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昱 廖晓颂 余晶平
河南省信阳市商城县第二初级中学 465350
摘要:在当前综合实践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积极践行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教学内容,采取合理、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为实践活动课程注入新的生命力,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
关键词: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创新能力
在当前初中教育中,学校应高度重视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工作。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及动脑能力。这一学科不会受到逻辑结构及知识体系的制约和限制,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存在较强的联系,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一、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以探究为中心
受到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一直以来,一些教师在教学中仍使用传统教学方法,将知识灌输给学生,导致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利于优化课堂教学工作。学习的根本目的是探索真理、发现真理。在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下,学科教学与学生生活出现了偏差,导致学生未能形成浓厚的学习兴趣。实践活动课程属于具有发现性质及创新性质的学科,在这一学科的教学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生为本开展各种实践活动,使学生通过实践灵活掌握所学知识。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充分意识到活动的重要价值和意义,并为学生搭建探究相关平台。此外,教师应通过实践操作促进学生的主动成长,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深化学生的认知,使学生构建新的知识体系,进而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及实践能力的全面提升。
例如,“生活当中的仿生设计”一课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充分了解何为仿生,让学生深刻明白仿生设计的重要价值和意义,使学生根据生活实际情况进行仿生设计。但是,学生的学习生活较为单一,缺乏丰富的生活经验,对仿生的相关知识缺乏深入了解,他们掌握的往往只是教材上的内容。考虑到这一实际情况,教师应灵活运用多媒体设备,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学生以更直观的形式了解仿生的概念。在教学初始阶段,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工具为学生播放视频短片《鲁班发明锯子》,使学生生动形象地了解仿照自然界事物可以产生新的工具。其中,仿生的一大作用就是创造具备不同适用范围、不同功能及满足不同需求的工具。要想使学生深入了解仿生的相关知识,教师应组织学生进行自主研究和探索。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小组,让学生以小组作为单位讨论现实生活中的仿生设计。比如,有的学生会想到仿生蝙蝠超声波发明了雷达,有的学生联想到水母耳朵的功能及结构对风暴预测仪的启发等。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仿生的相关知识。此外,教师应引导学生自主进行仿生设计,满足学生学以致用的需求,使学生对仿生创作产生兴趣。学生可以合作商讨、分工协作,进而设计出大量仿生作品,如仿照刺猬、刺猬笔筒。学生将椭圆形黄褐色木头雕刻成刺猬形状,在背部挖出大小不一的洞。这样,笔筒就诞生了。在不断探究和合作的过程中,学生发展了自主动手操作的能力和思维能力,还进一步提升了创新能力及实践能力,进而提高了综合素质。
二、让活动回归生活以生活为依托
生活是知识的源头,任何一门科学都是以生活为基础的。学生在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及社会生活中都可以获得丰富的经验。生活是教育活动的基础。为了有效实现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教师应将教育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
一方面,在教学新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应全面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找到新知识和学生生活经验之间的契合点,使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学习丰富的知识。另一方面,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将教学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避免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距离感。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掌握知识,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也有利于实践课程回归生活。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教师应全面挖掘生活元素,创设多样化的生活情境,使学生在情境中不断理解、感知和体验知识,从而提高其创新能力。
例如,在教学“传统文化研究”一课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其划分为若干小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整理关于家乡节日文化、传统美食、文化典故及民俗文化等资料,并让学生将收集到的资料制作成课件。学生通过主动收集生活中的资料,能够了解不同地区的文化,从而不断开阔视野、积累知识,同时能够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感。教师应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民族文化及优秀传统文化,丰富学生的文化内涵,使学生对传统文化形成传承和发扬的责任感。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学唱民俗歌谣,也可以让学生动手剪纸,还可以让学生开展民俗游戏,从而营造活跃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实践创作。比如,在传统游戏跳橡皮筋中,很多学生尝试设计了一些新的玩法,将跳绳当作渔网,设计了捕鱼游戏;还有的学生将跳绳设计为闯关游戏。另外,学生还将最近的流行歌曲穿插在民歌中,生成了现代和传统歌谣相结合的新歌谣。通过上述方式,教师能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及创新能力,使学生由衷感叹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三、促进感性与理性的和谐发展以体验为基础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以体验为基础,实现理性和感性的融合。教学过程是情感和理性认知相结合的过程。教师不仅要注重对学生知识技能方面的培养,还要通过各种实践活动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及行为方式。同时,教师也应关注学生的意志及情感,促进学生感性和理性的和谐发展。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大部分教师过度重视对知识内容的讲解和分析,忽略了学生的学习体验和感受,导致学生在理解知识的过程中容易出现表面化、片面化及边缘化的问题。一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记忆知识点,导致无法灵活应用所学知识,阻碍了创新能力的发展。因此,在实践活动中,教师应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动手实践,帮助学生积累更多感性知识。
例如,在教学“参与禁毒宣传活动”的过程中,由于初中生对毒品的危害缺乏深入了解,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影视剧《带泪梨花》,通过生动、直观的形式,让学生深入了解毒品的危害。通过观看这部影视剧的片段,学生了解到吸毒不仅会给自己造成严重的危害,也会给社会造成很多不良影响,严重危害社会的安定团结。同时,为了让学生深入思考,教师可以提问:“为什么毒品有这么多危害还有人吸毒?”为了让学生深入思考这一问题,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大量真实案例和故事,让学生对毒品的危害形成更加深刻、全面的了解,从而使学生意识到应珍惜生命、远离毒品。
结语
综上所述,综合实践课涉及的内容较为丰富,能够进一步拓展学生的发展空间,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主动进行探索,从而提高其知识运用能力。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当前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方面的重大突破,能使学生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于实践。本文对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策略展开研究,以供相关工作者参考。
参考文献
[1]于春雨.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新课程(上),2013(08):121.
[2]刘淑华.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J].吉林教育,2011(22):6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