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小学生计算能力提升的有效路径

发表时间:2021/5/13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18卷4期   作者:吴小花
[导读] 近年来,我国持续推动课程标准的改革,重在学科难度、传统文化、法制教育、能力要求这四个方面追求改变

        吴小花
        广西贵港市平南县思旺镇镇西小学
        摘要:近年来,我国持续推动课程标准的改革,重在学科难度、传统文化、法制教育、能力要求这四个方面追求改变。数学课程标准的改革也紧跟大势,降低了学科难度,突出了传统数学文化,也更加明确了学生所要达到的能力要求。同时对于小学数学需掌握的三种能力中的计算能力愈加重视,小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在教学目标中也变得极为重要。所以本文将主要从新课标的要求下来讨论探析如何有效提升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计算能力;有效路径
一、引言
        数学是人类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数学可以作为一种人类文化,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实不止于现代文明,在中国的古代社会,“数”作为“六艺”之一在周朝时便被确定为官学,而后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沉淀了无数优秀的文化成果,比如“算经十书”,而十书中的《九章算术》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种,之后的《孙子算经》中“鸡兔同笼”的故事,在冀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的探索乐园,更是直接引用——作为前一章方程学习的联系和补充。这些数学成果都离不开计算,除了这些数学著作还有更直观的例子,数学家祖冲之进一步得出精确到小数点后7位的结果,其对圆的不断细微切割的背后是大量的计算。著名数学家陈景润证明的命题“1+2”所进行的计算和推理用了几麻袋草稿纸,这些都是数学其本身所计算能力的体现,又或者说计算能力是数学的基础。所以在小学义务教育中,作为教师务必要吃透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帮助学生培养建立学生的数感,夯实学生的基础。作为基础中最重要的计算能力在日常教学中更需要得到教师的重视。接下来向大家介绍几种有效提升小学生计算能力的路径。
二、扎根于教材内容,“情景图”教学的充分利用。
        在小学数学的课程标准的改革后,不同的教材也相应进行了新版的修订,不同的教材内容有着自己的特色,有自己独特的呈现方式,所以作为教师要对教材内容要有整体的认知和理解,要有足够的能力去把握教材的深度和广度,同时学生作为另一个教学主体,教材内容也需要能够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实践运用,要让学生能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对数学产生兴趣,自己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教学过程中。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强调:“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同样2011版新课标修订稿也提到:“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 有利于学生体验与理解、思考与探索。”而这些贴近学生的实际的内容主要通过“情景图”的方式在教材中体现。
        以冀教版小学数学实验教材为例,现实的生活和实际的案例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现给学生,这样的情景图将数学乐趣和小学生孩童本性的情趣有机地融合,将知识与实际相联系更能够使学生产生兴趣,让课堂充满生机,学习效率得到提高。在冀教版的二年级数学上册的第二单元《加减混合运算》,开头就呈现出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的一个情景,以此为情景导入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学生兴趣。同时紧跟其后的是我国运动员在第27届至第29届奥运会上获得奖牌数量表格,通过表格的呈现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规则,同样表格的计算方式也可以被学生引用到相应的题目来解决问题。“情景图”除了“景”也有“情”,教师也可以通过奥运会奖牌的数量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荣誉感。通过“情”和“景”两者的融合来展示题目,就能将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吸引到题目中,专心地去解决题目问题。
        这样的情景图导入的教材内容,就能使计算题变得有趣,而学生也愿意花费更多的时间精力去研究问题。长此以往,在“情景图”教学方式的渲染下,学生可能会主动地将数学题目有趣化,同时计算过程的方式也称被学生举一反三,学生的计算能力也因此得以提升。从古代发展而来的龟兔赛跑、鸡兔同笼,以及冀教版的二年级上册中结合现在生活的“套圈游戏”,这些都是比较经典的“情景式”的算术题,都能够用于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算术的兴趣和潜能。
        同时,在使用“情景图”教学时也要注意不能出现这种情况:“本末倒置,耗时低效。学生在情境中流连忘返,漫无边际地‘侃’着,思维兴奋点已经完全被情景图的非数学内容所干扰,整节课几乎无法上下去了。

” [1]
三、强化练习,发现计算技巧,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
        学生的计算能力水平不高,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教师过于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其中也包括对于“情景图”教学方式的滥用,从而忽视了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以及良好的计算习惯。
1.强化计算训练
        计算包括口算和笔算,而口算则是笔算的基础,所以在小学生培养的第一阶段就要重视口算能力的培养,当口算能力到达一定境界,笔算的成功率也随之提高,学生的整体计算能力也能有效提升。
        口算能力的培养需要课堂练习和日常训练两头抓。对于低年级的百位数内的加减乘除,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学生专注力集中的时段进行练习,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口算速度。口算的练习也可以根据学生计算能力的提升进阶为“在规定时间内口算的正确率”对那些正确率高的学生教师可以给予适当的奖励,引起学生对口算的重视。口算的日常训练则主要是和现实生活相结合,比如帮妈妈打酱油时,简单的价格计算。
        口算训练提升速度,笔算训练则要提升准确度。中国小学的笔算方式为列式计算,而小学生在小数乘、除法计算和进位时容易产生错误,所以教师应该定期开展笔算训练,其训练的内容难度要略高于学生的计算能力水平,这样才能使学生的计算能力持续提升。此外教师也要加大混合运算的训练力度,混合运算作为小学学生的代表题型,考查的是学生的解题思维,而每个学生的解题思维不同,所以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团队合作,不同角度探析解题思路,学生之间取长补短,共同提升计算能力。
2.熟练使用计算技巧
        在计算训练时,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发现计算法则中的技巧。以下介绍三种能快速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技巧。第一种方法:“凑整法”加法和减法中的“凑整”法。这个方法的精髓,就是把加数或者减数,进行“凑整”,转变成为整数以后,计算起来,就变得容易了。第二种方法:“补数法”,“补数”就是两个数加起来,可以凑成整十或整百。如90+46+10=()其中90+10=100是一组补数,那么90+46+10=100+46=146。 第三种方法就是合理利用分配律、结合律等规则。
3.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
        小学生计算能力水平不足,部分原因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引导学生培养出良好的计算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计算准确性的重要保证。计算教学中的良好学习习惯主要包括六个步骤:
        一 “写”、二“看”、三“算”、四“查”、五“草稿”、六“错题”。
        “写”:要求学生按照规定的格式进行书写,阿拉伯数字和数学符号要书写规范。“看”:要求学生仔细观察计算题的各种条件,检查计算顺序,进行计算时要考虑周全。“算”:就是计算过程中要细心,解决问题后,要再次计算过程的准确性。“查”:检查计算作为计算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计算问题或进行计算后,必须检查计算,并确定计算结果。“草稿”:培养学生计算过程中打草稿的习惯,并且作为教师要制定相关的规范,避免学生草草了事。
四、督促学生合理利用网络学习工具
        互联网时代的逐渐发展,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也越来越多的应用到教育中,
“作业帮”、“小猿搜题”等拍照马上就得到答案的相关软件,也得到了大规模的推广。这些软件的合理使用可以让学习更方便快捷,但从另一方面——此类软件的滥用,也会导致学生的计算能力水平下降。小学生年龄尚小,自制力还没有得到成长,在面对现成的答案时会禁不住诱惑,从而使自己在解决计算问题时,跳过了计算思考的步骤,使自己的思维没有得到训练,最后形成一个恶循环,导致自己的计算能力下降。
        目前手机、平板电脑的普及,条件好的家庭往往会给自己的孩子配置相应的上网工具,没有的配置的家庭,多数家长也会将自己的手机给予孩子使用。所以要想培养孩子合理使用学习工具的良好习惯,也离不开家长的努力,家长应该让自己的孩子尽量远离电子产品,教育孩子如果遇到问题最好首先自己独立思考,随后再寻求帮助。家长在帮助孩子时也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追求一蹴而就,而对孩子造成“揠苗助长”式的伤害。
总结:在新课标的要求下,要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就应该以学生为教学主体,激发学生们的兴趣,同时改善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以及方法、手段,解决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注重不同学生的个性化差异,有针对性地锻炼学生的解题思维为日后学习更多数学知识打好基础与准备。
参考文献:
[1]吴存明. 给力“情景图”凸显“数学味”——小学数学教材“情景图”使用的现状与策略探寻[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3(07):38-42.
[2]祝秀萍. 新课标下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现状及策略[J].新课程(小学),2016(03):57.
[3]柯小美.儿童心理视阈下小学数学发展趋势探析[J].考试周刊,2017(06):69+8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