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静
单位:浙江农林大学
摘要:在新时期,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对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别是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农业发展问题,在大力推进“三农”工作的同时,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取得了新的历史成就。伴随着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征程,对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大学作为为国家培养实用人才的基地,必须勇于承担新的使命。有鉴于此,笔者结合教学实践,从教学创新的角度,以分析现代农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就如何有效推进高职农业教育的策略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创新;高校;现代农业教育
引言:我们国家是人口大国,同时也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了相当大的比例,但是越来越多的人对农业生产和农业相关工作不感兴趣。科技和工业化的发展,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许多人对从事农业有一定的偏见,他们认为农业劳动辛苦,收入不稳定,生活条件十分艰苦。因此,中职现代农业教育就面临着招生难的问题,越来越多的学生对农技工作感兴趣。农村振兴战略的提出,给农村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高校现代农业教育应与时俱进,为新时期培养更多具有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的创新人才。
1、简析现代农业教育发展现状及问题
目前,大多数院校选择农技相关专业的人数都在减少。它和人们对农业工作的某些偏见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许多父母认为,选择农业种植专业,就是选择了看天吃饭的行业,孩子以后需要整天从事重体力劳动,收入又不稳定,孩子又注重不会再有成就。二是有些院校农技相关专业的教学观念比较陈旧,而且缺乏本校的办学特色,这就使学生和家长看不到关阔的就业前景,成为名副其实的“冷门”专业。最终的结果就是教学研究跟不上。有的老师仍然把讲课的眼光局限在教材里面,课堂上,秉持着照本宣科的教学模式,这便让选择农技专业的学生觉得学习枯燥乏味,越来越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动力,而教师也不免感叹“生源真不如一届”。
2、浅议促进现代农业教育发展的意义
全国把农村、农业发展问题提高到一个新的战略高度。党的十九大总书记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出台并实施了一系列惠民政策举措,这些都体现了国家推进农村全面振兴的决心。但在这个过程中,则又离不开专业实用人才。所以,从创新的角度来探讨现代农业教育问题,不仅是非常必要的,而且是乡村振兴战略的一个组成部分。与此同时,现代农业的发展与传统观念中的农业劳动有着很大的区别。推动现代农业发展,不仅需要高新农业技术的应用,需要工业化的帮助,更要与金融、制造业、新商业模式的诞生等紧密结合起来,形成新型农村产业,推动我国农业生产结构的转型升级;同时,也需要科技的支持,使农业产业发生质变,如:形成以区域特色为主的品牌孵化、设计、经营、运输等新业态。而且,这样也就会出现巨大的专业化人才缺口。唯有从创新的角度,重新审视现代农业教育问题,以改革促发展,才能使学校承担起新时期育人的新使命。
3、促进现代农业教育发展的有效对策
3.1加强对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
推动大学现代农业教育水平的提高,就必须加强大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让他们具备职业发展所必需的专业技能,同时又具备良好的职业精神,个人修养和行为端正。因此就需要教育教学的不断升级、创新,关注三农发展问题和推进国家新的政策措施,重视招生工作,让家长对现代农业技术专业有新的认识,让学生看到美好的未来。接着,培养出一批理论功底扎实、技能高超、乐于奉献、勇于创新、终身学习的一线高级农技人员。
3.2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是促进民族、时代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在现代农业教育向更高层次迈进的过程中,也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此,可以形成本校教学特色,构建核心优势,促进校企联盟,形成教学补充,让理论教育与行业发展紧密相连,使新的技术、新的理念、新的模式走进校园。以教学拓展,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基。
3.3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
贯彻以生为本教育理念,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为此,构建新型校园实训基地,将操作能力、实践水平的考核作为专业重点。重视任务驱动式教学,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学习与深入探究的能力,组织农技专业的校园竞赛、专业比拼活动,助力学生成材。同时,可与当地的生态农场、果园、种植基地或农业发展区等建立合作关系,让学生得到更多参与生产的机会,使教学与产业发展相融合。
3.4引入多方资源的共同参与
在促进现代农业教育教学发展的过程中,单依靠校方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从国家的角度来看,相关教育主管部门应加强对的招生工作、教学开展等指引,促进教学的规范化发展。从社会角度而言,应邀请农业方面的专家、学者到校指导,只有深入教学课堂,观察学生现实学习,进而推进教学改进、促进识师资建设,以便提高现代农技专业的整体教学水平。对于企业而言,应与学校形成合作,定期指派技术骨干指导教学开展,促进培养定向人才,一方面教育教学更具适宜性、方向性、针对性;另一方面有助于形成稳固的校企合作关系。以引入优势资源,助力现代农业教育的发展创新,逐一破解阻碍教学发展中的问题,让冷门专业实现“翻红”。
结束语:综上所述,新时期新理念的提出不仅为农业发展指明了新方向,为农民增收提供了新保障,也对现代农业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人才培养问题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故此,一方面,应重视教学革新,升级教师的授课理念、转变农技专业的施教模式,重视对先进教育方法的应用,以便培养中职学生良好的核心素养;另一方面,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应注重引入多方力量,引入社会、企业等共同参与,使教学活动的开展更具有效性、创新性与科学性,促进中现代农业教育教学的提质增效,以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稳步推进。
参考文献:
[1]郭秀娟.基于创新角度的中职现代农业教育问题探究[J].幸福生活指南,2018,000(045):P.1-1.
[2]田忠明.基于创新角度的中职现代农业教育.农村科学实验.
[3]杨翠君.基于创新角度的中职现代农业教育问题研究[J].成才之路,2017,000(028):4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