因为颜色的多少不同上色效果会有不同,通常借助这种方法可以得到画面的层次感,颜色的深浅和轻重也会有体现。现代陶刻可以使用丙烯绘图,烧制后的图案一般较传统的方法更好更显眼富有层次感。
        中国画中的细节一般来说陶刻都可以实现,但对于非常细小的地方就很难变现了。对于大写意例如泼墨山水也很难能够表现出来。
        相对来说,花鸟题材就容易表现,线条的劲道和变化都至关重要。中国画中的骨法用笔也会运用到刻绘的技法中,通常表现的比较大气。运用不同刀法表现出新出的枝叶与树干的不同,各种花的特点不同,红花与绿叶的区别和表现。鸟身上的身体细节等刀法各不相同,鸟类的羽毛和中国画中工笔手法中的丝毛类似,对于不同的对象有不同的表象形式并且有前有后,有主有次。绘刻花时最好表现出花的质感,如画的纤细富有层次感的样子,绘刻叶子则要表现出叶脉和纹理。这些都需要工匠师傅在具体实践中摸索并掌握其中的细微差别,不能死脑筋只按书上或者中国画上的内容绘刻,这样容易丢失重点。要在平时的生活中积累和感悟,在提高刀法的基础上理论联系实际。
        刻画人体时需要注意人体的比例,和形体特征。因为刻画人体时,一步错可能会造成后面的步步都错。还要注意背景的构图,背景主要用来突出人物的特征或者特点。刻画人体时尽量把握的精神或者说想要表达的内在气质。着装尽量简练,刀法精准,注意衣着服饰的细节。所以说开始绘在紫砂上的图案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和中国画又密切联系到了一起。中国画强调线条的变化,和各种笔法注重表现人体动态。
        ⑵中国画的意境对陶刻的影响
        众所周知,中国画的精髓是意境,对于山水画来说更是如此,在紫砂陶刻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画的很多技巧,例如根据不同的题材选取的构图与陶刻刀法技巧,很好的体现了中国画中的意境。假如没有意境的加持,那么陶刻真的就失去了很大的艺术价值,论文纯粹的刻画了。我们判断一个作品是否是好的作品,就是看该作品能否引起观赏者的共鸣。这样才能发挥其艺术价值,一件作品如果丢失了它的精髓那么完全就没有了艺术价值,沦为一件工具而已。
        中国画利用各种技法,在景物事物的基础利用独特的构图等,为作品赋予了灵魂。使得我们欣赏中国画时感到画中有画,意犹未尽,百看不腻。我们说一件陶刻作品的好与坏不仅仅要看刀法,当然刀法是基础,但在此基础上,我们还要看这件作品能否在有限的技艺上,传达出了独有的意境和灵魂。
        ⑶画家与陶刻家的关系对陶刻的影响
        因为要再现中国画的意境、笔墨等,这就需要陶刻家与画家紧密的联系,陶刻家需要不间断的像对方学习才能提高自身的技术和水平。在宜兴有少数陶刻家不但能陶刻还能画中国画,但是这样的人越来越少,尤其是年轻一代,能达到这个水平的人越来越少,他们需要中国画的画家在作品上先画好画,自己在进行陶刻。这对于双方来说都是一种考验,因为陶刻作品的表面并不像纸上那么平坦,它有一定的弧度。相比画家,陶刻家就更难了,因为总的来说大多数画家还是能够在陶刻作品上表达出意境与构图的。但如何表现出画家想要表现出的意境和构图对于陶刻家相对来说就很难了,首先从思想上可能并没有把握整幅画的精髓,哪里墨浓哪里墨淡可能都不是很清楚,对技法还有相当高的要求。所以说能自刻自画的陶刻家就非常占优势,他们不但了解哪里笔墨浓哪里笔墨淡,还能准确把握整幅的意境精髓,即使用刀刻画时出了差错,还能在此基础上在创作。这种随心所欲的境界也是陶刻的最高境界。这就要求陶刻家把书法和中国画作为一项必要的技艺不断地学习,才能反过来反哺自己在陶刻上面的所下的功夫。
        六、紫砂陶刻的现状和反思
        现在的陶刻家与过去陶刻家很大的区别是,以前的陶刻家很多都能自画自刻,陶刻和画画不分家,专业能力不容置疑。但现在很多陶刻家都只会陶刻,刀法技法都也很薄弱。大多数能自画自刻的陶刻家也比不上以前的陶刻家的水平。
        ⑴缺乏理论支撑
        ①陶刻的理论总结相对较少。从我国整个历史来看,陶刻已经有了好几百年的历史,但著书成说的也是近几十年才有的事情。如果感兴趣可以查阅一些文章资料,这些资料对于陶刻的见解和技法的说明都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②很多陶者家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埋在在了陶刻这件事上,缺乏专业的素养。没有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也没有总结和学习的耐心。也不懂的中国画、绘画对陶刻的促进和指导作用,理论知识一问三不知。所以应当要求陶刻者有一定的绘画和书法基础,在此基础上在专研或者从事陶刻这个行业,才能为这个行业带来欣欣向荣的局面。
        ⑵没有书法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陶刻者现在既有本地的也有外地的,门槛越来越低,很多陶刻者书法都不会或者说没有经过练习。我们要知道刀法是和书法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想要在陶刻这个行业上有所建树想成为一名专业的陶刻家,书法必须要手拿把攥。只有书法到达一定的境界或者有一定的书法能力才能使书法刻画结合,刻画出完美的作品。
        ⑶匠气
        匠气简而言之就是,作品没有了灵魂没有了艺术价值,沦为生产线的工业产品。是从事艺术行业中很容易犯的,使作品流程化没有注入灵魂,作品没有了欣赏价值。这常发生在刚入门的新人身上,对艺术没有最求没有热情,或者没有人指导。只是程式化的完成陶刻,日复一日的重复,使自己的作品越来越俗套。
        七、结语
        中国画因为其深远的内涵,和独特的魅力对我国各类工艺品都有特别的影响。陶刻总的来说起源于民间,虽有悠久的历史但绘刻的历史也只有几百年。即使这样中国画对陶刻的影响也是深远的。陶刻起源于民间,而中国画则多是文人雅士在把持,这就形成了不同阶层的交流与沟通。所以陶刻其实是把文人、工匠和画师联系到了一起,他们分别属于社会的上层和底层。但他们的精神世界是高度一致的,文化是互相通融的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体现出了中华文明“和而不同”的思想,只有不同阶层之间互相进行文化交流,取长补短中华文明才能充满活力,才能显示出包容一切的博大性。
        中国画和陶刻艺术相结合,使其艺术价值得以提升。紫砂陶刻是一种装饰手法,不管是陶刻铭文还是绘画都为了起到装饰作用。陶刻家和画家不同之处就是陶刻家用刀而不是用笔来表现各种艺术形式。
陶刻的内涵极其丰富,笔者只从中国画的角度上窥其一斑。陶刻艺术不仅体现出了古代的审美关键,也可以通过选材和笔法的运用让人们沉浸在美丽的艺术的殿堂。
参考文献
[1]戚永平. 浅谈对紫砂陶刻的认识[J]. 文艺生活旬刊, 2012(3):187-187.
[2]张禾. 中国画的题材选择、技法运用对紫砂陶刻的影响[D]. 南京师范大学.
[3]黄迪浩. "荷韵抚风"灵鸟至,一花一叶醉流年——兼谈紫砂陶刻花鸟画的刀法运用[J]. 江苏陶瓷, 2019, 052(001):74,77.
[4]吴奇婉. 漫谈紫砂陶刻艺术的创作基础及重要意义[J]. 江苏陶瓷, 2003, 36(2):38-39.
[5]邱东. 紫砂陶刻艺术与文人艺术[J].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13(1):80-80.
[6]季伟南. 论紫砂陶刻中的"笔墨气韵"与"金石味道"[J]. 江苏陶瓷, 2012(01):47-47.
[7]杨珺. 紫砂陶刻的精神内涵杂谈[J].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11, 000(009):60-6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