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俄发
四川省宁南县松新镇中心小学校
摘要:寓教于乐是素质教育中的基础目标,做好对其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能够有效改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为小学语文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带来助力。文章结合本人实践教学经验,在文中从兴趣激发、师生互动和游戏融入三个方面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工作的开展策略予以讨论。
关键词:小学语文;寓教于乐;课堂教学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改革当前教学模式,做好教育工作创新成为了小学语文教师的主要工作目标。在这种教育目标的影响下,寓教于乐目标占据了小学语文教育工作的主要指导地位。所谓“寓教于乐”就是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快乐,从而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促使他们将更多的时间、精力放在学习中,由此来完成对学生良好学习观念和习惯的培养。
一、做好导入阶段的兴趣激发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想要实现对寓教于乐目标的应用,就必须要先坐好对学生兴趣需求的了解,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教育工作的设计。从课堂教学行为的活动属性角度来看,导入阶段主要负责学生的兴趣激发和思维引导,教师可以在此环节中融入一些趣味元素或者进行具有创新性的教育设计,为接下来的教学工作开展做好铺垫。
例如在进行《母鸡》一课的教学之前,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我就先与学生进行了互动游戏,让他们分别去模仿小鸡、母鸡和公鸡的叫声,看看三者之间有什么区别,并让大家一起评判哪位同学的模仿最像。在此基础上,我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播放了小鸡、母鸡和公鸡的叫声,帮助他们了解和区分不同的叫声。在此基础上,我会提出“小鸡、母鸡和公鸡分别在什么时候叫”的问题,让学生根据他们的自主认知回答问题,由此引出“母鸡在下蛋后会‘咯咯哒’的叫个不停”,由此完成对课文内容的引导,让学生可以在获得良好导入体验的同时,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铺垫。又或者在进行《画杨桃》的导入时,我按照课文中的内容在讲台上摆了一个杨桃,让全班同学进行临摹。之后,我会随机展示同学们的画,其中就有与课文中同一位置学生的画,让学生对他的“五角星”产生怀疑,由此构建起具有争议性的课前导入环境,让同学们可以在这种状态下进行课文的学习,看看这名同学画的到底对不对。
二、加强教学阶段的师生互动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想要实现对寓教于乐目标的实现,就必须要发挥出自己的引导作用,通过科学、有效的方式与学生进行互动,让他们在自己的辅助下更好的完成语文知识的探究,并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进一步完成对学生的语文素质培养。
受素质教育的影响,教师在与学生进行课堂互动时,必须要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将课堂主权转移到学生身上,让他们可以获得良好的互动体验,并进一步完成对语文知识的探究性学习。例如在进行《两小儿辩日》的教学时,为了提升学生的课堂学习体验,我就针对课文中所提到的“日始出时去人近,二日中时远”、“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的两个观点,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讨论。讨论过程中学生可以随意发表自己的看法,但要做到有理有据,由此实现将学生化身而课文中的“小儿”进行辩日。在学生完成辩论之后,我会对他们进科普,让他明白太阳离地球的距离与大小、冷热无关,让他们在完成语文知识学习的同时,也可以获得天文学习知识的进步,为他们的全面素质构建打下良好基础。
三、实现训练阶段的游戏融入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做好课堂训练阶段的游戏融入是提升学生学习体验,实现寓教于乐目标的最有效方法。对于教师而言,我们在课堂当中不仅要做好对学生的知识教育,还必须要观察他们的状态,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并以此为基础进行课堂训练的设计,帮助学生完成已学知识的巩固。游戏作为学生最喜欢的娱乐方式,将其应用到小学语文课堂训练环节中,能够有效实现对学生学习兴趣的调动,并让他们在游戏中完成对语文知识的强化记忆。例如我会经常在课堂训练阶段设计成语接龙、汉字英雄等游戏,由此来进一步强化学生对知识的学习效果。以“汉字英雄”为例,我会随机展示几个偏旁部首,学生需要将这些偏旁部首组合成一个汉字,看谁能够用时最短完成正确作答。在这种游戏模式下,学生不仅可以获得趣味学习体验,还能够完成对汉字的强化记忆,寓教于乐教育目标由此得以实现。
总结: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做好对寓教于乐教育理念的有效应用,不仅可以改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环境,还能够提升学生的课堂学习体验,这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素质教育目标带来了重要助力。在实际工作中,为了保证寓教于乐理念的有效应用,教师必须要先了解学生的综合水平,并以学生的兴趣为切入点,进行教育工作的设计,真正实现学生兴趣需求的满足,完成对他们的语文知识教育。
参考文献:
[1]张丽,范艳娜.寓教于乐:趣味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0(19):83.
[2]顾婷.寓教于乐:趣味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小学生作文辅导(读写双赢),2020(0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