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丽
广西柳州融水镇小荣村小学,广西 柳州 545300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为了锻炼学生的思维,巩固已学的知识,教师会通过习题或是例题的训练来加强学生学习。然而,学生在做数学习题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共性的问题,即针对某一些题型,大多学生计算出错的几率很高,其主要原因有来自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或者是没有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也或是学生之间的差异所导致,如学生的思维定式、逻辑性不强等原因。总之,对于小学生出现的易错题,教师要从实际出发,对学生出错的原因进行具体的分析,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干预和引导,帮助学生消除可能出现的错误隐患,走出易错的泥潭,并在知错、防错的过程中提高学习效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解题;易错题;成因;对策
引言:
在小学阶段的教育过程当中,数学是极为重要的基础学科,加强小学数学教学,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对于学生将来的学习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学生学习数学主要通过习题解答和做题训练来完成的,学生在做题的过程当中,难免会出现错误,其实,出现错误是正常的,但是最重要的是,教师要对易错题进行分析讲解,对学生的错题成因以及纠错策略进行科学有效的指导。只有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奠定好学生的数学纠错意识,才能在以后的学习中更顺利,让学生更加牢固的掌握知识,错误得到更好的纠正。这样才能在小学数学的学习过程中避免题海战术,节省更多的时间,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
1.小学数学解题出现错误的原因
1.1学生数学基础薄弱
之所以在进行数学问题解答的过程中出现错误,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学生本身的数学基础较为薄弱。数学是一门具有一定抽象性的学科,对于正处于智力发育阶段的小学生来将,在理解的过程中就会面临一定的困难。想要帮助小学生解答数学易错题,并且从中逐渐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就需要教师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打好数学学习的基础。
1.2学生身心限制因素
小学生的身心没有发育成熟,这导致他们在做题时容易出现错误。比如,在做题中,学生会因为没有正确审题,出现思维定势,从而出错。一些教师会告诉学生,在解题时要认真审题,特别是有些数学习题容易出现错误的关键词。然而,教师却发现即使反复提醒,学生还是会犯类似的错误,并且我们会发现,学生不能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如果教师布置的同类型作业较多,学生的内心便会产生烦燥的心理,在做题时,学生容易粗心大意,犯下解题错误。
1.3数学解题习惯不正确
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来说,其教学内容较为基础,小学生本身的智力水平也没有完全发育,所以接触到的数学问题也并不会太过于深入,小学生都能够进行相应的理解,但是之所以会出现计算错误,归根结底就是解答数学问题的习惯不正确。在进行数学问题解答的过程中,需要进行相应的分析、计算以及作答,无论是哪一个步骤的失误都会导致最终的错误,因此培养良好的数学解题习惯,是小学数学易错题最主要的应对策略。
2.小学数学解题出现错误的对策
2.1抓好学生的数学基础
学生解题出错的根本原因是学生本身的数学基础较为薄弱,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抓好学生的数学基础,在解题指导中,教师要从数学概念、定义判断源头抓起,加深学生对数学概念主客体及其关系的印象,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深入挖掘数学原理、公式,真正实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能够精准利用概念去辨别对错,这是减少学生错题发生率的重要手段。例如,正反比例关系的判断一直是学生错题的高发点,关于正比例与反比例的关系中,数学老师应当从定义上引导学生,正比例是指一个量变化另一个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比值一定,那么其便是正比例关系。反比例是指两种相关联的量,如果这两种量对应的两个数的乘积一定,那么就称为反比例关系。将正反比例关系对一个对比,引导学生发现二者都是比例关系的共同之处,都是因一个量的变化,另一个量随之变化,学会发现辨别二者的不同之处,一个是比值是定值,一个是乘积是定值。从比较分析的角度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开动脑筋去思考、去发现。有些学生尽量理解定义,但是在具体做题时并不能够有效地运用起来,尤其是在判断题中往往容易出现因混淆概念而犯错的情况。例如,在具体上判断时,比如说判断圆的面积与半径成正比例?这个判断是错误的,应当说的是圆的面积与半径的平方成正比,这才是对的,因为这里的两个量的比值说的是圆的面积与半径的平方,而不是半径本身。这里还警示着数学老师除了要加强数学概念定义主客体及其关系的引导传授,也要注重主客体角色定位的指导针对性与科学性,推动数学概念引导的细致化、精细化。
2.2注重习题的分类整理
由于小学生身心发展的限制,使得广大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学生在做题时容易粗心大意,不认真审题,不做检查等,导致了很多出错,基于此,教师要善于多学生的错题进行分类整理,对不同错题进行科学的划分,这样有助于指导学生改进错误,提升学习效率。怎样来整体错题,需要从科学分类入手。针对相同类型的错题进行归类。在数学习题训练中,一些学生在解题时出现的错误具有相似性。如一些题目在解题时,因为粗心,未能兼顾细节,导致所问非所答。如对于图形的认识,往往将侧面的平面图形归置于正面图形。错题整理时,要对学生解错的原因进行分类。通常有粗心、知识点混乱、解题思路不准确、计算错误等。对不同的错误原因也要进行总结,分析学生的表现,提出规避建议。如在笔算除法中,一些学生因不会估算商而导致解题错误。对此进行归类,分析估算商的一般方法,并展开相关习题的训练,让学生能够掌握估算商的方法,减少解题错误的发生。在面对学生错题时,整理错题分类,除了关注错题、错因、题型外,还要挖掘错题背后的方法不当问题。如果对于数学题,因为方法不正确,就可能带来错题。如在学习约数、倍数时,很多学生对“质数”、“奇数”、“偶数”、“合数”等概念混淆,一解题就出错。围绕学生对相关数学概念的搞混问题,在错题整理时,要加强概念的解析与对比,让学生全面、深刻理解数学概念,避免再出错。
2.3培养学生良好的解题方法
数学学科的学习不同于其他学科,单纯的背诵也许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有一定的作用,对于数学学习来说,必须要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和思路,要有缜密的逻辑思维能力,还要有大量做题所积累的经验,才能保证解题过程中的高效性。上文中提到,教师有必要引导学生在数学课堂中学会题目的归纳和总结,及时整理自己出现的问题,时刻提醒自己将前面的经验总结起来进行自我提升。另外,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当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这样在实际的易错题解答过程中,就能够有效地提升解题效率。教师可以让学生对题目内容进行仔细的分析,并且根据分析得来的相应内容,来进行计算,从而解答数学易错问题。在计算的过程中,根据具体的内容来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在进行一些较为简单的计算过程中,教师就可以使用口算的形式来进行,节省计算的时间;在进行一些复杂的计算过程中,就需要通过笔算来进行辅助,提升计算的精准度。通过不同计算方法的合理使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将数学易错问题进行解答。
3.结语
美国教育家杜威指出:“真正思考的人从自己的错误中吸取知识比从自己成就中吸取的知识更多,错误与探索相结合,才能孕育出真理。”因此,教师应当重视小学生的习题错误纠正,及时帮助学生发现学习中的坏毛病,在纠正学生错误的同时引导学生不要犯相同的错误,为以后的深入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贺菊香.对学生易错题提前干预的策略研究[J].读写算,2019(06):98.
[2]金达坤.探讨小学数学教学错题的利用[J].新智慧,2018(34):105.
[3]李春红.刍议小学数学错题本的有效利用[J].知识窗,2018(1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