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利平
(晋中学院,山西榆次,030600)
摘要:体育事业的建设规模和发展水平是衡量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体育项目始终是教育教学阶段的重点内容,社会各界给予了高度重视。但高校的体育学科教育教学现状并不理想,学生的实际学习积极性不高,加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是势在必行的。教学实践证明合作学习在高校体育学科教学中的应用,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合作学习形式;高校体育教学;民族传统教学;教学创新应用
引言
针对当代大学生的就业情况,面临着激烈的行业竞争,最为重要的是要具有强健的体魄,大学生才能在未来生活工作中实现自我价值。加强高校体育学科教学,对培养学生的良好体育运动习惯是具有重要意义的。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是可以增强学生承受挫折和适应环境的能力,对促进学生的身心协调发展是具有很大帮助的。但教师的传统教育观念根深蒂固,在高校体育学科教学中的应用,是无法取得显著的教学成果,甚至无法实现预期的体育学科教学目标。因此,高校体育学科教学活动的开展,要重视教育教学的改革创新,不仅是要转变自身的教育理念,还要注重创新课堂教学方式,构建全新的体育教学模式,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一、高校体育教学的基本内涵
学生只有保持着健康的身体状态,才能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学习中。但根据《国民体质监测报告》可知,当代的大学生身体素质并不理想,他们缺乏正确的体育锻炼习惯,对体育运动的学习缺少正确的认识。毛泽东同志增说过“体育一道,配德育与智育。而德育和智育都融于在体育中,没有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是无法做到德育和智育的渗透。由此可见,体育与智育两者之间是存在密切关联的,充分突出了体育现代化教学的重要性。在高校体育教学活动中,开展丰富的多彩的体育教学活动,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还能培养学生的良好锻炼习惯,促使其养成乐观的学习心态,克服工作生活中的困难[1]。
相关调查数据显示出,体育运动与健康心里之间是存在紧密关联性的,有良好体育锻炼习惯的学生会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始终保持着乐观开朗、热爱生活的积极态度,敢于面对未来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各种挑战。而且,体育教学活动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展示自我的机会,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锻炼他们的社交能力,帮助其树立起生活学习的自信心。同时,体育活动也是具有竞技性的,这对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起到了重要作用。当前社会行业市场经济日益激烈,充分利用体育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竞争意识,对其未来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二、合作学习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作用
当代大学生的思维意识较为活跃,个体的本位突出,具有较强的自我意识,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是无法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主要是让学生普遍的模仿教师的行为动作,其缺少体育知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甚至部分学生为了敷衍了事,不会参与到体育教学活动中。因此,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是非常有必要的[2]。
教学实践证明,合作学习方式是非常适用于体育课程教学的,为体育教学改革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是值得体育教师进行深入研究分析的。合作学习模式起源于美国,是在90年代的末期引入中国,整体的教学效果非常好,属于典型的帮教式学习模式。所以,合作学习模式在体育学科教学中的应用,主要是将4名或者6名学生划分成学习小组,且小组内成员通过相互帮助来完成学习任务。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优秀学生是可以带着基础薄弱的学生进行体育知识学习,有利于提高体育课程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而且,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彼此之间的有效互动,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
三、合作学习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合作学习模式在高校体育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是具有很大帮助的,不仅能够解决学生体育基础薄弱的问题,还能为他们提供更多的体育运动机会。因此,合作学习模式的教学应用,对提高高校体育学科教学效果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一)注重更新体育课程教育理念
合作学习基本理论是合作教学,与传统的教育理念是存在差异的。不同于传统以“教学”为中心的体育教学形式,更多是将课堂教学主体地位交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充分突出“学习”的重要地位。因此,为了顺利的利用合作学习模式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教师要转变自身的教育理念,关注学生的自身感受,尊重学生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正确认识到学生的职能变化,通过加强学生的教学引导,构建起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突出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课堂教学计划,明确课堂教学的侧重点,强化教学活动的针对性以及有效性[3]。
(二)要科学合理的划分学习小组
利用合作学习方式开展体育课程教学活动,合理划分学习小组是必不可少的,且学习小组划分是否科学合理是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质量的。如果合作学习方式的应用,缺少学习小组的科学划分,导致体育课程教学是无法实现预期教学目标的,甚至会影响到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课堂教学有效性。在学习小组的划分之前,体育教师要对学生的体育能力进行全面测试,根据实际的测试结果,将具有不同层次运动能力和身体素质的学生划分到同个学习小组内部,实现组内成员之间的优劣势互补。但也要保证每个小组内都有具备良好锻炼习惯的学生,且事先表述清晰合作学习的说明和形式,帮助学生明确体育教学的整体目标和教学意图,能够在彼此配合间,强化自身身体素质。
(三)综合学习特点布置学习任务
在高校体育课程教学中,体育教师要综合考虑到合作学习的特点,结合教学内容来合理布置学习任务,让每位学生将学习目标作为教学活动参与中必须要完成的任务,避免出现“混水摸鱼”的现象,影响合作学习整体氛围。而教师在布置学习任务之前,要对每个学习小组的综合能力进行预估,结合小组的综合能力来布置不同的体育学习任务,深入贯彻落实因材施教教育理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4]。
(四)积极开展体育教学评估活动
教学评估工作是检验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直接关系到体育课程教学的有效性。在这个过程中,通过教学评估方式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到学生的真实学习状态,明确体育课程教学中存在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的开展课堂教学活动。但合作学习方式在高校体育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教学评估工作也要做出适当的调整。所谓教学评估工作,不仅是对个人进行评估,还要组织小组之间的评估。而且,在实际的教学评估过程中,教师可以评选出最佳的学习小组。这种教学形式可以有效的调动学生学习体育知识和运动技巧的积极性,在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热情的同时,锻炼学生的体育运动能力[5]。
结语
综上所述,当代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并不理想,主要是因为大部分学生缺少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因此,为了强化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身心发展,高校要深入贯彻落实新课程改革理念,促使体育教学职能的有效发挥。而合作学习方式在高校体育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能有效弥补传统体育教学模式应用中存在的不足,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舒刚民.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影响因素及其发展对策研究[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15,34(02):088-095.
[2]陈羲.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现状、发展走向及改革对策的研究[J].宿州学院学报,2015,26(05):103-105.
[3]钱钧,史兵.高校体育教学中教学交往的缺失与建构[J].体育学刊,2016,17(01):045-049.
[4]冯丽丽.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打造高效中职体育课堂研究[J].成才之路,2016(11):025-028.
[5]郑鸿伟.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7(30):237-237.
作者简介:梁利平(1978-12),男,汉族,山西太谷人,副教授,硕士研究生,晋中学院体育系,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