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通信》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与实践

发表时间:2021/5/13   来源:《中国教育信息化》2021年2月   作者:董洁
[导读] 课程思政与专业课教学应该相辅相成,课程思政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任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根据学校办学定位和国家政策文件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思政素养需求,通过挖掘和拓展“移动通信”课程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设计合理的教学方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实施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的两手抓,本课题的研究和实践将对通信工程专业的全面育人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辽宁省沈阳市沈阳建筑大学  董洁     110168
 
摘要:课程思政与专业课教学应该相辅相成,课程思政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任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根据学校办学定位和国家政策文件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思政素养需求,通过挖掘和拓展“移动通信”课程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设计合理的教学方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实施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的两手抓,本课题的研究和实践将对通信工程专业的全面育人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以期对高校工科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提供改革思路和实践经验。
关键词:思政教育;移动通信原理;通信工程;工科专业课程
课题资助:2020年沈阳建筑大学课程思政立项项目
        一、前言
        当前各大高校的课程思政建设吐火如荼,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挖掘各类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德育功能,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各环节的研究、实践和探索,是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统一、教书与育人相统一,提升教师育人成效,以推进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注意建设者和接班人。
        移动通信技术越来越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手机成为了生活基本需求品,而我国移动通信产业从1G/2G的时代旁观,到3G/4G时代的分庭竞争,到5G占据领先地位,专业知识本身具有明显的价值倾向、家国情怀。
        通过将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思想和观念有机融入教学过程,使得学生树立民族自信心,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激励学生自觉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增强“四个自信”,树立正确“三观”,具备健全人格;了解科学家应该具备的基本品质,培育工程素养、职业道德、工匠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具有创新意识和学术诚信,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笔者做了很多的研究和尝试。
        二、教学目标融入课程思政
        移动通信课程是通信工程专业本科生的一门专业课,“课程思政”与专业课教学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对立关系,理工科的教师也需要通过学科建设与改革,发掘专业课与思政课的切合点和闪光点,努力使课堂主渠道的功能实现最大化,促进教师本身教学水平的提高。
        为此应该在原有教学大纲的基础上,深入挖掘提炼专业知识体系中所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科学合理拓展专业课程的广度、深度和温度,从课程所涉专业、行业、国家、国际、文化、历史等角度,增加课程的知识性、人文性,提升引领性、时代性和开放性。对于实践部分,要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增强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将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宪法法治意识、道德修养、工程伦理等融入到课程教学中,着力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
        三、课程思政建设思路
        1)基于OBE理念,融入思政元素,重构教学设计
        针对当前通信工程专业导论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引入成果导向教育OBE 理念,从移动通信课程教学目标入手,围绕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开展教学改革,发掘知识内涵的价值观,进行价值模块整合、广度延伸、深度解读。由单点到多点,最后形成线和面,与专业理论和知识融为一体,有效促进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理解、掌握、拓展与深化,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德育素质。
        2)对时事热点内容进行斟选
        智能手机等移动通信设备已经普及,移动通信技术,特别目前5G技术的研究在全球范围内受到广泛的关注,其需求愿景及5G整体架构的方案研究都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进展,各国竞争激烈,中国的5G已经进入市场,各类时事新闻时常可见,公司竞争、国际关系的变化时常引人深思,为此可以结合课程内容进行引导,激发民族自信,激扬青春热血,为国家之振兴而拼搏学习。
        3)对专业课程内容进行拓展
        发掘教学内容中蕴含的哲学思想与元素,如认识论、方法论、自然辩证法的思路和方法,思维方式的启发和建立。以针对性问题为线索,提出当前移动通信技术热点问题和难点,找出解决方法,挖掘呈现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移动通信技术的各类标准涵盖制度敬畏与客观、严谨、细致的科学观训练,团队协作,发现与质疑,探索与创新思维。
        4)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拓展教学时间与空间,实行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线上线下三结合。强调学生的实践性、主动性,侧重于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行为训练。提高学生的兴趣和期待值,将思政教育润物无声地融入专业课的教学中。

        四、移动通信 教学内容课程思政要素
        基于专业知识的教学内容,专业课教师可有意识地去了解当前学生的思想动态、目前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薄弱环节、重点和难点,课程思政更有针对性,推动专业课与思政课步调一致、相互促进。挖掘可进行思政教育的有效元素,为课堂教学做充分准备。在整个“课程思政”教学过程中,把专业内容中所蕴含的思政资源建设好,是进行“课程思政”教学的基础,构建“价值引领、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
        因此,应充分挖掘好“移动通信“课程中的“思政元素”,以保证课程专业内容的前提下 ,特别注意从专业知识的系统原理中挖掘科学精神,从科学家的故事中看到进取精神,从专业知识本质中寻找与传统文化的契合点,从我国在专业领域的贡献和不足中激发爱国精神,树立使命担当意识,真正让这些思政元素成为入心入脑的正能量,真正实现从“教学”到“教育”的转变。
        在移动通信课程中主要包括移动通信信道、组网技术、抗衰落技术、多址接入技术、GSM系统、3G移动通信系统等,各章中均可有机融入课程思政,部分见表 1。所有思政案例均从我国历史文献、现实国情中选取,可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家国情怀。


        
5.结语
        高校的思政教育应贯穿于学生培养的全过程。围绕“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的课程思政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正确做人做事做学问,把培养合格人才和强化爱国担当相结合,把肩负国家使命和探索科学前沿相结合,把开展科研创新和面向国民经济相结合。“课程思政”不是单纯地在专业课程中加入思政育人内容,而是要无形融入,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拓展教学时间与空间,以课程的知识点为基础,融入核心价值观为引导,找准切入点,将思政教育润物无声地融入专业课的教学中,真正做到教书育人,立德树人,让学生逐步成长为符合社会需要的 “品学兼优”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邸 敬,申 东,刘玉红.思政教育融入“移动通信原理”课程的研究与实践.计算机时代,2021,(3),87-89.
[2]王晶. “新工科”背景下的“移动通信”课程教学探索. 工业和信息化教育, 2019(8),35-37+53
[4]张为.电子信息类专业课程开展“课程思政”教学的策略.内蒙古教育,2020(3),20-21
[5]王婉茹,陈香凝.(2019).高校计算机类课程 "数据结构 "中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 科教文汇,2019(13)457,78-79
[6]王茗倩, 顾卫杰,曹 帅,杨保华.高职物联网专业群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机制探索.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 2),18-23
[7]覃琴. 移动通信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电脑与电信,2019(9),61-6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