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东梅
黑龙江省海林市柴河林业局第三小学 157131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就低年级语文而言,新课标教材识字量较大,课文篇幅多数较长,于是朗读的指导显得尤为重要。日常教学中,常发现有学生“小和尚念经”地读,或者假读、懒读、唱读,因此,提高学生的朗读情趣,让孩子们有兴趣地读,有收获地读,有思考地读,已经变得十分必要。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有效地利用课堂40分钟培养学生朗读呢?我做了以下尝试:
一、合作朗读,激发语趣朗读需要浓厚的兴趣铺路。
朗读能力是学生整体语文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朗读是学习语文行之有效的方法。当很多学生只张嘴却不发出声音,或者干脆光看书不出声时,多数是对朗读没兴趣。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字词不熟悉、对该课文内容没兴趣,等等。此时朗读应如何落实呢?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激发朗读兴趣,在教学中可以采用全班合作读课文的方法,即“按标点停”或“每人一句”。通常以老师的口令来决定从哪里开始到哪里结束,有时每人可以轮到两次,有时只有一次。朗读时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能错读、漏读、多读、回读,并与前面的同学保持朗读和感情的连贯。朗读结束后请大家小结自己的朗读,纠正错读、漏读等问题,表扬读得认真、听得认真的同学。较长的课文通常采用“按标点停”的方法,以节约课堂时间;普通长度课文采用“每人一句”的方法。很多学生对这种读法感到新鲜,有时轮到自己的是很长几句,有时却只有一个字,爱表现的同学心里盼着轮到自己的长一点,不善言谈者则希望越短越好。于是每个人都很认真,即使是在别人读的时候,也很专心地盯着书本,而且从头到尾都很专注,读得自然就好。学生对朗读的兴趣自然就越来越浓,连那些平时不爱听讲的学生也会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对于教师来说,给了每个学生展示的机会,可以让每个孩子至少发言一次,这并不是每堂课都能做到的。通过学生的读,可以间接检查大家预习的情况,可以发现每个孩子朗读中存在的问题。而且在学生专心看每一个字、每一个标点、每一句话时,对字词的识记、标点符号的使用有很大的帮助。学习语文不正是从字词句点开始的吗?对朗读的兴趣不正是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吗?
二、对比朗读,强化语感朗读需要多读来搭桥。
反复朗读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的思维更加连贯,能锻炼语言能力,规范朗读技巧。“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足以说明多读的好处。学习语文,语言的感悟是十分重要的,同样一句话停顿不同,重音不同,表达的意思也就不同。
小学生的朗读经常一字一顿,或者无停顿地连续,或者自由停顿而读破句,这些都是朗读中出现的错误现象。如,“我们的祖国/多么伟大!”,学生一字一顿读成:“我们的/祖国/多么/伟大!”或者中间不停顿一口气读完,这时,我们就要让学生知道“词”和“短语”的概念。但是跟一个学龄初期的孩子谈“短语”,显然是不合适的。比较是人们认识事物的重要方法之一,我们就让学生自己读,自己去感悟语言。同样一句话,让不同的学生读,然后请全班同学评价,谁读得听起来最舒服,最有感情,然后请大家像他那样读一读。如果出现长句,学生把握不好时,教师也可以参与朗读,请大家评价。
三、激情朗读,品味语句朗读需要激情为阶梯。
朗读的激情,包括语速的快慢、语调的抑扬顿挫。学生能用合适的语速、语调朗读课文,意味着他们对课文的理解有了一定的深度。一般来说,故事类的文章朗读,高兴时用高昂的语调,悲伤难过时用低沉的语调,激烈的场面描述语速快一些,自然的叙述语速平缓一些。抒情写景类文章的朗读,则以好词好句为重点,用欣赏的态度,感受语言的气韵和美感,用自己的朗读揣摩出课文中语言文字的精妙,从而达到学习、积累和运用语言文字的目的。鼓励学生大胆地按自己对文章句子、词语甚至某一个字的理解来朗读,想带表情就带表情,想加动作就加动作,想站就站,想坐就坐,注意语速的快慢和抑扬顿挫,读给全班同学听,听完朗读后,请全班同学谈感受,从他的朗读中听出了什么。可以说说听到的好词好句,也可以说说表达的某种情感。如,《秋天的雨》一课,学生们用边朗读边做动作的方式表达“橘子、柿子你挤我碰,争着要人们去摘呢!”一句,“你挤我碰”的意思一目了然,学生很容易就发现,橘子、柿子根本不会动,作者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体会到拟人修辞的生动之处。
四、真情朗读,感悟语文朗读需要情感做翅膀。
一篇优秀的作品,它凝聚了作者的灵感、激情和思想;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情感、情趣和情操,影响他们对世界的感受。读通课文,读懂语句,理解内容最终都是为表达情感服务的,一篇没有思想的文章是空洞的,一位没有思考的读者是肤浅的。只有用心读过、思考过,回归到现实生活中,才能在朗读中读出真情实感。学生虽然年纪尚小,但他们都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如,《和时间赛跑》一课,课文有丰富的故事,语言精辟富有哲理,对教育学生很有价值。教学中要让学生理解的内容,就是让学生知道时间一去不复返,要珍惜时间。可是如何让学生体验作者失去外祖母的伤心,感受作者因失去时间而感到的心痛,从而在内心深处喷发出爱惜时间的思想呢?想象结合实际是最好的办法,我鼓励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再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想象外祖母生前和作者会发生些什么事。请学生回忆自己过去的经历,有什么事情值得你怀念,可能再发生一次吗?挖掘学生的生活体验,与作者产生共鸣,体会作者的感受,在朗读中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语文就是这样来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最后再回归到生活。让学生结合自己真实的生活体验来体会作者的灵感、激情和思想,快乐的、伤感的、拼搏的,让语文指导学生的情感和生活,这不正是语文的最终目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