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静
陕西省商洛市镇安县长哨小学 陕西 商洛 711500
摘要:中段学生各方面能力、意识、素养都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发展性。加强课内阅读习惯培养,让每一个中段孩子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形成基本的阅读能力,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在属于自己的认知视域内丰富认知体验,获得认知提升,已成为新时代小学中段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与关键。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由于不同中段学生的理解能力、思维特质、阅读积淀等各具千秋、差异较大,以致其课内阅读习惯的培养,也应该做到“因人而异”,采用差异性、个性化策略予以实施。因此,教师在培养中段学生课内阅读习惯时,应以学生实际为基础,并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差异与个性特质,加强对各类阅读资源的整合、有效阅读方法的渗透、诸多阅读手段的利用,让学生在游戏、故事、情境、媒介等辅助下积极参与课内阅读活动,获得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为自身语文综合素养提升、培育、塑造提供铺垫,使中段课内阅读教学向着高效化、多元化、丰富性视域而发展。
关键词:小学中段;课内阅读;习惯;策略
小学中段,是学生良好习惯、健全意识、综合能力培育、形成、发展的转折期,过渡期。更是学生拓宽视域、丰富积淀、提升自我的关键时段。很大程度上,学生在中段所形成的能力、获取的认知、培养的习惯,将直接影响其终生发展。然而,就目前的很多中段阅读教学开展现状而言,依然存在很多问题。比如阅读教学的方式比较单一,师生角色定位不够明确,学生阅读兴趣不够浓郁等现象比较普遍。而且,很多教师落实课内阅读指导时,关注更多的是学生对字词的积累,对课文的分析,对问题的解答,并为将良好阅读习惯培养置于重要地位,以致课内阅读教学活动的开展,依然停留在较低层次,且与学生发展需要、认知提升差距较大,并未真正凸显其育人功能与教育价值。基于此,教师应从全新站位、多元视角出发,重审课内阅读习惯培养之于学生发展、教学发展的意义与价值,并在切实提升课内阅读效能,全面培养学生阅读习惯上寻求突破。使诸多先进思想、科学理念、丰富素材等充分融入课内阅读领域,从不同层面落实对学生阅读习惯培养。为确保学生认知能力提升,推动学生核心素养塑造,打造高效课堂生态而提供保证,奠基铺路。
一、开展多元阅读活动,培养学生爱阅读乐阅读的习惯
与低段学生相比,很多中段学生依然活波好动,且自我意识很强。对于诸如游戏活动、情境展演、角色扮演等活动依然有着浓厚的兴趣。对多元阅读活动的开展,则可以于无形之中激发学生爱阅读乐阅读的习惯,使学生在多元化、宽泛性认知视域内获得阅读能力的提升与发展需要的满足。因此,教师在开展一些抽象性较强的阅读内容教学时,可以利用多元活动辅助的方式对中段课内阅读适时进行创新、优化,创编一些辅助性课内阅读情景,组织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开展语文知识学习、参与课内阅读活动,获得对于阅读内容的深入理解,实现自身思想认识的延伸拓展,达到培养其爱阅读乐阅读习惯的目的。例如,在开展《望洞庭》、《峨眉山月歌》、《天安门广场》等课内阅读教学时,教师可以可以以课文中涉及的各类“景物”为辅助,组织学生自主搜集素材,扮演导游,自编“景物”解说词,在课堂以“导游”的身份来介绍不同“景物”的特点,使中段课内阅读瞬间释放出强大的感染力与生命力,实现对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来培养学生爱阅读乐阅读的习惯。
二、借助各类素材辅助,培养学生边阅读边思考的习惯
针对中段学生好奇心很强、求知欲迫切的特性,教师在设计课内阅读时,可以以问题引导、媒介辅助、工具驱动等途径来实现对其阅读习惯的培养。
让学生在丰富性、宽泛性、生动性教学资源的驱使下,切实调动身心潜能,在课内阅读中养成翻阅工具书、做阅读笔记、写读书心得等习惯。同时,为了培养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的习惯,教师还需要灵活掌控课内阅读教学中提问的难易度,使所设计的阅读问题紧扣教学目标,并具有启发性、创造性、延展性。尤其在问题难度把握上,应该本着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原则,尽量使提问与学生“最近发现区”无限贴近,达到最大限度促进学生认知能力提升的目的。同时,在答问引导中,应该根据学生课堂表现与反应,既要兼顾整体,又要关注个体,使每一个学生获得探究、思考、回答的机会。促使学生在已有知识与能力的基础上参与至课堂学习的各个领域,获得边读边思考习惯、积极使用工具书辅助阅读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习惯的培养。
三、适时延展阅读路径,培养学生会合作敢表达的习惯
具备一定的合作意识,敢于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并能在互相之间的协作、彼此之间的研讨中深入领悟阅读文本内涵,是中段语文课内阅读中应着力培育的基本习惯与意识。因此,教师应不断丰富中段课内阅读教学的形式、路径、手段,让学生在读中思考、思中阅读,从不同层面感知语文之美,以切实激发学生的语文阅读热情。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各类合作生态的构建,从拓宽阅读路径处着力,组织学生积极就自己在课内阅读中的想法、思考、认识、感知等即时分享,并在同学、老师的协助下切实丰富自身认知积淀,提升语文阅读能力。获得敢于表达想法、积极育人交流等习惯的培育。例如,在开展《奇妙的克隆》阅读指导后,教师可以在课堂引入科教频道影视剪辑《探索与发现》,组织学生观摩,并引导学生就自己阅读与观摩中所获得奇妙想法、不同感知等即时记录,以慢慢培养其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而在观摩结束后,在以“克隆”为话题,组织学生谈谈自己对“克隆”的认识,分析其“利”与“弊”,实现对学生积极思考、敢于表达、与人交流等习惯的培养。
四、结论
总之,中段课内阅读教学的开展效能与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良好语感的形成,知识储备的丰富,认知能力的提升,且可以将语文之育人功能与教育价值发挥至极致。为学生从不同视域、角度、站位感知语文之魅力,领悟语文之内涵提供铺垫。同时,由于中段学生课内阅读习惯的培养,又是一个循序渐进、潜移默化的过程,这使得教师在设计课内阅读活动、构建阅读教学体系、打造课堂教学生态时,应以学生实际为基础,并加强对各类阅读资源、素材的借用,让学生在游戏活动、网络媒介、生活现象、各类读物的刺激、引领、感染下积极参与课内阅读活动,逐步提升阅读能力,实现课内阅读习惯的培养与认知发展需要的满足。达到培养学生爱阅读乐阅读,边阅读边思考,不动笔不读书,用工具书辅助阅读,乐于与人交流,敢于表达自己想法等良好习惯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刘美.培养教师阅读习惯 打造学习型教师队伍——关于民族地区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研究的拓展探究[J].贵州教育,2020(21):9-12.
[2]徐平.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衔接教学分析[J].教师博览,2020(27):44-45.
[3]吴艳.聚焦课内外阅读,培养小学生阅读习惯——以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教学为例[J].中国校外教育,2019(26):101-102.
[4]郑科霞.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有效结合的实践与研究[J].新课程(小学),2017(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