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芳
江苏省南通师范学校第二附属小学 江苏南通 226001
新课程下的”生本课堂"教学秉持"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基本理念,强调尊重学生、依靠学生,充分张扬学生个性,凸显学生主体。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以构建高效的生本课堂为目标,努力营造民主平等、趣味盎然的课堂学习氛围,让学生乐在其中,美美地想,乐乐地做,主动地探究,自由地想象,舒展心灵,生长智慧。
一、尊重学生,因学施教,顺学而导。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根植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应尽可能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现学生的需求,并能够根据社会的需要,不断自我调节,更新发展。”高效的生本课堂是教师精心预设、强势主导的演艺场,还是回到真挚朴实的原点,从实际学情出发,让每一个学生找到自身的发展点?让学生体验学习的成功,学生的学习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个性和创造力都能健康地得到发展,为学生提供实践和体验的途径,我们不能强求学生记忆所谓教学的重难点,而应当让他们走近教学原料,走进文本材料,运用已知,探索未知,获得新知。在教学中,坚持“学生会的不教”这一基本原则,不想当然地教学那些所谓的知识点,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如部编版语文第四册中的《神州谣》的儿歌教学,这样朗朗上口的文本,学生读得响亮流畅。但是文本毕竟只有48个字,怎样丰富教学内容,让学生从课堂上获得更多的体验?教师趁着课堂上热烈的氛围,教师让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名山大川、名胜古迹,把讲台让给学生,让他们尽情地介绍自己曾经去过或者听说过的地方,这种自信的展示将会带给他们许多快乐和满足感。哪怕课堂时间不充足,哪怕教师插不上嘴,都不应该打断他们的激情四射。再如部编版语文第三册的口语交际《有趣的动物》介绍各种野生动物,这又是学生们极其感兴趣的话题,原本预想简单交流,便可完成教学任务。可是课前了解学情,学生已然细致勃勃,于是教师改变策略,课前布置学生充分准备,课堂留给学生充分展示。现在的学生见识多,知识面广,不论是从课外阅读中获得的,还是随着自己的旅行见闻所知,远远超越了教师自己童年的知识水平。把口语交际的舞台变成有趣的“动物大讲堂”,让学生成为“小动物学家”发布自己的研究报告;或者化身成可爱的动物,来一番自我介绍;还可以小组合作,用童话剧的形式表演动物的特性等等。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教师也应尊重孩子真正的兴趣,因学施教,顺学而导,让学生乐学的课堂必定是高效的生本课堂。
二、立足空白,发散想象,注重生成。
部编版语文第二册的儿童诗《一个接一个》语言浅显易懂,内容贴近儿童生活,很受低年级学生的喜爱,绝大多数学生拿起课文一读就懂。如何引领学生透过文字的背面读出更多的画面和情感呢?借助文本的留白之处,引导学生发散想象开去,使得文本的意境更加丰富,学生可从中感受到更多的趣味。如文本中的“别的孩子也是这样吗?也像我一样,这么想吗?”就是很好的发散点,两个“?”启发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进一步体会到生活中的快乐和遗憾交替出现,没有一直的快乐,也没有一直的难过。低年级的课文浅如小溪,看似一目了然,但实际上作者的未尽之言常在 “空白”之处,教师应该能“远望”溪流的蜿蜒和延展,引领着学生贴近文字,细心揣摩,巧妙地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利用脑海中已有的表象为这些“空白”添补亮丽的色彩,让课堂教学走向更加广远的意境。由此可见,文本的“空白”之处是生本课堂勃发活力的生命点,是学生想象力延展的神奇土壤。
[1]
课文是学生在课堂上主要接触的语言表象,把握课堂教学的重难点,完成预设的教学目标固然重要,但是课堂上学生的即兴生成往往比课文更加精彩,更有价值。如部编版语文第一册中的《江南》是一首选自《汉乐府》的古诗,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一幅江南水乡人们采莲的情景图。本诗共七行两句,前两行直接描写了江南水乡的美,后五行写鱼儿在莲叶下面游水嬉戏。但对于一年级儿童来说,看似通俗易懂,但要真正地品味出是个的意境精妙还是很有难度的。教学第一句时,教师抓住“何田田”理解莲叶茂盛鲜亮的特点。借助课文插图,教师引导回忆儿童夏天的濠河里荷花盛放的情景:现在,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大片的莲叶,你想说些什么?儿童说,“莲叶真多呀!”“莲叶真美呀!”“莲叶又大又绿!”“满湖的莲叶又大又绿,绿油油的,像一把把大伞,你挨着我,我挨着你。”在儿童交流后,教师引导朗读:“小朋友们说得真美。现在让我们一起划着小船,来到大大的荷叶旁,欣赏着美妙的景色。我们一起来把莲叶的大,莲叶的绿,莲叶的美读出来。”通过师生齐读,同桌互读,教师进一步引导儿童把自己想象成一片大大的荷叶,配上动作读出荷叶挤挤挨挨,随风起舞的情景。从儿童入情入境的表情、充满欢喜的眼神和稚嫩甜美的声音中,可见“何田田”的景象在儿童的脑海中已形象鲜明、具体生动。教学结束后,从学生们的脸上明显流露出的意犹未尽之意,我感受到了学生们因为融入课堂、进入情境而生成的乐趣,这样有境有情的课堂必然是以生为本的高效课堂。
三、重视合作,生生互动,共同发展。
合作学习是生本课堂的重要手段,也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教师首先帮助学生建立好合作学生的有效机制,分工明确到位,再确定好有探究价值并可以具体分解的内容,学生就能在课堂上充分地发挥出自主性。
既然是合作学习,就涉及到组内成员的分工。首先是组内成员的角色分工。一般要求每个合作小组要事先选定小组长,以安排任务,监督进程。其他成员或是发言人,或是辩论员,或是记录人,或是其他角色。如教学部编版语文第十册《景阳冈》一课,可以让合作小组学生在组长安排下分成“武松”“店家”“旁白”不同角色。当然,每次合作时角色也应该是轮换的,而非固定不变以期学生在不同的角色扮演中发展不同的能力。其次,是任务分工,有些活动性或操作性强的内容,可根据实际需要给组内成员安排下各自承担不同方面的搜集汇总,而后再在课内加以汇总,这样可以提高学习效率。
合作学习是建立在个体需求的基础上的,只有学生经过独立思考,有了交流的需要,合作学习才有坚实的基础,这样的合作学习才会有成效。否则,在学生对问题还没有形成独立见解之前就急于讨论。由于学生思维还没有完全打开,就容易被别人的观点同化,造成人云亦云的现象。对于语文课中的小组合作学习而言,特别重要的是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以便学生独立思考。学生在自读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将问题交给学习小组讨论交流共同解疑。课后的拓展作业也可合作,如合作为“杰出的人物事迹展”的讲解作准备,筛选人物,精选材料,有的设计幻灯片,有的布置画面和解说词,有的负责演说介绍。在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感悟和合作学习的过程中,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以生为本”“切实生长”的效果。[2]
从生本课堂的教学实践中可见,“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就没有成功的课堂教学”。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参与的深度与广度,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与学生平等地交流和探讨,允许学生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奇特的想法,善待学生,真诚地激励学生,才能构建高效的生本课堂。
参考文献:
[1]李吉林:情境课程的操作与案例,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10
[2]周国平:周国平论教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