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兴云 鲁燕
甘肃省金昌市教育局 甘肃 金昌 737100
摘要:2021年1月27日,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防范中小学生欺凌专项治理行动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各地进一步摸排工作死角,织牢联动网络,健全长效机制,努力把校园打造成最安全、最阳光的地方。
关键词:校园;暴力;创建;平安
“校园暴力”是近几年在教育界提出的一个新概念,暴力是指以语言、或明显的肢体动作侵犯他人,使对方感受到威胁、痛苦或身体上受到伤害。从广义上来说:应是指发生于校园内的所有暴力行为,包括同学彼此间或老师与同学之间以及学生对学校的破坏行为等。然而在我国发生最多的是学生间的暴力行为,也就是学生对学生之间的暴力行为。一般表现为口语恐吓、辱骂、被迫做不喜欢的事、被故意侵犯身体、被故意陷害乃至殴打、勒索等形式。
一、校园暴力角色分类
一般而言,校园暴力角色氛围欺凌者、受害者、协助者等六种角色。分别是:欺凌者:发起暴力行为,通常还带领其他同学参与其中;受害者:受到欺凌者;协助者:跟随欺凌者,直接参与欺凌行动;附和者:支持欺凌者的行为,例如在旁边嬉笑或呐喊助威;保护者:安慰及支持受害者,尝试制止欺凌行为;局外者:置身事外的人。
二、校园暴力事件频发的成因
近年来,发生在各城市的校园暴力事件层出不穷。比如上海市医药学校一名女生被五六名女生轮番推搡、扇耳光、踢打、拖拽头发的视频在网上传播;又如江西永新县发生一起多人围殴女生事件,受到网友广泛关注。再如四川资阳乐至3名未成年少女对一女孩施暴,图片显示,一赤裸上身少女被3名少女包围,有两人还对镜头摆剪刀手。两个女孩系乐至某中学初中生,已辍学,受害者为在校学生。
……
在这些校园欺凌暴力事件中,这些学生手段为何如此残忍,且把对同学的欺凌当成娱乐?透视学生暴力视频不难发现,很多时候,暴力事件发生的原因特别简单,或许只因谁抢了谁的女朋友、谁看谁很不顺眼等。可以看出,中学生正处于心理悸动期,受社会影响,很容易在“从众”、“好奇”等心理诱因下做出暴力举动。
校园暴力事件近年来有不断扩散趋势,究其原因还有“黑社会”风气在某些学校弥漫,甚至开始向小学蔓延。他们的手段之所以如此残暴,是在效仿某些影视片里的情节,将其放在网络上进行传播,更是为了哗众取宠。”
校园暴力视频在网络上传播或许是诱发校园欺凌事件的另一个原因。由于网络监管不力,有些学生在网络上看到了校园欺凌的视频,诱发好奇心,从而模仿。
三、如何预防校园暴力
校园暴力事件和欺凌事件频发,预防和防范化解工作
就尤为重要。那些学校、学生、家长该如何预防和防范化解呢?
(一)学校。首先学校要制定完善校园欺凌的预防和处理制度、措施,建立校园欺凌事件应急处置预案,明确相关岗位教职工预防和处理校园欺凌的职责;其次要加强校园欺凌治理的人防、物防和技防建设,充分利用心理咨询室开展学生心理健康咨询和疏导,公布学生救助或校园欺凌治理的电话号码并明确负责人;再次各学校、教育部门等对于发现、调查处置校园欺凌事件,涉嫌违法犯罪的,要及时向公安部门报案并配合立案查处,加强监督;第四出现校园暴力,学校负责人需及时与涉及到的学生家长进行沟通,保证家校沟通透明。
(二)家长。首先选择性地给孩子讲一些校园暴力伤害的案例,让这些事件对孩子有一个警醒的作用;其次平时可以让孩子进行一些跆拳道、散打之类的训练强身健体,尤其女生;再次家长平时要多和老师联系多沟通,及时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第四给足孩子安全感和信任感,让孩子在发生事情后能第一时间告知;第五关注孩子从学校回家的日常表现,例如身体是否有伤痕、文具是否有丢失或者损坏、孩子是否表现出不想上学或怕上学情绪。
(三)学生。首先遇到校园暴力,一定要沉着冷静,采取迂回战术,尽可能拖延时间,必要时,向路人呼救求助,采用异常动作引起周围人注意。人身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不要去激怒对方。可以考虑顺从对方的话去说,从对方的言语插入话题,缓解气氛,分散对方注意力,为自己争取时间。其次在学校不主动与同学发生冲突,一旦发生及时找老师或家长解决。再次在校园和校外穿戴不要奢侈,尽量低调,不过于招摇。独自行走时尽量不要走僻静、人少的地方,要走大路,放学不要在路上贪玩,按时回家。
校园暴力是人际冲突的一个极端,对学生来说是双重伤害,同时也体现出人际交往的问题。青少年共同生活在一起,要教育他们互相帮助、互相谅解、互相包容。引导他们明白仇恨的种子长不出和平的芽,暴力不能真正的解决问题。通过学校、家庭和学生“三位一体”的长效防范,让暴力和欺凌远离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