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东华职业学院 广东广州 510000
摘要:群众路线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生命灵魂之一,始终是党和人民走向光明和胜利的思想指南,永远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复兴中华民族的基石和法宝。
关键词: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轨迹;意义
群众路线以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为基础,是中国革命实践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原则和方向,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理论的具体应用。在大革命和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关于群众路线的思想已经形成并建立起来。自那时候起,群众路线就始终指导着我党在探索各个历史时期党的政治路线、组织路线和认识路线,指导着中国革命走向胜利和社会主义建设走向胜利。
1毛泽东在井冈山时期就已经形成了明确的群众路线思想,并且确立了贯彻实行它的制度和纪律
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早期就最先认识到和最先号召要团结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在1925年12月写的“中国社会阶级分析”的开篇中,提出了第一个革命问题: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在这篇文章中对当时中国社会各阶级的状况做了理论上的科学的分析,从此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的革命斗争乃至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指明了这个永远不能偏离的正确方向,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已经证明了一旦偏离这个方向就会出现曲折甚至巨大的损失,这个方向是无产阶级必须领导和团结最受压迫的人民,与少数的凶恶的阶级敌人作斗争,这一方向就是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路线,这个方向就是群众路线的方向。
毛泽东最先认识到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并且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也永远是最深刻地论述最广大的农民群众的伟大革命力量的人,他论述了农民是进行中国革命的主力,农民阶级包含伟大的革命力量。总之,毛泽东深刻地了解历史,看到了农民是受苦受难的被压迫阶级中人数最多的一个阶级,那么他们的求得解放问题就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毛泽东的阶级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实事求是的,结论是伟大的、正确的,这就是毛泽东群众路线的理论基础和思想来源,就是他的历史唯物主义运用到中国所得出的重要结论和他所以成为和能成为伟大的革命导师所吹响的革命号角。单纯理论上讲,毛泽东是看到了"人民创造历史"必然包含着"农民创造历史"这一真理(这一个需要作进一步分析才能达到理解的真理);而实践上则更伟大,不如说是他领导下的共产党领导着无产阶级和农民进行英雄的革命斗争,不断实践着"农民创造历史"和论证着"人民创造历史";一句话,"农民英雄万岁","人民英雄万岁",人民就是英雄,历史绝不是历史上少数英雄人物创造的,更不是阶级敌人或者民族敌人所创造的。
从1926年到1927年,毛泽东在广州的第六个农民运动期间系统教授“中国农民问题”。中国有4万人口,农民占80%。农民是生产的主力军;农民有足够的能力打败帝国主义和军阀。各个时代农民革命可以证明农民强大力量;必须有农民起来革命,才能制止军阀的武力,否则必然失败;如果农民的问题无法解决,各阶层的问题就无法解决。因此,农民问题是民族革命的核心问题。毛泽东在1927年3月的“湖南农民运动调查报告”中肯定了农民革命的重大意义。他指出:推翻封建权力是民族革命的真正目标,孙中山先生致力于民族革命十年来尚未完成的事情,农民们已经在几个月内完成了。毛泽东高度重视组织人民群众的工作方法和制度,他又善于在实践经验基础上升华为理论从而为人民创造理论武器,,在1928年11月写的《井冈山的斗争》中,他讲到,“封建时代独裁专断的恶习惯深中于群众乃至一般党员的头脑中,一时扫除不净,遇事贪图便利,不喜欢麻烦的民主制度。民主集中主义的制度,一定要在革命斗争中显示出了它的效力,使群众了解它是最能发动群众力量和最利于斗争的,方能普遍地真实地应用于群众组织”。[2]
2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形成
毛泽东非常重视群众思想工作,群众思想工作不仅是群众路线的内容,任务,它也是方法。在1929年2月写的“关于纠正党内错误思想”一文中,他深刻批评了纯粹的军事观点,极端民主化,非组织观,绝对平等主义,主观主义,流氓思想等思想的错误,为我党我军的革命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和提出了正确的政治的和军事的民主原则和方向。在强调民主集中的组织制度和斗争方法时他说,举行会议时参加会议的人应该尽力表达自己的意见,我们必须理解是非,不要和解和灌输。
这是极其有价值的有方法论意义论述,显示了他的群众路线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形成的轨迹,值得我们研究和继承。在1930年写的“反书主义”一文中,毛泽东明确提出了“没有调查就没有话语权”的着名主张,提出了群众路线问题。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问题的高度,触及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任务和方向。他说,许多读过马克思主义书籍的人已经成为革命的叛徒,而那些文盲的人往往能够很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要学习马克思主义,但必须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开会时要使到会的人尽量发表意见。有争论的问题,要把是非弄明白,不要调和敷衍。一次不能解决的,二次再议(以不妨碍工作为条件),以期得到明晰的结论”。[3]
毛泽东高度重视为群众谋利益和战争相结合。1930年以后以井冈山根据为基础形成了中央革命根据地,毛泽东反复强调切实为群众谋利益和战争相结合,同时进一步阐明把群众路线看作是党的活动应当经常和普遍实行的工作方法,如果要站在基地的基础上,就要依靠群众,组织群众。毛泽东在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时,提出了“三大纪律,八个注意”,充分体现了毛泽东的“一切为了群众”。群众路线得到了发扬光大,已成为中国共产党的认识路线和工作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毛泽东在1934年1月写的“关心群众生活,注重工作方法”一文中指出,群众的切身利益问题不容低估。因为革命战争是为群众而战的,只有动员群众才能进行战争。只有依靠群众才能进行战争。党是革命战争的领导者和组织者,也是领导和组织群众生活的方式。组织革命战争,改善群众生活,是我们党的两大任务。毛泽东指出,工作方法问题是一个大问题,摆在我们面前。可以说毛泽东的群众路线在此得到了全面的阐述。
在抗日战争时期以及以后,毛泽东的群众路线思想得到更大的在整个党内发展并全面全面实施。毛泽东在1937年9月写的“反自由主义”一文中,深刻地批评了党内的革命队伍和革命队伍中的自由主义。它的一个表现形式是,对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不会反感,不会建议,也不会停止,不解释,反而听之任之。再次要求所有党员和革命同志要为维护人民群众利益而积极进行党内思想斗争。1938年10月,毛泽东的“中国共产党在国家战争中的地位”强调要重申党的民主集中制,全面贯彻群众路线,强化服务宗旨。在1945年3月举行的七大会议上,刘少奇代表中共中央全面系统地讨论了毛泽东关于群众路线的思想。毛泽东同志生动地解释说,人民的创造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毛泽东还指出,我们共产党人与其他政党不同的另一个重要标志是与人民群众最广泛的、最密切的联系。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同志指出:因为胜利,党内的骄傲情绪,停顿起来不求进步的情绪,以功臣自居的情绪,贪图享乐不愿再过艰苦生活的情绪,可能生长。人民感谢我们,资产阶级也会出来捧场。敌人的武力是不能征服我们的,这点已经得到证明了。资产阶级的捧场则可能征服我们队伍中的意志薄弱者。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这就为今后的革命和革命后的长期的社会主义建设指明了群众路线的方向、要求、原则。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工作,是党的工作的生命线。党的发展和成长的历史,是一个依靠群众,动员群众,服务群众,服务群众的生动历史。只有我们党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我们党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执政环境的优化,一些党员和干部已经从“公务员”变为“人民的主人”。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人民”一词出现了203次,充分体现了党的人本观念。我们全党一定要全面贯彻毛泽东群众路线,我们必须充分发挥先锋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和人民的利益,并与人民群众团结起来。那我们一定能就克服所遇到的一切困难,一定能够取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胜利。今天我们必须深入研究毛泽东群众路线的思想轨迹和“我党怎样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贯彻群众路线走向新的更伟大的胜利”这一课题,才有助于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深度解读毛泽东创立的和我党始终贯彻的“群众路线”,才有利于今天我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新局面、新征程。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2]《毛泽东选集》,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3]《毛泽东选集》,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作者简介:
姚闯,1973年12月出生,汉族,高校讲师,硕士学历,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就职于广州东华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