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能力自主学习――小学数学教学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策略

发表时间:2021/5/1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1月第3期(下)   作者:黄叶文
[导读] 计算能力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一把“利剑”,从学习数学之始便需要根据相应教育阶段学生的实际学
        黄叶文
        惠东县平海碧甲小学,广东 惠州 516300
        摘要:计算能力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一把“利剑”,从学习数学之始便需要根据相应教育阶段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其发展特点做针对性的练习,以便学生更好地运用数学思维计算、解决数学问题,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的同时,让学生的计算能力更上一层楼。作为一名合格的小学数学教师,应当重视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这就需要教师紧跟时代发展,利用新课改理念创建自主学习平台,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发展自己的计算能力,使得学生在数学发展道路上发展的更好。本文基于笔者教学经验,就小学数学教学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提出自己几点看法,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能力;培养策略
        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即将面对小升初的考试,为让其有更好地心态面对升学考试和平时的数学考试,教师应当重视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尤其是面对农村小学的学生,他们的数学水平往往低于城市学生的水平,若再不重视农村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那么,他们的信心将在一次次考试失利中荡然无存,这显然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和教师数学教学的高效开展。为有效解决这样的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重视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为学生数学学习配上一把“锋利的宝剑”,让他们运用“宝剑”在数学学习道路上披荆斩棘,乘风破浪,一往无前。那么,具体该如何培养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的计算能力呢?
        一、农村小学中高年级学生数学计算出错的原因分析
        小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经常出错,也就是做错题,出现这样错误的现象有很多,如学生看错题型中的数字,或一时不注意抄错数字、漏写数学符号,小数点位置点错或忘点,加减法中容易忘记进、退位,或是概念不清楚,导致整个数学算式出现致命错误等等。学生出现这么多错误的现象,对学生提升数学水平有着致命的打击,尤其是作为中高年级小学生,其即将面临升学考试,若因为以上计算错误,导致最终的升学数学成绩不优秀,那么,很有可能会摧毁一个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心理防线,不利于学生的成长。为让学生改正这些错误,提升数学学习水平,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总结了相关原因,具体如下:
        1.混淆概念。农村小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常常出现错误,其中以弄不清楚概念或法则较为常见,一旦出现这样的问题,学生会出现做题混乱的现象,导致学生计算出现问题,影响学生的计算发挥。比如,学生计算了一道这样的题型:
     
        很显然,这样一道题是学生没有弄清楚在加括号之时,减号没有进行相应的变化所导致的,小数、分数与整数遇到这样的计算题型之时都是一样的,即用一个数减去两个数的差,等于用这个数减去第一个数和第二个数相加的和。
        2.小学生比较马虎。出现数字抄错或是将小数点看错、忘点小数点,有的甚至是忽视数学符号现象的学生往往是因为自身注意力不集中,而出现的马虎现象,导致学生在数学计算过程中出现诸多低级错误,这些成为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拦路虎”。如在“小数除法”之中出现的一道计算题1.92÷0.6的算式,有的学生最后得数得出32,显然是学生忽略了小数点而导致计算出错了,这原本是可以避免的。除此之外,还有非智力因素所导致失去高分的现象,如认为计算不重要,因此以敷衍了事的心态面对数学计算问题,以至于频频出错;还有的是因为计算耐心不足,计算只是为了应付教师的检查,为快速完成计算作业,他们经常快速做题,而未认真审题,导致计算时频频出错。
        二、农村小学中高年级学生数学计算能力培养策略
        (一)端正计算态度,培养良好计算习惯
        为使学生更好地进行数学计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小学数学教师应当重视端正学生计算态度,让其明白计算是学好数学知识的重要基础,更是学生所应当具备的数学技能,培养学生计算能力应当贯穿整个数学教育的始终,因此,小学中高年级学生也不例外。与此同时,教师还应当重视引导学生养成良好地审题、书写、检查、打草稿的习惯,让学生面对数学计算题之时,能够做到仔细审题,正确对待题型中出现的每一个数字和符号,杜绝因马虎而出现计算错误。令学生养成打草稿的习惯,学生在打草稿之时计算一遍,将答案认真、工整的写在答题区域(此过程也是学生内心计算之时),写完之后还需要学生检查一遍,前后计算三遍,防止计算时出错,保证学生计算正确率的提升。
        (二)加强计算训练,培养学生计算思维
        数学运算概念、法则、定理是学生进行数学计算的重要条件,学生在计算过程中知晓相关算理是非常重要的。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加强学生的数学计算训练,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以巩固学生的学习基础,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和计算能力。《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算的基础,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有目的性的引导学生进行口算练习,促使学生形成计算技能,提高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
        比如,在教学“分数混合运算”一课时,为让学生能够利用方程解决与分数运算有关的实际问题,会利用画图分析数量关系,并找出相应的等量关系,且依据等量关系列出相应的方程,笔者在此过程中重视学生估算意识和口算能力的培养,以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如,笔者出示相关题型,具体如下:
        “华华家十月份用水12吨,比九月份节约了1/7,那么,华华家九月份用了多少吨水?”
        面对这样的题型,笔者要求学生运转思维能力,事先估一估九月份用了多少水,然后运用一定的方法进行计算,学生经过相应的探讨与分析之后,发现其中的等量关系,即“九月份的用水量×(1-1/7)=十月份的用水量; 九月份的用水量-节约的吨数=十月份的用水量”。利用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并进行相应的口算计算,即:
        (1)解:设九月份用水X吨
        (1-1/7)x=12
        6/7x=12     x=14
        (2)解:设九月份用水X吨
        X-1/7x=12    
        6/7x=12     x=14
        两种解题方法,学生需要在口算的时候说一说算理,1-1/7表示什么?乘x又表示什么?X-1/7x表示什么?通过讲述为何这样计算的原因,以此来锻炼学生的计算思维,让学生掌握解题步骤与思路,从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三)开展分层教学,培养学生计算能力
        每一位小学生都是个性鲜明的个体,他们之间存在着差异,这种差异表现在学习能力、思维水平等方面,教师要尊重这种差异。为有效引导各个层次学生进行计算训练,教师应当针对不同层次学生不同情况开展不同的计算训练,以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够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完成计算训练,同时还能得到一定的发展,让学生成为“伸伸手摘苹果”之人。比如,在教学“混合运算”一课时,为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实施分层教学模式,以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如C层次学生需要在“花店买花”这一问题情境中需要理解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并能够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要求;B层次学生需要在“花店买花”问题中,理解算理,掌握算法,顺势列出算式,并列出不同解题方法,尝试利用不同方法解决数学问题,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思维能力;A层次学生学习能力比较好,针对这样的学生,笔者引导他们在解决“买花”基本问题的基础之上,让其尝试提出新的问题,并进行相应的解决,以便在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基础之上,锻炼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使得该层次学生得到更好地发展。
        总之,学生计算能力和计算水平不是一朝一夕便可以得以提升的,教师需要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对学生的计算能力进行培养与提升,为学生今后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奠定坚实基础,促使其可以在数学道路上更行更长更远。
        参考文献:
        [1] 试论做好小学中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的有效策略[J]. 王利勇,潘金花.??学周刊.?2017(07)
        [2] 小学数学教材中算理知识的分布与呈现[J]. 罗静彦.??教学与管理.?2018(3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