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安青
温州市泰顺县育才小学 325500
【摘要】以行为径,多元整合。在初探“绿水青山”研学课程群建设策略的过程中,笔者在多年实践探索的基础上将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社会资源、学校资源、家长资源进行五个方面的联动整合。在抓实课程目标、课程建设、课程实施、成果呈现、实践反思、课程评价等六个方面的设计上,探索“行走课堂”课程群的建设策略。同时,实现在先行遴选、整合资源后,将课程建设分成知识科普型、人文考察型、体验实践型、文体康乐型、励志拓展型五个研学课程类型,实现学生自我凝练、人格塑造、素养升华,促进研学课程实现更深层次的价值。
【关键词】联动整合、递进式目标、研学任务单、课程类型、遴选整合、动态分享、静态展示、汲取、凝练升华
研而学之道,学而研之本。“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习近平总书记在统筹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作出的重要论断。为学校高效探索开展“绿水青山”研学课程群建设策略提供了坚实的背景基础。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常在思考如何才能准确把握该理念在教育教学中的丰富内涵与深远意义。如何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如何实现资源整合,如何校内校外实践相得益彰。就结合家乡泰顺“九山半水半分田”之地的特性,又结合家乡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省级生态县的特色。我们从号称“生物种源基库”、“绿色生态博物馆”的乌岩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从享有“神水宝地、天下第一氡”盛誉的承天氡泉,从“中国古廊桥乡”、“中国茶叶之乡”和“世界蜡都”等资源中汲取课程养分,为“探索五个课型,抓实六个设计”的“绿水青山”研学课程群建设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基础。
一、课程目标设计,传承之约
从2016年起,我们设计并开展了“绿水青山”主题研学课程,让学生在研学中,在绿水青山中广泛了解、探索、研究家乡各地的历史文化、人文地理、经济建设等内容。希望以增进学生对社会主义价值观的认同,从增强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从中汲取精神食粮进而种下为国家的繁荣进步做贡献的愿望种子。在课程目标的引领下,我们该如何规划和实施绿水青山研学课程群,切实做到以天地为课堂,以万物为教材,让学生能研有所学,学有所获。我们分别对应不同的阶段,设计了三个层次的递进式课程目标,具体如下:
(1)研学前的目标设计:通过组织师生在研学前广泛搜索、了解、深入学习家乡的优秀文化。再结合资料,提前深入了解泰顺的历史文化、人文地理、经济建设的研学任务单。
(2)研学中的目标设计:通过六个年级12个学期,分别开展郊、湖、泉、村、道、鸟、茶、俗、红、文、桥、石等12个具有鲜明家乡特色的研学主题。让学生在万紫千红的明媚春天或者硕果累累的秋天走进自然、亲近人文,陶冶情操。增进学生对社会主义价值观的认同,从增强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3)研学后的目标设计:通过开展静态、动态的“绿水青山研学 光阴留香”研学成果主题式分享会,为有个性、特长的学生搭建了展现自我的平台。提高学生们通过实地考察和亲身体验,在深入了解各种文化和生活方式之余,学会了搜集、整理、分析材料的能力。
二、课程建设设计,文化之约
在以上三个层次研学目标的引导下,我们根据小学六年12册,分别设计了12个研学内容。同时,将课程建设分成知识科普型、人文考察型、体验实践型、文体康乐型、励志拓展型五个研学课程类型。研学子主题、子目标分别如下:
三、课程实施设计,七性为径
以行为径,多元整合。研学课程的实施,具有明显的“七性”,分别是设问性、自主性、实践性、参与性、开放性、过程性和生成性。在将本土资源、社会资源、教师资源、课程资源、学校资源进行多方联动整合。经过不断实践的基础上,研学课程的实施经过了研讨、实践、总结、提升,形成了遴选整合资源、确定研学方式、制定实施方案、实施研学课程、形成成果分享的五大实施过程设计。课程实施过程中,需要更多多考虑细节,一切研学都建立在安全为首,组织、实施、监督、收尾等环节无缝对接,确保安全有序。所预设的研究预习单及研究方案操作性强。如:其中涉及到研学地的礼仪、环保意识、生命教育等内容的渗透。再如小导游队伍的建设也能让活动全面、高质。研学小记呈现如下:
记12月11日:一至六年级的学子们终于迎来了期盼已久的绿水青山研学活动。孩子们放下手中的书本,背起食物行囊,带上愉悦的心情,乘着宽敞的大巴,在交警和志愿者家长的用心护航下,踏上了研学之旅;孩子们的足迹遍布罗阳镇凤凰山、百丈镇飞云湖、雅阳镇氡泉、司前镇英士大学、三滩红枫古道、乌岩岭自然保护区;在那一个绿水青山研学周,育才学子们为各个研学点增添了一丝丝冬日暖色,一缕缕欢声笑语,一道道亮丽风景。
记12月11日:二年级学子开启了研学第一站--百丈镇飞云湖:徒步体育小道,行至飞云湖畔,小手牵小手,大步往前走,孩子们灿烂的笑容为波光粼粼的飞云湖增添了一丝光彩。
记12月12日:一年级学子迎来了研学第二站--罗阳镇凤凰山:俯瞰罗阳城区,写生冬日家园,孩子们眼中的家园是灿烂多姿的。同一天,三年级学子到达了研学第三站--雅阳镇氡泉:列队石径而上下,品味泉眼长新知,连云谷度假区里飘荡着孩子们的朗朗笑声,孩子们或翻滚于草坪之上,或齐聚分享美食,或奔跑于寻宝,或各色姿态乐于成为相机中的一道风景.......那样的开心感染着每一位在场的人儿。
记12月13日:四年级学子踏上了研学第四站--司前镇英士大学:集会里光大会堂,途经荷塘风景长廊,感受英士大学堂学习氛围,抢答知识问答赛,一天的活动,让孩子们对这庄严肃穆之地,有了更深的了解,也让他们对自己的学习生活有了些许期望。
记12月14日:五年级学子盼来了研学第五站--司前镇英士大学和仙居廊桥。恶劣的风雨阻挡了古道之路,随机应变显示了领导的预想神通。萧瑟冬风吹满地,满路冬色尽显底,诗词歌赋齐吟诵,欢声笑语绕桥边。冬日之美,在于用心体会。
记12月15日:六年级学子踏上了研学第六站--乌岩岭自然保护区:丝丝冷雨飘满身,满腔热情终不灭,朗朗笑声溢林间,心怀感恩永相随。孩子们的笑容,老师们的用心,家长们的陪伴,这一天,哪怕冷风习习,哪怕雨水湿了发,但育才学子的坚定不移之心让保护区变得更美了。随着六年级学子的安全归来,牵动人心的绿水青山研学活动完美落幕。
四、成果分享设计,学有所得
在实施在研学后,开展“绿水青山研学 光阴留香”研学成果主题分享会。分享会分为静态分享、动态展示两个部分同时进行:
(1)动态分享:可让各班学生代表到其它年段的班级中展示自己的研学成果。展示形式可选择可PPT讲解、小视频分享、情景剧表演、舞蹈表演。如再现了采茶姑娘的风姿的茶艺表演,便能增添了分享会的色香味。
(2)静态展示:彩绘采茶小斗笠、打磨光滑的泰顺石、图文并茂的作品等各色研学作品更是引人眼球,并都成为分享会中最有意义的教具。
五、实践反思设计,凝练升华
如最早开眼看世界的大家之一严复所言:“大抵少年能以旅游观览山水名胜为乐,乃极佳事。”通过绿水青山研学课程群的建设和实践,师生共同感悟研而学之道,学而研之本。不管是从一年级的小学生,到毕业班的大孩子。不论是诙谐幽默、严谨沉稳、声情并茂的动态展示,还是体现了较高的综合能力和素养的静态展示。如何将活动形式要多样化、操作要灵活化、主题要多元化、内容要开放化、主题品牌化仍需不断探索。当学生走进群山环抱、走进绿水中流、走进鸟语花香、走进山城小镇过程中,如何非正式学习环境下的研学策略,如何加强研学地和学校之间的沟通合作,如何将学习经历整合到学校课程还应该更加明确和具体。如此必然让学生体验到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巧夺天工的廊桥,错落别致的民居,稠密的穿山古道,八方移民杂居,以及别具特色的家族制度、地方民俗和乡土风情等。
六、课程评价设计,以学为根
研学的最终目标是为了“学”,故而在实施的同时,我们开始固化研学旅行成果、汇总研学成果,通过图文展板、汇编感悟文集、电子手抄报、研学成果主题分享(动态、静态)等多层次对研学课程进行系统评价。评价分为:过程评价和成果评价两部分组成。对获奖的学生和年段进行表彰,通过评价的环节实现学生自我凝练、人格塑造和升华,促进研学课程实现更深层次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