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艳蓉
辽宁省大连市西岗区香炉礁小学 辽宁,大连116000
摘要:阅读习惯是从小养成的,良好的习惯能够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也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学习也是如此。在小学低年级的学习过程当中,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它不仅影响着学生的语文成绩,也影响着学生在其他学科的阅读理解。如果能在初期学习阶段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也是对学生的学习十分有帮助的。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更应该意识到,阅读习惯对学生的重要意义,并以此为基础,通过对阅读的方法教学,降低学生阅读的难度,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广度,为学生打下良好的阅读基础。本文也是从这个角度出发,对小学低年级阅读策略进行探讨,希望能够在一定程度下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阅读习惯 低年级语文 阅读策略
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学习语文的目的是为了顺利的阅读对话,练习母语,所以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当中,我们应该注意的是对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况且阅读在语文考核当中占比也较大,我们更应该意识到,阅读对小学生的重要作用。不过在以往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只是记忆背诵,而没有形成习惯,提高阅读能力的渠道也仅仅在于学校,被动的学习,让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缓慢。
一、阅读方法教学,降低阅读难度
事实上,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在识字方面还略有不足,经常会在阅读的过程当中碰见一些生僻字,以往的教学过程当中,我们要求学生碰到生僻字就去查阅字典,这样虽然能够加深学生对不同汉字的记忆,却忽视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在阅读与查阅字典的思维转换过程当中,学生很容易丢失对文章的理解感悟,也很难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他们习惯了查阅字典,而在碰见生僻字时不去进行自主思考和推测,对于阅读的认识,也仅仅停留在学习汉字的阶段,这对于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是毫无益处的。而在进行阅读分析时,我们也更加注重让学生直接记忆内容与感悟之间的关系,而不督促学生自主感悟,这种学习是被动的,容易让学生产生学习惰性。实际上这是因为我们没有教给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学生对阅读的认识不足而导致阅读过程中的失误。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更应该在学习初始帮助学生掌握良好的阅读方法,降低学生的阅读难度,并让学生习惯进行方法式阅读,从而更加深刻的理解文章内容。
比如说我们要要求学生在拿到一篇新文章时,直接展开阅读。
面对生僻字,让学生先将生僻字圈出来,然后继续进行阅读,在对文章大意进行推测的基础上,再去查验生僻字,能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而在进行阅读时,也要插入许多方法,在跳过生僻字时进行略读,掌握文章发展方向和基础思想,查阅生僻字后精读,感悟文章中心内容,根据问题到文章中找到原句,并联系上下文进行思考,针对性的理解文章等等,都是需要在长久实践中进行要求,并让学生产生阅读习惯的。学生在拿到文章之后,根据已经养成的良好习惯,完成对文章生僻字和中心思想的认识,就能够更好地解答相关问题,并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
二、营造阅读氛围,提高阅读兴趣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也是容易受到环境影响的,他们还没有从环境学习的过程当中脱离出来,因此,我们也可以利用环境,对于学生进行阅读渗透。在原有的阅读教学过程当中,教师的教学是死板的,而学生接触到的知识也全部都是书面化的语言,在没有太多文学积累的情况下进行理解是比较困难的。学生投入大量的精力,却没有相应的语文词汇进行描述和表达,或者教师直接否定学生的阅读理解表现,让学生的悦读成为无用功。这就导致学生认为阅读是一个非常困难,而且耗费时间的过程,从而对阅读产生抵触心理。体现在阅读课堂上,就是学生不配合,学习氛围僵化,教师与学生互动交流较少,越来越让学生感觉阅读的压力,也让学生越来越不喜欢阅读,更不要提阅读习惯的产生了。
因此我们应该对教学方式进行改变,采用更多的互动形式,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引导和启发,用学生更加喜欢的不同活动内容,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活跃课堂氛围,让学生重新认识阅读,主动性的进行阅读。当然,我们也需要对环境进行一定的布置,让学生一进教室,就沉浸在浓浓的阅读氛围当中,督促学生进行阅读。我们可以用多媒体播放视频的形式,营造良好的学习情境,让学生进入到文章的氛围当中,比如说《小蝌蚪找妈妈》,《井底之蛙》等等文章,都是有现成视频的,可以拿过来在课堂上播放,让学生带入到文章主人公的历程心态当中;或者设置固定是课外阅读鉴赏课程,让学生在课前,几分钟说一说自己阅读了什么文章及感想,以大家都在阅读的氛围,让学生参与其中,以任务型的表述要求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兴趣,也能够促进阅读习惯的养成。
总的来说,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应该意识到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从多方面进行改进,用更加合适的阅读教学方法,让学生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并养成良好习惯。
参考文献:
[1]韦婷.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与习惯[J].课外语文,2021(07)
[2]王小静.浅谈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习惯的养成策略[J].新课程,202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