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蕊 于冉冉
山东协和学院 山东济南 250109
摘 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长久发展的精神动力,学习并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实现现代教育教学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新时代中,让中华儿女身上凸显“倡君子之风,行君子之道,做人做君子”的品格。本文将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角度来叙述优秀传统文化对大学生教育带来的影响。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学生教育;意义;??????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
?传统文化为我国本土文化,汇聚先人五千年智慧结晶。作为中华民族各特殊时代下政治结构、意识形态与地理环境等因素,传统文化通过上千年积累,得到大多数人认可传承下来的文化,囊括艺术、经济与政治等诸多方面。可以说,我国传统文化积聚大量宝贵精神财富与深厚思想资源,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历史遗产随着时代变迁而不断与时俱进。儒家学者们强调"礼",追求"礼",即是要树立一种人类社会共同的价值观,用以调整和约束人们的社会行为。"文"既指文字、文章、文采,又指礼乐制度、法律条文等。古"文"字是指纹理、花纹之意。后来发展为包括美好的言语、思想、行为、待人、处世等表之于外的都称为"文"。文明一词就是"文"的延续。"化"是"教化"、"教行"的意思。
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深层精神追求的积淀,代表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底蕴,其蕴含的高尚的爱国情感、正确的人生理念、浓厚的人文精神不仅应成为当代大学生宝贵 的文化品格 ,更能为现代市场经济道德体系建设提供有价值的文化来源。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教育中的意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经过几千年的筛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所传承下来的优秀的道德传统文化,其中蕴含的思想和精神境界足以超过时空的界限,即使身处不同的时期,传统文化的作用在现在社会仍能发挥积极的作用,足以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同时孕育着民族精神,公民道德素质等各方面的教育财富。比如?“天人之际,合而为一”的和合思想,“天人之际,合而为一”。“天人合一”思想影响了中华民族几千年,作为一种历史的积淀,早已渗透于每一个中 国人的血脉之中,它不只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同时也是创造社会主义新文化的历史依据和现实基础。中华民族是一个崇尚和谐的民族,这里的和谐不仅包括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还包括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还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思想,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是推动中国社会前进的巨大力量。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强调个人价值的同时,更加强调人的社会性以及所应肩负的社会责任;“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图强思想,这种精神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是几千年来无数仁人志士发愤图强的优良传统,
强调的是君子的自我反思并不断突破自我的态度,强调以积极向上的态度去面对一切事物,自强是指人要有充分的自觉意识,认识自身的不足及有待改进的地方,然后充分调动自身的力量去奋发图强。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与途径
(一)实现优秀传统文化与课堂教学的结合
在现代教育中,课堂教学是帮助学生获得理论知识及实践知识的主要途径,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堂思想政治教学是实现文化传承的重要手段。首先,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学中,学校应将优秀的传统文化纳入教学计划,通过开设必修课程及选修课程的方式,帮助学生依据个人兴趣爱好学习传统文化。其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相关人员应科学合理地选择传统文化教学内容,保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校所有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师要在教学环节规划好教学的具体内容,从现代教学的角度出发,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依据学生的喜好选择合理的方式讲授传统文化。
(二)利用社会实践活动普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可以学到课堂教学以外的知识,社会实践作为第二课堂,可帮助学生实现理论知识的延伸与拓展。为此,学校应定期组织社会实践活动,通过鼓励学生参观博物馆、纪念馆、文化馆及文化遗迹等方式,达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目标,培养学生的文化使命感及责任感,帮助学生树立爱国情怀。同时,教师可通过组织学生参与书法展、画展及古文化展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乡村,了解民俗,引导学生形成深厚的文化底蕴。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学生参与公益活动及志愿者活动,是学生践行中华传统美德,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方式,为此,教师应鼓励学生开展义务教育、关爱老人、义务献血及雷锋活动等社会实践。
(三)利用校园文化,丰富传统文化教育活动
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校园文化具有一定的隐形教育功能,可影响学生的思想及行为模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充分利用校园文化的隐形育人功能。为此,学校应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校园环境,为学生学习传统文化营造良好的氛围,利用校园建筑、校刊及广播等传递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各种校园文化的开展过程中,教师应结合传统节日等丰富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利用端午、重阳及中秋等节日,丰富传统节日的内涵。学校也可通过组织传统文化知识讲座、竞赛、诵读及演讲等方式,为学生学习优秀传统文化提供条件,帮助学生理解并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校可以充分利用校园网络、广播、展板、刊物等传媒平台,积极宣传中国传统文化,也可以将优秀传统文化精神渗透到各种校园景观当中,设计具有传统文化韵味的校园雕塑、亭台轩榭、书画长廊等人文景观,这样学生在校园里就能接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浸染和熏陶。
(四)利用现代新媒体技术建设传统文化传播平台
随着时代的进步,新媒体技术在教学实践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应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传播传统文化。新媒体技术具有开放性及便捷性的特征,网络平台对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学生践行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高职院校应利用微博、微信等平台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活动专题,利用游戏竞技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传统文化。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创作歌曲、微电影等艺术作品的方式,利用文字、图像、动画及声音等学习并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