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明月
云南省红河州开远市泸江小学校 661699
在中国文化传统中,诗有着极为独特而崇高的地位。诗歌是抒发情感、表达意志的重要方式。教师需要在教授诗歌时,让学生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提升语文素养,从爱诗歌发展到能爱中国的传统文化,进而养成良好的品质。
在小学阶段,古诗词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难点。由于古诗中距离学生年代久远,语言的含蓄,古今词义的不同,使学生在理解诗意上就产生了很大的障碍,特别是要让学生从简单的个别关键字或词中去中体会诗中的意境和情感,一节古诗教学课就会让老师上成了读诗、讲解诗意、背诵这种模式。学生感到晦涩难懂,甚至会产生厌恶。据此,教师在讲授的时候,一定要结合古诗词的特点创设出有效的导入方式,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只有创设有效的导入,让学生轻松快乐、入情入境地学习,才能让学生爱上诗歌。那么,在古诗词教学中,如何才能创造有效的导入呢?
古诗词的类型一般有: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物诗,悼亡诗,行旅诗。不同的类型的诗选择合适的开题导入,能让学生很快进入古诗,感受诗中要表达的情感。这样就必须结合这首古诗的内容和感情基调来设计导入,并加以相应的问题引导。
一、结合背景,揭示课题。
在讲授五年级上册《己亥杂诗》时,因为这是一首爱国诗,因此,我选择了揭示课题:己亥是诗歌写作的时间,问题引导:当时发生了什么事情,让作者如此的感慨?这样,学生带着一个个问号,有了想去了解原因的冲动。这个时候,出示写作背景:己亥年是1839年。这一年,正是鸦片战争的前一年,曾经强盛的大清帝国将没落。腐朽的清政府对外卑躬屈膝,对内大肆镇压,官吏贪污腐败,百姓民不聊生。这一年,龚自珍辞官南下,一路将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记录成315首日记体组诗,将这315首诗称为《己亥杂诗》。今天我们学的是第220首,是他在路过镇江时,应道士之请而写的祭神诗。结合背景,引导学生把从诗题中获取的信息和理解古诗联系起来,关注诗人的生活朝代,为进一步理解诗人的“哀愁”做铺垫,帮助学生体会诗人的忧国情怀。
二、看图猜诗,揭示课题。
就我教授的五年级学生来说来说,虽然整体已有一定独立思考和查阅资料,能力,但一部分孩子,还不能理解古诗蕴含的意境,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了解甚少。所以,怎样一来就提起他们学习古诗的兴趣,这是我一直在探索的,在讲授《乞巧》时,这首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名诗,涉及到中国的传统节日,对于学生来说,了解的并不多,于是我设计了出示《春日》和《元日》两首诗的图画,让学生看图猜诗名。这样一来,学生兴致来了,很快就能猜出诗名,紧接着我适时导入:今天我们还要学习一首关于描写传统节日的古诗:“乞巧”。指出两首诗中包含的节日就是春节和清明节,渗透节日习俗,贴合了本首诗的情感目标。
三、激情导入,渲染诗意氛围。
让学生喜欢上诗歌课,离不开课堂教学时满怀激情、生动有趣的导入设计。如果在上一堂课前,教师能够精心设计导入语,那么就能抓住孩子们探索求知的心理,从而为上好课打下基础。
如在教学《从军行》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语:每一个朝代,都有一些经久流传的作品,它们或记述爱国将士誓死戍守边关的动人事迹,或表现仁人志士渴望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今天,我们学习唐代大诗人王昌龄写的一首边塞诗——《从军行》,近距离接触戍边将士,感受它们高尚的爱国情怀。教师在读导入语时,应采用激昂的强调。在讲授陆游的《示儿》时,我采用了这样一段导入:800多年前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一位老人重病缠身,即将离开人世。(出示图)于是,他把自己的儿子叫到床前,用微弱的声音交代遗嘱,这份遗嘱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首诗《示儿》请打开课本第50页。此段导入语以深沉的语调来读为宜。
在导入时,教师只有把握住诗词的情感基调,拿捏好语速语调,投入真挚的情感,这样才能把学生带人诗词学习的情景中去。
三、运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景,激发想象
许多学生觉得,学习古诗太枯燥。但如果揭示导入时,教师结合信息技术与其他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创造一个相适应的情境,有助于学生快速进入状态,对诗中的情境想象会有更准确的理解。在对张志和的《渔歌子》进行教学时,我找到了一个皮影戏动画,在本来就具有国画意境的配乐中,将桃花树下,小溪潺潺,肥美的鳜鱼在戏中自由嬉戏的画面展现出来,给学生视觉上的审美享受,对他们发散性思维和想象力有很大的启发作用。
总之,小学语文古诗词课堂教学,应该最大程度的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在下面备课的时候应在备学生情况的同时,广泛地去发掘素材,有了好的导入,将学生引入诗境中,结合入情入境的情境教学,使学生陶醉于诗词的优美意境中,才能体会在风吹云动、花开叶落的境界里,更能体味诗人心灵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