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修复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的应用 李娜

发表时间:2021/5/13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30期   作者:李娜
[导读] 摘要:我国水利水电工程在防洪、发电、农田灌溉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进一步促进了我国工业、农业的快速发展,有效合理的利用了自然。
        山东省淄博市萌山水库管理处  山东省  255318
        摘要:我国水利水电工程在防洪、发电、农田灌溉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进一步促进了我国工业、农业的快速发展,有效合理的利用了自然。水利水电工程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也给我国生态环境带来很大的影响,生态环境的改变给很多动植物生存造成严重威胁。因此,怎样使水利水电工程更好地服务于人们的同时,协调好生态环境做好环境保护也是人们面临的急需解决的问题。鉴于此,文章重点针对生态修复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生态修复;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应用
        1导言
        目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迅速,国民经济持续增长,人们的生活水平大幅度提升,水资源、电能等其他能源的消耗量逐渐增多。水利水电工程除了具有水运、发电的功能之外,还具有防洪、防灾,以及为城市居民提供生活用水的功能。但是,水利水电工程发展及规模的扩大也带来了一些负面问题,水利水电工程在运行中也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因此,为保护生态环境平衡,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应用生态修复技术推动水利水电工程生态建设,实现对水利水电工程周边生态环境的有效修复具有重要意义。
        2生态修复技术的应用价值
        我国河流湖泊数量众多,在我国境内发展水利水电工程对经济发展有着促进作用,然而这种经济发展并不是可持续性的,会受到环境的影响。从社会角度来看,建立水利水电工程的优势较高,比如能够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发展等。但是从环境保护角度来看,该工程的建设会对周边环境的生态系统造成破坏,影响自然和谐发展。因此,工程技术人员不仅需要重视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过程中的生态环境保护,同时也要借助生态修复技术加强水利水电工程的水土保持工作,让水利水电工程为社会发展提供更好服务的同时,也能对当地的生态环境形成良好的保护。
        第一,实现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水利水电工程与水土保持是相辅相成的存在,只有保证水利水电工程土壤得到有效固定,才能确保土壤具备良好的蓄水能力,避免水利水电工程发生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若水利水电工程水土流失问题极为严重,土壤蓄水能力将会下降,自然水循环不能得到有效保证,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应用价值也会随之失去。只有做好水利水电工程的生态修复工作,才能实现水利水电工程的可持续发展。第二,提升区域内森林覆盖率。对水利水电工程实施生态修复工作过程中,能显著提升当地的森林覆盖率,这也是一种避免出现水土流失情况的方式。开展生态修复工作后,不仅有效治理了水土流失情况,还能够减小夏季洪水侵害的影响,为当地生态建立以及生态环境恢复奠定了坚实基础。
        3生态修复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的应用
        3.1生态护坡技术
        预制混凝土块、混凝土、干砌石或浆砌石等传统护岸形式,对保证防洪安全、防治土壤侵蚀和增强岸坡稳定性等发挥着巨大作用,同时也对河流生态和景观环境造成负面影响,加剧了生态系统破坏、陆地和水体环境的恶化,降低了水体自净能力。将生态植物材料与工程措施相结合或者利用生态型的植物,以保证河流冲刷时岸坡稳定性及完整性,这也是实施生态护坡的关键。生态学、水力学、水土保持学、水文地质等为生态护坡技术的理论依据,通过实施植物与工程措施形成良性循环、绿色生态的护坡系统,最大限度的发挥生态工程自我修复、自我组织和自支撑功能,以达到边坡生态修复、抗滑动、抗冲蚀目的,实现生态环境、人类社会、河道治理与水资源的协调统一,减少洪涝灾害与坡面水土流失,改善自然环境与小流域气候的目标。因此,生态护坡属于一个涉及动植物与微生物的综合性技术。
        3.2生态退化修复技术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过程中倘若已经对周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导致周边生态环境发生环境退化问题,应立即停止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管理人员需要组织技术工作人员重新编制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方案,应用满足区域环境发展以及成活率相对较高的植被开展生态修复工作。此外,对于水利水电工程周边的弃土弃石区域,针对性应用生物覆盖技术,实现对于周边地理环境水土流程问题的有效控制管理。


        3.3河床河堤技术
        将河床上铺设的硬质材料拆除,恢复适宜各类水生动植物生长的生态化、多孔质化河床。为符合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科学发展观以及改善河床生态环境、生物防护稳定河床的方法,提高河道行洪能力、增强水生态自修复功能及改善水体环境,创建岸绿、景美、水清、休闲的亲水环境。河堤发挥着植被护岸、缓冲带、廊道的功能,在提供一道人水相亲风景线的同时为防洪安全提供保障。所以,要注重堤防加固和生态修复工程,以生态与防洪功能兼具为要求把河堤建成坚固绿色长廊。通过河堤及其沿线景观治理,实现防洪安全、自然与人文景观协调的目标。河堤生态修复就是以生物与水体、水体与土体相互涵养,创建适宜的生境河堤替代过去人工混凝土建筑,提高河流滞洪枯补、调节水量、水体自净等功能,为水生动植物生长繁衍创建适宜的环境空间。
        3.4退耕还林还草策略
        现阶段,水土流失情况极为严重的区域就是坡耕地,若25°以上的陡坡未能落实贯彻退耕还林的发展政策,将会加剧坡耕地的水土流失进程,导致我国水土流失问题愈演愈烈。为此需要充分利用我国推行的相关政策,加快陡坡地的退耕还林、还草进程,保证我国农民收入的同时,促使水流水电工程顺利进行。
        4相关控制措施分析
        4.1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
        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可以通过过鱼设施,增殖放流等方法实现水利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达到平衡,促进水利水电生态补偿机制更加稳定化、持续化发展。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各级政府以及相关部门应该采取政策引领、施工评估和实地调查等方式,有效监督施工企业提高环保意识。同时,在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定制过程中必须坚持“谁损害谁补偿”的原则,坚持遵守“绿色施工、高效施工、安全施工”的施工理念,注重新型环保技术的研发,有效提高环保意识。
        4.2构建环境影响评估机制
        在开展环境保护工作过程中,构建科学与完善的环境影响评估机制是必要的,这对缓解与改善水利水电工程对生态环境所产生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环境影响评估机制,除了可以了解对周围水质、土质带来的不利影响,还能评估该区域水生生物的生长环境造成的影响。
        4.3加强工程运行管理
        加强对水利水电工程的运行管理,促进生态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定制科学合理的调度运行方案,使水利水电工程充分发挥其最大价值,满足人们的生活、生产需求。然后,在满足人们生活用水的基础上,以实现生态效益为目标开展工程生态调度工作,同时,确保河道充足的生态用水量,保证发电、灌溉、航运用水充足。另外,根据工程调度相关设计、报告要求定制科学的环境监测方案,以确保水利水电工程的顺利开展。
        5结束语
        总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与我国民生有极大的关联性,不仅需要重视水利水电工程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同时也要关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所带来的生态环境破坏问题,科学合理应用生态修复技术,保证水利水电工程辖区内的生态环境质量。做好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水土保持监测工作,提高管理人员对水利水电工程水土保持性工作的重视程度,树立水土保持意识,确保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完成后,尽快恢复当地的生态功能,实现工程经济以及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东亚,王浩,常毅.河流生态修复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中的应用[J].水电站设计,2019,35(03):24-26.
        [2]王盼.生态修复在水利水电工程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中的应用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9(35):278-279.
        [3]赵云朋.生态修复在水电水利工程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7(12):21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