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程改革教学与教师角色的转变

发表时间:2021/5/1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1月第3期(下)   作者:梁德广
[导读]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人本主义教学,个性教学
        梁德广                              
        山东省德州市夏津第五中学   山东 德州 253204
        摘要: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人本主义教学,个性教学,民主、公平、自主等方面的教学理念不断的被广泛提倡。初中数学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一个关键环节,为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教学效率与质量,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就有必要讨论教师怎样转变自身角色,以达到初中数学教学高效率的目的。
        关键字:初中数学,新课程改革,角色
        初中数学教育是中学数学教育的基石,也是初中数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教育学生,陶冶学生,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等方面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数学教育的要求会越来越高。新课程改革的实施,顺应了时代的要求,汲取了诸如人本主义教育的理念,教育民主的理念,教育公平的理念,主体教育的理念,个性发展的理念等。初中数学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在于数学教师的观念是否能真正转变。只有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构建新课程的教学观,才能使初中数学课程改革深入下去,新的初中数学课程标准才能够顺利实施,并到达预期的目的。
一、新课程改革中的师生关系及教师的作用
        课程改革的深入要求教师具备全新的教育观念,教师应树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观念。建立完全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教学的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的作用特别要体现在引导学生思考,寻找当前问题与已有知识经验的联系,营造一个激励探索和理解的气氛,为学生提供有启发性的讨论模式。教师要鼓励学生表达,并在加深理解的基础上对不同的答案展开讨论。要引导学生分享彼此的思想成果,并重新审视自己的想法。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的想法,不断引导学生关注问题的重要方面,及时揭示那些出现在学生中的新颖的、有意义的交流实例。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的角色转变
         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不再支配一切,而主要是起“导向”、“指导”的作用,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主体的作用,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教师要积极进行角色转变,以适应初中数学改革教学的新要求。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扮演好如下角色:
   1、 知识传授的中间人角色。新课改认为,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体,知识技能的获得和掌握、道德规范的内化、事物的理解和加工,主要依赖于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结构,积极主动地建构内部心理表征。而来自外部的因素,诸如教师的教法、教学组织形式等,只是促进学生的学习,而不能代替学生的学习。因此,教师在传授知识时应扮演中间人的角色,就是作为知识和学生中间的桥梁和纽带。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任务,不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主要的是向学生解释和讲解学习任务,将学生的注意力和思维活动引向学习任务,向学生提出适当的问题,并根据学生的需要提供相关的知识和信息。这样,使学生从被动地听课转变为主动地学习知识,从而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2、研究者和实践者角色。新的数学课程改革要求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因此特别注意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的教学。这就要求教师以研究者的角色去观察和研究学习过程,去研究学生的思维,发展最佳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在实际教学中积极实践和运用这些方法。

同时,教师还必须具备并表现出各种良好的思维品质,如富有好奇心、思想开阔、深思熟虑等,从而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3、教练员角色。新的数学课程改革特别重视方法的教学。要培养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逐渐变得主动和独立,真正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人,就必须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和思维的方法。课堂上,例题写出来了,由学生思考、分析,到讲台上讲解;定理、公式写出条件时,鼓励学生想出他们的结论;再进一步,学生主动构造定理、公式;甚至,瞻前顾后,审时度势,提出应该给谁以定义和如何定义;乃至,对于教师课堂上的讲解,都抢在前面猜想他的下一句是什么······这样做的优点,将使学生在思维活动中得到思维的训练。在此过程中,学生有时会遇到许多困惑,这时教师要以教练的身份去指导学生学习、训练,为他们提供适当的情景,设置合适的问题,不断鼓励他们自己去思考和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4、讨论参与者或主持人角色。小组或班级讨论是课堂教学的基本形式之一,对学生主体性的培养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然而,在传统的实际教学中,教师很少用到讨论,特别在高年级更为突出。新课改中,就数学这门科目而言,非常强调讨论在教学中的运用。讨论包括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对话和交谈,讨论的目的并不是要寻找一个最终答案,而是寻找解决问题的各种可能性。在讨论中,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或者以平等的身份成为讨论的参与者,或者担任主持人的角色,提出讨论的注意事项,指定讨论的范围,控制讨论的时间等。许多讨论都比较强调教师的引导作用。也有些讨论,强调让学生自己引导。例如,合作学习,由学生们组织各种不同类型的学习小组一起解决某个任务,在小组中,每个人都有特定的任务。教师在这里就起一个观察者、监控者、促进者或参与者的作用。
三、初中数学教师实施能力的提高
        课程中新内容的增设,也要求教师具备创新精神。新课程中,增设了“数学建模,探究性问题,数学文化”这三个模块式的内容。这些内容的增设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数学素质。这些内容要求教师要用全新的教学模式来教学,教学不仅为了掌握知识的结论,更重要的是经历求求知的过程。教学的目的不只是掌握现存的知识结论,其最重要的目的是将习得的知识迁移到新情境中,也就是要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英国哲学家认为,人类大脑中的知识分为明确知识和意会知识。明确知识是指能言传的,可以用文字来表达的知识。意会知识是指不能言传的,不能系统表述的知识,意会知识是镶嵌于实践活动中的,是情境性和个体化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例如,无论你掌握了多么丰富的游泳的明确知识,但从来没有在水中折腾过,那么你永远也学不会游泳,因为你脑中缺乏游泳的意会知识,游泳是在游泳的实践活动中学会的。这就要求初中数学教师放弃以前的重结论、轻过程的教学,让学生获得一种与具体知识相对应的稳定的产生式,即一看到条件信息,相关的活动就会自动产生。所以新课程特别强调过程教学,让学生参与并体验。
        所以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就要充分揭示思维过程。首先,充分揭示概念的形成过程;使学生经历比较、抽象、概况、分设、验证和分化等一系列的概念形成过程,从中学到研究问题和提出概念的思想方法。其次,要充分揭示结论的发现过程;让学生经历曲折的实验、比较、归纳、猜想和检验等一系列探索过程,不仅使学生了解结论的由来,强化对定理的理解和记忆,而且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为今后的科学发现奠定基础。再次,充分揭示问题解决的思路探索过程;从熟悉教育的角度来说,某人对某一数学问题的解决是否属于创造性的,不在于这一解决曾有别人提出过,而关键在于这一解决对问题者而言是否具有新颖性。教师要想使学生学会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就必须在平时的教学中将问题解决的思路探索过程充分暴露在学生面前,使学生从中学会问题解决的思路探索方法。
        总之,数学是一门工具学科,初中数学教学改革的成功与否,对学生来说至关重要,因此,教师要适应教育发展的趋势,主动调整自己,对自己的角色重新定位,积极转换角色,使教师与学生双主体协同活动,从而达到初中数学教学改革的目的。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