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中老年教师专业成长

发表时间:2021/5/13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18卷4期   作者: 邱智勇
[导读]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促进农村教育发展,

        邱智勇
        湖南省常德市第十三中学   湖南常德  415000
        摘要: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促进农村教育发展,提高农村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成为农村学校教育的主要工作。学校教育质量提高的主体工程在于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让教师在专业化的道路上成长,而现阶段农村教师大多数进入了中老年时期,故而提高农村学校中老年教师的专业素养,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村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关键。
        关键词:课改  中老年教师  专业成长
教师的专业水平制约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和推进,课改要求教师转变角色,由课堂的控制者和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和参与者。要实现这样的转变,教师需要更新观念,需要提高专业水平等。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教育的发展的更需要教师专业成长,才能成为适应现代教育需求的教师,才能成就教师职业的理想境界,助力乡村振兴。。
目前,农村教师队伍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状况呢?乡镇教师队伍中由原民办教师“出生”的占35%,中等师范毕业的教师占40%。村级小学,教师平均年龄50.4岁。技能学科教师更是缺乏,连中心小学也很难配齐专职的音、体、美教师,虽然开足、开齐课程,但很难上好课程。要发展乡村教育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在培训教师上下功夫,所以,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提高农村学校中老年教师的专业化水平迫在眉睫。如何为农村学校中老年教师的多向多维发展创造机遇、搭建平台,帮助他们提高专业素养呢?
一、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让教师树立良好的职业心态,建立正确的职业理想
        由于农村教师工资福利待遇差,工作压力大,社会地位低,使教师的职业认同感下降,众多的教师职业心态差,职业倦怠感强,许多人只是把教育工作当作一种谋生的职业,上班、下班、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天天如此,年年如此,平平淡淡,终此一生,这种思想严重地阻碍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面对农村中老年教师的实际心理状况,应积极引导教师树立“用职业实现生命的价值”的职业心态,建立正确的职业理想,把教育当作事业来追求。
1.用道德规范教育教师
        引导教师树立敬业爱生、为人师表的教师形象,用典型去引导教师,组织教师学习陶行知、张桂梅等优秀教育工作者的奉献教育的先进事迹,通过师德教育来引导教师爱教育,爱学生,用“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精神去实现人生的理想和价值,把心献给党的幸存教育事业。对教师的教育和引导,还要注意教师的思想动态,把握教师的思想脉搏,比如在目前教师因受市场经济影响,产生职业倦怠感的情形下,学校应该想方设法使教师守住教育这块净土,守住宁静的心灵,增强做好本职工作的信心和决心。
2.用表彰奖励勉励教师
        通过表彰、奖励、职称晋升促进教师感到对自己工作成就的认可。学校应当每年都组织开展对优秀教师表彰活动,表彰的形式和内容应当是多样的,如对优秀班主任、师德标兵、优秀校长等的表彰,或通过举办优秀事迹报告会,请优秀教师介绍自己的先进事迹,让教师感到做一名人民教师是无尚的荣耀。
3.用地位待遇激励教师
落实好教师的经济和政治待遇,确保教师队伍的稳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要落实确保教师工资正常发放,各种津贴足额到位;在大力培养优秀青年教师的同时,还要切实关注中老年教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建立一支稳定的教师队伍。
二、加强理论学习,引导教师不断吸收新理念
        教师不仅是教育者,而且是学习者、研究者。大教育家孔子从没有对自己的知识感到满足,还告诫学生“三人行,必有我师”。教育人对知识的收入与输出有一句经典的话,“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还有人说“要当一流的教师,就要先做一流的学生”,这些可以看出教师这种职业最需要与时俱进,需要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充实自我,因为教师首要的是学养,其次才是教学的技巧。教师如果不具备足够的知识,是无法满足,也不能带领学生去对知识探究的。所谓“名师出高徒”就是这个道理。教师工作是繁忙的,如果他游走于繁忙的学校,繁琐的家庭,没有个人学习的时间和计划,那么这样的教师就会变成“教死书,死教书”的教书匠。在这方面,可以采取必要的措施:
        加强新课程理论学习。学校应组织教师系统学习《新课程改革方案》、《新课程改革理论辅导》等,在学习过程中,应就新课程强调的“四个注重”(重过程、重体验、重探究、重整合)、“五个发展”(全面发展、全体发展、主动发展、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进行学习讨论,通过学习讨论,教师深深地意识到,教师不仅仅是教给学生知识,还应有方法、能力、意识,更有教师人品和学品。学习讨论使教师对教育改革的目标、思路、方法、要求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为了鼓励引导教师不断提升文化专业理论水平,学校应有计划、有目的、有选择地向教师推荐教育理论书籍,建立教育理论学习考核制度。
三、打造教科研平台,为中老年教师提供实践机会
“以研促教,以研兴校”是每一个教育管理者的共同认识,新课改的实施和推进最终落脚点在教学过程。所以,教科研是新课改理论转化为实践的重要一环,这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
1.建设教科研队伍
教师专业成长必须有引路人,所以学校的教务处、教科室应配备业务素质高、工作责任心强、具有创新精神管理人员,规模大的学校可设立学科教研组长。
2.构建教科研网络
        学校应建立上下联动的教科研网络,就农村学校而言,初中教研网可以由县(教研室)--片(乡镇)--镇(教导处、教科室)--学科教研组构成;小学教研网可以由县(教研室)--中心学校--村学校--学科教研组构成。
3.开展教科研活动
        学校要保证教师有充分的时间备课和学习业务。经常性开展教科研活动是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教师来说,他们能通过参加活动接受到更多的新方法、新理念,提高驾驭教材,驾驭课堂的能力,同时给教师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学校每学期都开展“一人一课一评议”的活动,学科教研组学期初就将“一人一课”落实到每个教师,教师要拿出浑身解数来上好这节课,上完课后,还要向教研组成员陈述自己的教学设想和意图,大家开展评议。上级教研部门还应当举行公开课、观摩课,竞赛课,或者是送教下乡等活动,借此传递教改信息和教学经验,使教师在课改实践中不断深入理解新的教学理念,促进教师优化教学行为。
4.开展集体备课活动
        集体备课是大家集体智慧的体现,在新课程背景下,开展这样的备课形式更有利于使教师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学习,更能体现骨干教师引领作用,也是通过活动使教师借他力来提高自己的途径。形成“备课即研究,研究即学习”的良好运行机制。
5.开展课题研究活动
        学校应根据教学工作的需要开展教学课题研究,通过课题研究来提高教师用理论指导实践,用实践来验证理论的能力,让教师带着目标去学习、探索、研究,以此来引导教师用理论去武装自己,做研究型教师。
四、建立常态的培训机制,让教师接受新理念
        有组织、有计划开展培训活动是提高教师业务素质,增强教师理论素养,改变教师教学理念的重要途径,学校应制定好教师队伍建设师发展规划,落实具体措施、培训经费、培训目标,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空间、时间和物质保障。
主要是培训技能科教师,由于目前技能科教师紧缺,有必要对在职的教师进行专业学科知识培训,特别是对音、体、美、计算机等学科的教师进行培训。
        培养、提高教师是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实现教育均衡化的要求。目前,农村学校因为经费紧张,对教师培训不重视,严重影响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参考文献:
[1]余文森,吴刚平.新课程的深化与反思[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叶澜.持之以恒写好教学反思
[3]萧宗六.学校管理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邱智勇
        湖南省常德市第十三中学   湖南常德  415000
        摘要: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促进农村教育发展,提高农村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成为农村学校教育的主要工作。学校教育质量提高的主体工程在于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让教师在专业化的道路上成长,而现阶段农村教师大多数进入了中老年时期,故而提高农村学校中老年教师的专业素养,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村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关键。
        关键词:课改  中老年教师  专业成长
教师的专业水平制约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和推进,课改要求教师转变角色,由课堂的控制者和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和参与者。要实现这样的转变,教师需要更新观念,需要提高专业水平等。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教育的发展的更需要教师专业成长,才能成为适应现代教育需求的教师,才能成就教师职业的理想境界,助力乡村振兴。。
目前,农村教师队伍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状况呢?乡镇教师队伍中由原民办教师“出生”的占35%,中等师范毕业的教师占40%。村级小学,教师平均年龄50.4岁。技能学科教师更是缺乏,连中心小学也很难配齐专职的音、体、美教师,虽然开足、开齐课程,但很难上好课程。要发展乡村教育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在培训教师上下功夫,所以,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提高农村学校中老年教师的专业化水平迫在眉睫。如何为农村学校中老年教师的多向多维发展创造机遇、搭建平台,帮助他们提高专业素养呢?
一、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让教师树立良好的职业心态,建立正确的职业理想
        由于农村教师工资福利待遇差,工作压力大,社会地位低,使教师的职业认同感下降,众多的教师职业心态差,职业倦怠感强,许多人只是把教育工作当作一种谋生的职业,上班、下班、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天天如此,年年如此,平平淡淡,终此一生,这种思想严重地阻碍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面对农村中老年教师的实际心理状况,应积极引导教师树立“用职业实现生命的价值”的职业心态,建立正确的职业理想,把教育当作事业来追求。
1.用道德规范教育教师
        引导教师树立敬业爱生、为人师表的教师形象,用典型去引导教师,组织教师学习陶行知、张桂梅等优秀教育工作者的奉献教育的先进事迹,通过师德教育来引导教师爱教育,爱学生,用“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精神去实现人生的理想和价值,把心献给党的幸存教育事业。对教师的教育和引导,还要注意教师的思想动态,把握教师的思想脉搏,比如在目前教师因受市场经济影响,产生职业倦怠感的情形下,学校应该想方设法使教师守住教育这块净土,守住宁静的心灵,增强做好本职工作的信心和决心。
2.用表彰奖励勉励教师
        通过表彰、奖励、职称晋升促进教师感到对自己工作成就的认可。学校应当每年都组织开展对优秀教师表彰活动,表彰的形式和内容应当是多样的,如对优秀班主任、师德标兵、优秀校长等的表彰,或通过举办优秀事迹报告会,请优秀教师介绍自己的先进事迹,让教师感到做一名人民教师是无尚的荣耀。
3.用地位待遇激励教师
落实好教师的经济和政治待遇,确保教师队伍的稳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要落实确保教师工资正常发放,各种津贴足额到位;在大力培养优秀青年教师的同时,还要切实关注中老年教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建立一支稳定的教师队伍。
二、加强理论学习,引导教师不断吸收新理念
        教师不仅是教育者,而且是学习者、研究者。大教育家孔子从没有对自己的知识感到满足,还告诫学生“三人行,必有我师”。教育人对知识的收入与输出有一句经典的话,“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还有人说“要当一流的教师,就要先做一流的学生”,这些可以看出教师这种职业最需要与时俱进,需要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充实自我,因为教师首要的是学养,其次才是教学的技巧。教师如果不具备足够的知识,是无法满足,也不能带领学生去对知识探究的。所谓“名师出高徒”就是这个道理。教师工作是繁忙的,如果他游走于繁忙的学校,繁琐的家庭,没有个人学习的时间和计划,那么这样的教师就会变成“教死书,死教书”的教书匠。在这方面,可以采取必要的措施:
        加强新课程理论学习。学校应组织教师系统学习《新课程改革方案》、《新课程改革理论辅导》等,在学习过程中,应就新课程强调的“四个注重”(重过程、重体验、重探究、重整合)、“五个发展”(全面发展、全体发展、主动发展、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进行学习讨论,通过学习讨论,教师深深地意识到,教师不仅仅是教给学生知识,还应有方法、能力、意识,更有教师人品和学品。学习讨论使教师对教育改革的目标、思路、方法、要求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为了鼓励引导教师不断提升文化专业理论水平,学校应有计划、有目的、有选择地向教师推荐教育理论书籍,建立教育理论学习考核制度。
三、打造教科研平台,为中老年教师提供实践机会
“以研促教,以研兴校”是每一个教育管理者的共同认识,新课改的实施和推进最终落脚点在教学过程。所以,教科研是新课改理论转化为实践的重要一环,这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
1.建设教科研队伍
教师专业成长必须有引路人,所以学校的教务处、教科室应配备业务素质高、工作责任心强、具有创新精神管理人员,规模大的学校可设立学科教研组长。
2.构建教科研网络
        学校应建立上下联动的教科研网络,就农村学校而言,初中教研网可以由县(教研室)--片(乡镇)--镇(教导处、教科室)--学科教研组构成;小学教研网可以由县(教研室)--中心学校--村学校--学科教研组构成。
3.开展教科研活动
        学校要保证教师有充分的时间备课和学习业务。经常性开展教科研活动是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教师来说,他们能通过参加活动接受到更多的新方法、新理念,提高驾驭教材,驾驭课堂的能力,同时给教师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学校每学期都开展“一人一课一评议”的活动,学科教研组学期初就将“一人一课”落实到每个教师,教师要拿出浑身解数来上好这节课,上完课后,还要向教研组成员陈述自己的教学设想和意图,大家开展评议。上级教研部门还应当举行公开课、观摩课,竞赛课,或者是送教下乡等活动,借此传递教改信息和教学经验,使教师在课改实践中不断深入理解新的教学理念,促进教师优化教学行为。
4.开展集体备课活动
        集体备课是大家集体智慧的体现,在新课程背景下,开展这样的备课形式更有利于使教师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学习,更能体现骨干教师引领作用,也是通过活动使教师借他力来提高自己的途径。形成“备课即研究,研究即学习”的良好运行机制。
5.开展课题研究活动
        学校应根据教学工作的需要开展教学课题研究,通过课题研究来提高教师用理论指导实践,用实践来验证理论的能力,让教师带着目标去学习、探索、研究,以此来引导教师用理论去武装自己,做研究型教师。
四、建立常态的培训机制,让教师接受新理念
        有组织、有计划开展培训活动是提高教师业务素质,增强教师理论素养,改变教师教学理念的重要途径,学校应制定好教师队伍建设师发展规划,落实具体措施、培训经费、培训目标,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空间、时间和物质保障。
主要是培训技能科教师,由于目前技能科教师紧缺,有必要对在职的教师进行专业学科知识培训,特别是对音、体、美、计算机等学科的教师进行培训。
        培养、提高教师是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实现教育均衡化的要求。目前,农村学校因为经费紧张,对教师培训不重视,严重影响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参考文献:
[1]余文森,吴刚平.新课程的深化与反思[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叶澜.持之以恒写好教学反思
[3]萧宗六.学校管理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