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晓丹
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中学
化学探究碳铵哪去了,位于八年级课本第2单元化学基本实验技能训练2之后。该探究活动是将物质变化科学探究和仪器的使用三部分主要内容整合于一体,通过对它受热分解的探究,对这三部分内容进行复习拓展和深化。对于我和学生来说上这样一节实验探究课是有很大挑战性的,但是在本节课中可以很好的落实部分学科素养和中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而这些素养很可能在传统的课堂中被忽略。
在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部分,选择了一个生活中的视频,一个懒散的农民他在接近中午的时候去给小麦施肥,他又累又热汗流浃背,一会儿闻到了刺鼻的气味,当他撒完化肥回家的时候发现化肥都没消失了,他很纳闷。导入有3个目的:(1)为了引出课题,碳铵哪去了(2)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的求知欲(3)为了体现化学来源于生活(4)为了从反面告诉学生应该具有勤奋、勤劳的品质。
碳铵化肥为什么会消失?到底哪去了?让学生根据动画情境,大胆的猜想,在这里可以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动画,扑捉动画中的有用信息,并且对有用的信息进行分析,然后大胆进行猜想,让学生知道猜想不一定正确,但是要有一定的依据。
有了猜想接下来就是想办法验证猜想即收集证据环节,在这里通过引导提问让学生知道收集证据的方式有多种:比如说查阅资料、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等,并且一般是先查阅资料,后进行实验。并且引导学生交流查阅资料的方式,着重突出正确、合理地利用网上资料,给学生提供一些学术性强的网站: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网等。本来设计是让学生自己查阅资料,但是由于时间和条件限制,我给学生提供了资料,刚开始我给的资料很丰富,想培养学生仔细阅读,从大量材料中获取信息、加工信息的能力,但试课过程中发现时间不太充足,材料就精选了。
学生通过阅读碳酸氢铵资料知道如果碳铵分解可能生成的气体是氨气二氧化碳水蒸气。
如何判断气体到底是碳酸氢铵蒸气还是氨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呢?可以比较变成的气体与碳酸氢铵物质性质的差异?那比较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呢?通过铁丝和铁粉颜色这一物理性质不同,但是属于同一种物质的例子,学生自然而然就知道通过比较物理性质不同判断是不同的物质是不严谨的,应该比较化学性质。只要找出一处化学性质不同,就可以说明是不同的物质,也就是有新物质生成,发生化学变化。因为物质不同,结构不同,化学性质也会有差异。通过证据推理,引导学生建构发生化学变化的模型!
模型建构起来,学生就知道应该根据碳酸氢铵、氨气、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差异去设计实验方案,证明产生的气体是什么。在鼓励学生大胆创新,设计实验方案。对于初三学生来说设计实验方案有一定的难度,先让学生独自思考,然后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经历头脑风暴,让思维相互碰撞,最后交流集体智慧的结晶。这部分知识学生是未知的,但是可以利用已知来探究未知,科学家能再解决问题时也是利用这种方式,肯定学生具有科学家的潜质。
方案明确了,接下来就是引导学生总结具体步骤及注意事项。加热实验安全第一,通过温馨提示再一次强调应该注意的问题,特别是模拟高温天气,微热即可,所以在加热过程中要一直来回移动酒精灯。学生小组进行实验时,团结合作非常关键,先让学生明确分工,规范操作,步骤明确之后再进行实验。前期准备、安全、规范、细节、合作都是关键,让学生明白成功不是偶然的!实验结束交流现象,根据现象得出结论。然后反思评价实验方案二是否严谨?引导学生分析出方案二不严谨,需要做对照实验,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敢于质疑、勤于反思的品格。最后根据方案一可以得出结论碳铵分解产生了新气体,回扣情境农民伯伯的困惑解决了。农民伯伯的施肥方式是错误的,那如何正确科学地使用和保存碳酸氢铵化肥呢?请同学们给我建议。在这里体现性质决定保存方式和使用方法。
接下给出生活中有些农民为了省时省力采用满灌方式施肥,让学生思考是否合理?并引导学生应该增强社会责任感,不能为了省时省力浪费资源,污染环境,我们所有人应该从身边小事儿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最后引导学生从对化学变化深入认识、对科学探究新的认识、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总结提升。以科学家们研究新冠疫苗过程中不仅需要科学严谨的思维,还需要勇于创新、坚持不懈、团结合作的精神,而科学家们的这些精神、品格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结尾。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也让学生知道必备品格能力的重要性,希望学生们现在好好学习,将来为祖国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