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龙 徐立峰
山东协和学院 山东济南 250000
摘 要 阐述了高血糖、糖尿与糖尿病等的含义及三者之间的联系。
关键词 高血糖 糖尿 糖尿病
对于激素调节和尿生成的学习,涉及高血糖、糖尿和糖尿病等知识。若对三者的确切含义及其相互联系理解不透彻,容易形成一些错误的观念,如糖尿一定是糖尿病的表现,高血糖一定导致糖尿等。
1 血糖及其调节
血糖,指血液中的葡萄糖。健康人群空腹血糖浓度相对恒定,一般维持在3.9~6.1mmol/L(70~110mg/dl)。这是在机体的调节下,血糖来源与去路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
神经系统通过控制食欲和激素的分泌来调节血糖。参与血糖调节的激素根据对血糖的影响不同分为两类:升高血糖的激素和降低血糖的激素。胰岛素是唯一的降低血糖的激素。它通过促进葡萄糖进入组织细胞、促进葡萄糖氧化分解、促进葡萄糖转化为糖原和非糖物质、抑制肝糖原分解和糖异生来降低血糖。升高血糖的激素有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生长素、甲状腺激素等。
2 高血糖
高血糖是指血糖浓度高于空腹水平上限6.1mmol/L(也包括糖负荷2小时后血糖浓度仍保持在7.8mmol/L以上的状况),分为生理性的和病理性的两种类型。生理性高血糖,是由情绪激动或摄入大量糖所引起。情绪激动导致交感神经系统兴奋,肾上腺素分泌增加,糖原分解和糖异生增强,致使血糖浓度过高;一次性摄入大量糖,这些糖被迅速吸收,致使血糖浓度过高。生理性高血糖是暂时的,并无临床意义[[[] 王建枝,殷莲华.病理生理学(第八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63]]。
病理性高血糖主要表现为空腹血糖受损、糖耐量减低和糖尿病(判定空腹血糖受损、糖耐量减低和糖尿病的标准见表一)。空腹血糖受损和糖耐量减低是正常糖代谢与糖尿病之间的中间状态[[[] 侯振江.生物化学检验技术(第三版)[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4:123,129]],统称为糖调节受损。
表1 糖代谢状态分类(WHO糖尿病专家委员会报告,1999年)
.png)
注:2003年11月国际糖尿病专家委员会建议将空腹血糖受损的界限值修订为5.6~6.9mmol/L;空腹指至少8小时内无任何热量摄入;糖负荷指口服75g葡萄糖。
3 糖尿
3.1 糖尿的含义、原理和类型 糖尿指含有葡萄糖的尿。葡萄糖随着血液流经肾小球时,经滤过作用进入肾小囊腔的原尿,又随着原尿流入肾小管。肾小管能够将原尿中的葡萄糖重吸收回血液。肾小管重吸收葡萄糖的能力可用肾糖阈来衡量,肾糖阈是指尿中开始出现葡萄糖时的最低血糖浓度,一般为8.89~10.00mmol/L。当血糖浓度低于肾糖阈时,原尿中的葡萄糖可被完全重吸收回血液,而不会出现在尿中。当血糖浓度高于肾糖阈时,原尿中的一部分葡萄糖没有被重吸收回血液,而是出现在尿中,导致糖尿。由此可见,糖尿取决于血糖浓度与肾糖阈之间的相对大小。
根据血糖水平及临床意义的不同,可将糖尿分为三种类型。①血糖增高性糖尿:由血糖浓度超过肾糖阈的病理性高血糖所导致,如糖尿病导致的糖尿。②暂时性糖尿:指生理性糖尿和应激性糖尿。生理性糖尿由情绪激动或摄入大量糖所引起,应激性糖尿由脑外伤、脑血管意外、急性心肌梗死等引起。③血糖正常性糖尿:血糖浓度正常,由于肾小管病变导致肾糖阈降低所导致的糖尿,也称作肾性糖尿。常见于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等[1]。
3.2 糖尿与高血糖 高血糖能够导致糖尿,但并不一定导致糖尿。因为高血糖的下限低于正常肾糖阈,所以血糖浓度超过正常肾糖阈的高血糖能导致糖尿(如血糖增高性和暂时性糖尿),血糖浓度低于正常肾糖阈的高血糖不会导致糖尿。糖尿也并非一定由高血糖引起,如肾性糖尿。
4 糖尿病
4.1 糖尿病的定义、临床分期和诊断标准 糖尿病是指一组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紊乱,表现为糖、蛋白质和脂肪的代谢障碍,是胰岛素的分泌和(或)作用缺陷所导致[2]。
糖尿病的发展阶段:分为正常血糖及正常糖耐量阶段和高血糖阶段,其中高血糖阶段包括糖调节受损、糖尿病两个时期。
血糖水平是诊断糖尿病的主要依据。个体符合下列三个条件之一,即可诊断为糖尿病。①具有糖尿病症状且任意时间血糖≥11.1mmol/L(糖尿病症状指多尿、烦渴多饮和难于解释的体重减轻等;任意时间指一日内任何时间,不考虑上一次进餐时间及食物摄入量)。②空腹血糖≥7.0mmol/L。③糖负荷后2小时血糖≥11.1mmol/L[3]。(注:以测定静脉血浆葡萄糖为准,并推荐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上述诊断标准不适用于妊娠期糖尿病。)
4.2 糖尿病与高血糖 糖尿病的主要特征是高血糖,但高血糖并不一定就是糖尿病,因为高血糖除了糖尿病外,还包括生理性高血糖和糖调节受损。从糖尿病的发展阶段来看,糖尿病属于较严重的高血糖。
4.3 糖尿病与糖尿 糖尿病的主要特征是持续性的高血糖,血糖浓度一旦超过肾糖阈则出现糖尿。所以糖尿病常伴随糖尿,糖尿病也因此而被命名。但糖尿病并非一定伴有糖尿。有些轻症患者血糖浓度达不到肾糖阈,不出现糖尿;有些患者仅在餐后或有感染、较重外伤等应激情况下才出现糖尿,而并非总是出现糖尿;部分久病的糖尿病患者出现糖尿病引起的肾脏病变,肾小球硬化,肾血流量减少,肾小球滤过率降低,而肾小管的重吸收功能却相对较好,导致肾糖阈增高,这种状况下虽然血糖水平较高,但并不出现糖尿。所以没有糖尿也不能排除糖尿病的可能。
糖尿并非一定是糖尿病的表现,如暂时性糖尿、肾性糖尿。所以,糖尿是诊断糖尿病的重要线索,但不能作为诊断的主要依据。
主要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