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骞骞 袁楠
山东济南 250109
摘要:大学扩招政策已经持续了多年,大学生数量快速增加,大学教育正由“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当前,大学毕业生的数量远超劳动力市场的需求量,大学生人才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大学生就业难问题逐渐成了一个社会性话题。增加有关创新创业方面的内容,拓展学生们的创新思维以及创业意识,通过这种方式来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基于此,本篇文章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与创业能力培养进行研究,以供相关人士参考。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创业能力培养
引言
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高校已经深刻地认识到创新实践能力对于大学生的重要性,正在不断创新方法,加强创新创业的引导和教育。影响创新实践能力的因素有很多,比如学生固有的传统观念很难短时间改变,学生经过层层选拔进入高校,但是先前的学习大部分是为了应试,能够训练创新创业能力的少之又少;高校资源紧缺,没有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创新实践环境。种种因素导致很多学生没有创新创业意识,不能够创造条件提高自身的创新创业能力。这些因素均阻碍着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
一、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现状
1.1学科定位不够准确,创新创业教育逐渐边缘化
在很多高校的课程体系中并没有单独且完整的创新创业教育板块,只是在企业管理或者是技术经济等相关学科课程中涉及到一些内容,这种情况就造成了创新创业教育在整个高校教育教学体系中存在缺失问题,而且这一教育的归属也成为了重要问题,其自身的定位相对比较模糊。这样局面出现的主要原因有两点,其一,一些高校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时,比较急功近利,对于这一教育工作的效率以及效果过于重视,以至于将创新创业教育与相关速成教育、短期培训归为一类,对于创新创业教育本身所具有的重要作用缺乏全面的认识,也因此,没有将其纳入到人才培养规划体系之中,导致这一教育工作无法有效开展;其二,高校内部的一些管理层对于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存在片面化的问题,认为创新创业就是对技术进行创新,从而忽视了对大学生思想观念以及社会意识的创新培养,也因此,创新创业教育难以顺利开展。
1.2实践渠道少
从创新创业教学内容层面来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们树立创新意识、顺利完成创业活动。为达到这一目标,要通过创新创业教育提升大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业能力,让大学生掌握必要的创新技能以及创业知识。在实际生活中,大学生在发现了创新创业机会后,可以通过所学的知识以及技能,快速运用创新思维进行创业活动,抢占市场先机。但是,这种能力的培养不能仅依靠课堂教学,需要通过大量实践活动让大学生逐渐掌握各种创新技能与创业技巧,这就要求以良好的创业实践平台为支撑。但是在实际授课过程中,很多大学由于创新创业教育资金欠缺,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基础设施差,无法满足学生对于创新创业实践的基本需求,这对于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开展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导致学生在学习有关创业知识的时候,无法通过实践进行巩固,在真正进行创业的时候,对于可能会遇到的问题没有充足准备,最终导致创业失败,甚至丧失创新意识。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策略
2.1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融课程思政于双创教育
2015年2月10日,李克强总理邀请60余名外国专家举行座谈,关注中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埃德蒙德·菲尔普斯提到,中国经济新引擎将带来的“非物质性好处”。
他说:“如果大多数中国人,因为从事挑战性工作和创新事业获得成就感,而不是通过消费得到满足的话,结果一定会非常美好。”简而言之,就是指人们应该在创造物质财富的过程中同时实现更高层次的精神追求。因此,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基础就是要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只有在正确的价值观的引领下,创新创业的实践才能有所保障。将课程思政融入创新创业的教育便是有效的途径之一,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中国的时代精神、国家的政策和职业道德的培养有效结合起来,采用适度、有效的激励机制,通过以兴趣引领的方式,来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实践的开展,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能力。
2.2营造创新创业氛围
大学新生入学以后,生活上需要向自我管理转变,学习上需要向自主学习转换。这段时间是普及双创教育极好的时机,学校首先应该营造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校园环境的每个角落——融入课堂教学、融入学生社团,融入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引导学生关注“创新创业”,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的热情,引导学生探索自己的兴趣所在,挖掘自身的创新实践能力。利用创新创业讲座、第二课堂、竞赛等多种形式,指导学生进行职业素养的培养与训练。邀请创业成功的企业家、技术专家为学生进行创业指导,帮助学生进行学习计划的制订,明确学习目标,制订学习进程表,制订完成计划的方法和措施;大力宣传创新创业成功案例和经验,指导学生进行知识的积累和自我能力的培养,发展自身的兴趣爱好;指导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自己,学会调节情绪和自我控制,培养克服挫折的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以及如何超越自我;开展创业成功经验讲座,指导学生获取创新与就业信息资源的方法,能够对创新与就业信息进行整理与分类;指导学生简历的撰写、了解职场规则等。依托高校创业园对如何创业进行指导,为学生创业者提供支持基金、创业服务、技术服务。
2.3加强学校与企业之间合作,建立创新创业实践平台
创新创业教育开展的主要目的,就是提升大学生自身的创业能力,促使学生能借助创新思想实现成功创业,为社会经济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同时也能够使其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因此,高校要对创新创业教育加以重视,并且要认识到其重要作用,在教育中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注重对创业实践平台的开发,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相应的专业课程知识,还要使其将知识灵活应用到创业实践之中。基于此,高校可以设置各种实践学习活动,如毕业设计、实习见习、实验教育等实践活动,提高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性,加强对学生的锻炼。另外,相关高校还需要与有关企业加强合作,借此创建创业实践平台,为学生的创新创业提供实践机会,可以建立创业孵化基地,聘请经验丰富的人才,为学生提供创业服务、专业咨询、设备、场地以及资金费用等各种资源,如,可以针对当前的营销模式,为学生提供主播带货所需的相关设备,让学生通过主播平台销售相关产品,使学生积累更多的营销经验,为其以后的创业提供经验支持。
结束语
大学生创业创新教学是高校教育活动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想要提升大学生们的创业创新能力,学校要通过信息化技术、创设创业基地、优化教学体系,以及营造良好创业氛围等方式,对创业创新教育模式进行优化,通过这种方式扩展大学生们的就业渠道,为缓解大学生供需矛盾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刘晓婕,李香,王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研究[J].山西青年,2020(07):71.
[2]张玲玲.以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为导向的高校就业模式探析[J].劳动保障世界,2020(09):13+15.
[3]李华,钟明,杨海华.产教结合校企合作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J].广东化工,2020,47(05):248+255.
[4]易宏波.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对就业能力培养的提升路径探究[J].劳动保障世界,2019(32):14+20.
[5]陈燕,崔顾芳.新时代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9(22):5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