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 刘洋

发表时间:2021/5/13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30期   作者:刘洋
[导读] 摘要:软土地基具有自身的特殊性,为了更加有效地应对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在处理软土地基时需要关注技术的有效性,结合工程实践与需求,对处理技术进行选取。
        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建设管理局河南分局  河南省郑州市  450000
        摘要:软土地基具有自身的特殊性,为了更加有效地应对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在处理软土地基时需要关注技术的有效性,结合工程实践与需求,对处理技术进行选取。在面对不同的外界环境时,处理软土地基的方法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需要结合水利工程周围的地质状况与气候条件等外界因素,选取合适的处理方案,从根本上提高水利工程软土地基的处理品质,为我国水利工程建设事业的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水利施工;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应用
        1软土地基的概述
        软土地基的组成成分包含了黏土、粉土性质的细微型颗粒土质、空隙间隔较大的有机质土、松散沙土以及泥炭等比较突出的地基结构,其地下水位比较高,但建筑物稳定性不好,因此,易引起沉降问题。软土地基在目前的水利工程建设中极为常见,会影响整个工程的整体工程质量。因此,相关工作人员必须对工作环节给予足够高的重视度,切实地了解并掌握软土地基的施工特点,在不断实践过程中有效提高软土地基的质量。
        水利项目自身具备许多特点,第一,低透水。施工前应对软土地基做相关的处理工作,由排水性方面出发,经过长时间的水泡,软土地基容易随着水量不断扩大其渗透范围,降低地基的透水性能。实际施工过程中,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开展软土地基的排水固结工作,可改善软土地基低透水的问题。第二,触变性。触变性特点主要指物体本身由于某种程度的触发而引起的变化,软土地基具备这种类型的特性,未经触发之前,软土地基均处于固态的形式,但由于外力作用或者振动而导致不同程度的损坏,使其原有的固态形式转化为流动形式,软土地基的这种特性会威胁到水利项目本身的安全性或稳定性。第三,沉降速度快。通常如果地基受到建筑物体负荷问题的影响,会使其自身受到压迫,导致出现下沉或变形问题。建筑物体施压给软土地基加快沉降的速度。鉴于软土地基中含水性强的缘故,其建筑规模会不断扩大,自然所受压力会不断增大,应特别重视软土地基的沉降问题。第四,不均匀性。软土地基与普通的土质没有太大差异,但二者于相同建筑物压迫下产生的压力不同,其发生沉降的速度会存在差异性。软土地基如果受到压迫,会有一部分土体由受力点朝外呈挤压状态,土质较松软的部位便不会被挤出受力范围,而且每个部位的受力情况不均匀。
        2软土地基处理的意义
        软土地基是一种不良的地基结构,其具有压缩性强的特征,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地基自身的稳定性与强度。对此,若是在进行水利工程施工作业时不注意这些问题,会导致整个水利工程的稳定性变差,地基结构容易出现形变问题,影响了水利施工作业的顺利进行,最终导致工程验收无法通过,因此,需要对软土地基进行有效处理。在实际施工过程中,需要认真分析软土地基状况与工程实践,选择合适的技术进行处理。在对水利工程的软土地基进行处理的过程中,需要遵循以下原则:首先需要重点关注其自身的动力性能,即力学性质,避免出现地基不稳的问题;其次需要结合相关的规定来对软土地基自身沉降的不均匀特征进行明确规范,有效处理软土地基问题,促使水利工程自身的经济效益得以提升。
        3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应用分析
        3.1换填垫层技术
        该类技术大多应用于处理厚度为2~3cm的软土层,在实际施工时,可先对表面的软土层进行清除,此后再更换成稳定性更强的物质。可替换的填垫层物质可为卵石或者砂石等。这类物质具有较高的密度和强度,且透气性较为理想,可压缩性较低,因此不仅能够表现出较为明显的强度优势,还能在压缩性和透气性等方面达到标准要求,从而良好实现压实处理,以此提升地基的稳定性和承载力,降低沉降现象的发生几率,促进软土层能够顺利完成排水固结。具体来说,具有一定硬度的砂石和碎石均可作为可选物质,但不能在其中混入风化材料等杂物。

如果使用质量水平较高的砂砾,则需将砂砾的不均匀系数控制在10以上。砂砾石均可通过相关的密度试验来判定材料的具体性能及所具有的密度。如果材料储备量不够,可使用细砂进行填充,同时加入卵石或者碎石,全面清除杂物后,将石量控制在50%范围内为宜。如果坑内存有积水,则需使用排水技术先将积水进行清除,同时做好浮土的处理工作,从而进一步完善该区域的地基巩固效果,最后再放入填充料完成铺设工作。此外在完成填充后,需进一步进行夯实,整体提升地基的承载能力,避免发生变形等情况。在选择底层材料时,可倾向于使用压缩性较低、强度较高的材质,同时在填充过程中一旦出现孔隙,则需使用透水性较高的材料进行排水处理,从而提升软土的凝结效率,减少冻胀等产生的涨缩情况。在具体实施项目建设时,应按照行业标准的程序实施,运用材料进行施工区域的铺平处理,同时做好接头部分的施工,层级之间应设置一定距离。施工人员可使用夯实、水振等多种方式实施铺设工作,并建立一定的排水系统,保持工地能够正常排水,避免出现冲刷等情况。如果工程实施遇到雨季,便需使用有效的措施对现场的废料进行清理,将其放置在与河道农田较远的区域。
        3.2水泥土搅拌桩
        实施水泥土加固,便是在加固的过程中发生的物理和化学反应,其与混凝土的硬化原理还具有一定的区别。混凝土硬化是水泥与填充物质所产生的水化和水解,其发生凝结的速度较快。而水泥加固土中的水泥量不高,最多可为加固土的1/5,水泥产生的水解等化学反应也在活性介质内完成,其强度提升的速度较混凝土更低。
        当前工程所使用的搅拌桩布桩方式可为格构式和柱状形式。以前者为例,通常应用于软土地基和粉砂中能够产生更为理想的效果。软土地基发生沉降的原因主要为侧向出现变形的情况,通过研究结果可知,在软土地基中使用悬浮的搅拌桩,便可有效对软土的侧向进行控制,从而降低发生沉降的几率。格构式布桩方式能够深入到软土层,将所有的软土均控制在基底之内。实际实施项目工程时,还应同时考虑到搅拌桩与其他的管桩综合使用所产生的技术问题,建筑物的地基反力差别过大,在同一工程内便需使用多个地基的处理策略。为切实缩小不同建筑物连接点的沉降差异,技术人员应侧重对技术进行优化使用。在地基应力较小的条件下,可不设置搅拌桩的褥垫层,在选择具体的土沉降参数时,需结合工程的实际需求,从总体层面了解掌握搅拌桩的质量情况,使用多种检测技术对其进行科学的检测。
        3.3强夯技术
        强夯技术能够对软土地基进行夯实,整个过程中,所使用的夯锤作用力需要大于80kN。被夯实的软土地基孔隙会变小,在夯实点附近的裂缝能够为水提供有效的排出通道,从而提高了土质固结程度,促使了整个工程承载能力水平的提升。经过夯实处理的地基,出现压缩变形状况的概率会被降低。一般情况下,强夯这一处理技术被运用在河流的冲中层、滨海的沉积层等区域内,是有效的软土地基处理举措。
        结束语
        在现代化社会体系中,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的发展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不断深化对相关技术的研究,是目前水利工程施工企业关注的重点问题。只有借助科学高效的技术方案来处理水利工程的软土地基,才能够保证地基的建设质量,并且有效控制工程安全事故出现的概率,为提升水利工程施工质量与效益水平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赵厚岭.关于水利施工中软土地基的处理技术分析[J].决策探索(中),2019(12):64.
        [2]李碧豪.基于水利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的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9(34):289-290.
        [3]高崇.水利工程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分析[J].科技风,2019(33):170.
        [4]陈可德.水利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方法探讨[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9,48(11):49-5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