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苗族文化微信体验平台对民族文化保护的作用——以六盘水师范学院为例

发表时间:2021/5/13   来源:《青少年导刊》2021年3月   作者:杨胜彪
[导读] 现在的社会发展的太快,有很多的东西跟不上社会的发展,而被这个社会挤在淘汰的边缘。正如我们的少数民族文化,正在被这个社会的发展所冲击,很多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已被汉化,很多的少数民族文化变得功利化和商业化。

2018级汉语言文学专业   杨胜彪

摘要:现在的社会发展的太快,有很多的东西跟不上社会的发展,而被这个社会挤在淘汰的边缘。正如我们的少数民族文化,正在被这个社会的发展所冲击,很多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已被汉化,很多的少数民族文化变得功利化和商业化。一份纯粹的少数民族文化已经很难寻,所以我们应该行动起来,尽一份力,保护和传播我们的少数民族文化。让它在这个快速发展的社会中保留下来,让更多的人能够体会到一份纯粹的少数民族文化。
关键词:微信公众号  商业化  文化传承  信息技术的发展
        项目研究的目的:
        1. 民族文化热虽然是久盛不衰的话题,但大多数人对其的印象主要是特色服装、节日、美食,为旅游增添意趣,但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文化的内涵与核心价值并未得到真正的体现。
        2. 让所有的人都能通过实地体验增进对民族文化的了解也并不现实。在大学校园通过建立苗族文化微信体验平台不仅可以达到宣传推广苗族文化的作用,还能以苗族同学为桥梁,增加体验内容,更便捷,也更贴近生活,让人们可以近距离乃至零距离了解到苗族文化的魅力,扩大传承少数民族文化的宣传,为苗族文化重新焕发光彩尽一份力。
        引言
        要想如何去做,应该先了解我们要面临的问题,首先应该是苗族文化的服饰问题,其次是苗族文化的风俗习俗问题。还有现在,苗族的节日所面临的问题。 
当初提出这个设想,只是一个朦胧的想法,既然有了想法,那更应该去实践,最后通过组员的努力和老师的带领下,成功建立了这个公众号,而这个公众号建立最初的目标,就是希望通过这个平台去传播我们的少数民族文化。
        一、 苗族文化的起源
        苗文化是中华文明一脉从未间断过的独特经线。这是最基本的定位。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炎黄打败蚩尤之后,炎黄文化一直在中原传承,蚩尤一族不断向南迁徙。中原文化在历朝历代的发展是很清晰的,包括文化演进以及哲学观。但中原地区战乱不断,朝代不断更迭,文化不断融合创新。中原文化在朝代更迭中,有些中断了,有些找不到了,有些与外来文化不断融合。总体看这是好事情,但在融合过程中也失落了许多东西。现在来看,苗文化始终保持着它的独特性,没有在历史长河中湮灭其个性。苗文化迁徙过程中又繁育了楚文化。我们看《芈月传》,芈月带到秦宫中的宝贝尤其是草药,实际就是楚文化在反哺秦文化。苗文化从远古到现在没有中断过,又不断反哺中原文化,其作为中华文明的一脉支线有独特的研究价值。一定程度上说,苗文化承载了许多主流文化中丢失的文明因素,这是苗文化最值得骄傲和最令人自豪的地方。
        二、现在苗族文化面临的问题
        (一)现在的苗文化面临的问题,首先是苗族的服饰文化,苗族刺绣是苗族民间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形态之一,是苗族人民特别是苗族女性几千年来智慧、经验与情感的结晶。由于苗族历史上没有正式通行的统一文字,人们通过口头传说、织绣等形式表达对宇宙、自然和生命的理解,对祖先、英雄和故土的缅怀,以及对节日、战争和迁徙等重大事件的记录,由此形成各种极富象征意义的符号。苗绣兼具文字和图像功能,技法丰富多样,造型神秘奇特,纹饰飞扬流动,色彩丰富明艳,有着鲜明的艺术特色和深厚的文化意涵,承载着苗族民众的历史记忆、精神信仰和审美取向,被誉为"穿在身上的苗族史诗"。但现在苗族的服饰所面临的问题是:
        1、传承问题,我们曾在台江县革一乡茅坪村苗寨开展过访问,结果表示,平均每十户人家的女儿只有两到三户的会刺绣,其中的原因多样,首先是现代工具的加工,代替了人工刺绣,因为现代工具更加快捷,方便,节省了人力物力。 同时呢,现代机器的工作效率远远高于人工。
        2、现在农村的大多数青少年长期出门打工,导致老一辈人的手艺无法传承到年轻一辈的手中。
        3、是现代的年轻人观念受到社会的影响,认为学刺绣没有多大的作用,所以放弃了学习刺绣。其次,还有面对社会的挤压,在以前每家每户都会留有一套,苗族服饰给自家的儿女做嫁妆,但是近十几年来,农村越来越多的婚礼出现的更多的是西装与婚纱,而不是苗族的特色服饰,其中的原因就是因为婚纱比较便宜,简单可以租,可以买,而苗族服饰的制作比较复杂,工艺的要求非常的高,造价也比较昂贵,一般来说,一套苗族的服饰价格会在两万多左右,因为苗族的服饰会在衣服的背上镶上银片,再加上头饰等,都是由银子打造而成,所以价格昂贵。还有就是苗族的服饰比较厚重,不方便出行,所以不是重大的日子,一般都不会穿着出门。这也就导致了苗族服饰面临失传的尴尬处境。



         (二)风俗习俗
        俗话说科学的尽头,也许就是玄学,现在也有很多东西是科学无法解释的,但是玄学却可以解释清楚,但是这改革开放以来,国家严厉打击迷信鬼神,导致很多的巫术都没有被流传下来,但由于农村地区较为偏远,所以有些东西也就自然而然地流传下来了,在偏远的农村地区,巫师,是个很受欢迎的职业,虽然说这是一个科学的时代,但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很多东西,并不是说我们看不到它就不存在,在这里也并不是说我不相信科学,我只是在阐述个人的观点,因为巫师在农村地区还是普遍存在的,而且很多人不管是,建房子还是送死人都少不了巫师的存在,而且巫师的排场也很大,但是从现在看来,这个职业正在失传,因为也是受到现代观念的影响,没有人愿意去学,也没有人愿意去传承这一项手艺。
        三、微信公众号的建立与发展
         (一)建立过程
        1、收集图片: 由我带领队员去到黔东南雷山千户苗寨进行实地调查 所以图片有一部分是来自于我们的实地考察,也有来自于网上。当然视频也是一样。
        2、整理素材:由于板块的不同,所以需要把我们收集到的资料一一的分类,然后划分到不同的板块。
        3、从申请微信公众号,填写信息,然后申请成功,到一步步的开始研究公众号,最终通过不断的摸索让公众号运行,都离不开队员们的努力,同时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二)微信公众号现阶段状况
        从建立到运行,微信公众号已经陆续发表了好几篇文章,关注人数也达到了几百人,由于是刚刚建立的微信公众号,而且发表的文章也还不多,所以关注的人数也还是相对较少,但是我相信,通过队员之间的帮助与自己的努力,关注的人数也会越来越多。
         (三)微信公众号的后续发展
        关于微信公众号的后续发展,在自己毕业后,也会一直坚持把这个微信公众号继续运行下去,继续发表关于苗族的各类文章以及图片,视频等。
        四、微信公众号的功能
        这个微信公众号的框架主要有图片专区、视频专区、还有活动专区;
        1、图片专区呢,主要一般发布的都是有关于苗族服饰或者是苗族节日,还有一些苗族的风俗习俗,所记录的图片,这个图片专区的主要作用就是记录我们的苗族文化,让更多的人看到苗族文化的优秀,也可以让更多人看到之后对我们的苗族文化感兴趣;
        2、然后视频专区也是一样的,视频专区会定时的发布一些视频,视频有关于苗族的节日的记录,也有关于苗族刺绣的记录,这个图片专区也是为了记录我们的文化所建立的,其中的视频都以苗族的刺绣文化为基础的多,这样做是因为,刺绣所面临的问题,现在的刺绣就是因为没有人学,也很少有途径去学,我发布这个视频的作用,就是让许多人可以去看,也可以去认真的学习,然后这样就可以把我们的刺绣文化传播出去,也可以起到一个让人学习的作用,当然还有传承的作用;
        3、活动专区主要是有关于苗族的节日,这里的节日有苗族的姊妹节,还有龙舟节,也有13年一次的牯藏节,然后在活动专区会标明活动的时间,可以让有兴趣的同学去参加这些节日,这样就起到了一个亲身体验的效果,当然也可以与我们组队,然后一起去参加这些节日,让我们亲身体验到苗族文化的魅力。
        五、微信公众号建立的意义
        1.?建立苗族文化微信体验平台的最大意义就是让人们了解少数民族文化,提高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意识,特别是少数民族同胞本身对本民族文化的保护意识。同时,有兴趣的同学通过自己去少数民族地区亲身体验,感受我们少数民族文化的魅力。
        2.?而且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任何一种少数民族文化的丢失,都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损失,建立苗族文化微信体验平台虽说作用可能有点小,但意义很大。
        3.?与此同时,建立一个平台并且让这个平台运转是一个艰难的挑战,通过挑战达到了锻炼小组成员的办事能力,交际沟通能力。
        4通过建立微信公众号平台来传播我们的少数民族文化,更加的符合现代化的发展,现在的人们都是手机不离身的,以这样一个形式来传播,更能够起到传播和传承文化的作用。
        六、结语
        这是一个信息化发展的时代,对于苗族文化来说,即是机遇也是挑战,我们要及时的抓住机会,利用好信息技术的发展,通过多媒体,网络传播我们的苗族文化,让我们的苗族文化适应这个新时代的发展,在这个信息化时代更好的传播下去。我相信,我们辛苦创立的微信平台不会被遗忘,我们的苗族文化也不会消失。
参考文献
何善蒙:贵州台江苗族文化调查研究【J】,九州出版社,第二页。
孙佳:守望、传承与创新:跨越时空的苗绣艺术【J】,中国民族报,2021年,第一页。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