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如何提高小学数学素质教育

发表时间:2021/5/1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2月第4期   作者:孙利
[导读] 新课程下数学课堂教学把素质教育贯彻于小学数学教学之中,
        孙 利
        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县达里巴乡中心小学 吉林 松原 131116
        摘 要:新课程下数学课堂教学把素质教育贯彻于小学数学教学之中,使数学教学成为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服务,是当前数学教学改革的中心议题。学生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积极思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的素质在主体发挥的过程中得到提高。
        关键词:新课程;小学数学教学;素质教育
        新课程的小学数学教学更注重数学品质的培养和数学能力的提高,在这新的台阶上,小学数学教师面临着一个新的课题一如何“渗透数学思想,掌握数学方法。从而走出题海误区,实现素质教育的转轨。
一、重逆向思维打破思维定势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数学思想是对数学知识与方法形成的规律性的理性认识,是解决数学问题的根本策略。数学逆向思维方法是解决问题的手段和工具。教师充分利用数学的这种功能,把思维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在教学中,尤其要注重培养学生良 好的思维品质,使学生的思维既有明确的目的方向,又有自己的见解;既有广阔的思路,又能揭露问题的实质;既敢于创新,又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二、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动机培养学生数学能力
        数学教学具有很强的教育功能,它不仅对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极其有利,而且对加强学生的心理 素质,培养学生健康情感、坚忍不拔的意 志、良好的性格特征和自尊、自强、乐观、 进取的精神也有积极的作用。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主要表现在对学习兴趣的动机、良好的意志品质的培养两个方面。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使人的各感官、大脑处于最活跃的状态,能 够最佳地接收教学信息;浓厚的学习兴趣,能有效地诱发学习动机,促使学生自觉地集中注意力,全神贯注地投入学习活动。在数学教学中,通过介绍我国在数学 领域的卓越成就,介绍数学在生活、生产和其它科学中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学好 数学的动机。通过设计情境,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发现,让学生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和发现的快乐;运用适当的教 学方法和手段引起他们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从而培养他们对数学感到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注意对学生意志品质的 培养和训练,注意力的培养、长期反复思考同一问题的意志品质的培养、独立思考精神的培养等。一道数学应用题是否都有素质教育价值.教学实践表明,好的应用题对 培养学生能力、形成科学观念大有益处,它 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情感教育的内容,培养学生情感,情绪智力,则是素质教育的内容之一另外,一题多变,加强思维发展,培养思维的创造性。使学生形成不怕困难、坚忍不拔、 刻苦钻研、顽强拼搏的优秀品格。
三、重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培养提 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教师妥善于选择具体题例,创设问题情境,精细地诱导学生的求异意识。对于学生在思维过程中时,不时地出现的求异因素要及时予以肯定和热情表扬,使学生真切体验到自己求异成果的价值。对于学生欲寻异解而不能时,教师则要细心点 拨,潜心诱导,帮助他们获得成功,使学生渐渐生成自觉的求异意识,并日渐发展为稳定的心理倾向,在面临具体问题时,就会能动地作出“还有另解吗? ”“试试看,再从另一个角度分析一下! ”的求异思考。只有在这种心理倾向驱使下,那些相关的基础知识、解题经验才会处于特别活跃的状态,也才可能对题中数量作出各种不同形 式的重组,逐步形成发散思维能力。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能别出心裁地提出新异的想法和解法,这是思维独创性的表现。

尽管中小学生的独创从总体上看是处于低层次的,但它却蕴育着未来的大发明、大创造,教师应满腔热情地鼓励他们别出心裁地思考问题,大胆地提出与众不同的意见与质疑,独辟蹊径地解决问题,这样才能使学生思维从求异、发散向创新推进。如解答“某玩具厂生产一批儿童玩具,原计划每天生产60件,7天完成任务,实际只用6天就全部完成了。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生产多少件玩具? ”一题时,照常规解法,先求出总任务有多少件,实际每天生产多少件,然后求出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生产多少件,列式为60X7 - 6-60=10(件)。而有一个学生却说:“只须 60-6就行了”。他理由是:“这一天的任务 要在6天内完成所以要多做10件。”从他的回答中,可以看出他的思路是跳跃的, 省略了许多分析的步骤。他是这样想的:7 天任务6天完成,时间提前了1天,自然这一天的任务(60件)也必须分配在6天内完成,所以,同样得60 + 6=10,就是实际每天比计划多做的件数了。毫无疑问,这种独创性应该给予鼓励。独创往往蕴含于求异与发散之中,经常诱导学生思维发散,才有可能出现超出常规的独创;反之,独创性又丰富了发散思维,促使思维不断地向横向与纵向发散。
四、以动手实践为主教授新知识
        数学教学内容与其他科目有所不同,对小学生来说更为抽象且难以理解,为了更好的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教师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活动游戏、动手实践、合力操作等相关教学活动,让学生发现解决问题存在很多方法,鼓励学生发散思维、自主探索,从而形成自身的知识体系,从而达到温故知新的效果。比如在讲解《梯形面积公式》推导过程时,教师可以采用转化思维进行教学,初始阶段可以让学生以分组的形式改造梯形,让它改变成学生熟悉的几何图形来算出它的面积,从而推导演变出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操作过程中学生会发现:(1)梯形可以剪成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2)两个同样的梯形能组成平行四边形;(3)梯形能剪成两个三角形和一个长方形等等,在动手剪贴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面积的组成,与教师枯燥乏味的板书讲解相比,由学生自主探索得出结论更能加深学生的印象和理解,引导学生养成自主探索思考的数学学习习惯,从而有效提高数学教学效率。
午、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开拓创新
        小学数学教师在依据数学理论基础知识进行数学活动设计时,要注重设计可以应用性、开放思维性、综合性较强的情境或者练习活动,让学生在应用中理解新学知识,巩固旧知识的同时形成数学技能。与此同时在互动过程中能够发现学生在观察、理解和应用新知识时存在的问题,教师可以根据以上现象有计划和针对性的创新教学,降低错误率,提升课堂教学水平。比如在讲解《统计》这一教学内容时,首先教师可以设置与之相关的生活情境和问题情境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带动学生积极主动收集数据并统计结果,体会学习实践的兴趣所在,从而更好的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准备。其次鼓励学生全心投入到游戏、小组统计等活动中:确定统计主题,寻找数据、收集整理数据、讨论分析数据,得出结论,交流评价中改进;最后再感受其中的过程加深对数学的理解,将统计观念和实际应用相结合,逐步发展和提高数学思维。教师要观察学生的活动参与情况,及时给予改进建议和指导,让学生在活动中更加活跃和自信。除了教师提出的统计活动外,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多在生活中开展统计,为学生提供与生活关系密切的统计表,比如“社区居住位置统计表”,“一周饮食统计表”等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
        总之,新课程下小学数学教学过程就是一种交流过程。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理解自己的学生,且教师也能被自己的学生所理解,形成教者与学者的心理沟通,那末教学过程 不会是个极度紧张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 程中将会有更多的机会去实施自己的教学策略,达到预定的小学数学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齐丹.论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推进小学数学素质教育[J].才智,2013(19)
[2]柳军民.浅谈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快乐教学[J].吉林教育,2011(04)
[3]于淑萍.浅谈新课改下的小学数学教学[J].中小学电教(下),2011(05)
[4]闫东霞.浅谈新课改下的小学数学教育 [J]学周科, 2011 (15)
[5]蔡翠峰.小学数学课如何进行教学创新[J中国校外教育, 2007 (0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