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基于新课改的教学思考

发表时间:2021/5/1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2月第4期   作者:向联明
[导读]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先后提出了新课程改革政策与素质教育理念
        向联明
        山西省长治市潞州区大罗学校   山西 长治046000
        摘要: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先后提出了新课程改革政策与素质教育理念,以期能够促使学生通过学校教育实现综合能力的提升和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随着新课改的持续深入和逐步推进,在现阶段的学校教育中提高教学质量,强化教学效果便逐渐成为了需要教育工作者着重探讨的教学课题和力求实现的教学任务。而小学道德与法治作为一门培养小学生道德素养和法治观念的教学学科,对学生的成长与发展重要的促进作用,但由于一些主、客观教学因素的影响,现阶段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尚未达到新课程改革的教学要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也无法得到保障。为此,本文首先揭示与阐述了影响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效率的因素,其次探讨了在新课改背景下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效率的策略与方法。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 新课改 教学实践
一、影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效率的因素
(一)学校因素
        虽然在新课程改革政策的强调下,已经有很多小学学校逐渐意识到开展道德与法治的重要意义,但观察我国目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开展现状可以发现,仍有部分小学学校存在重视主科教育,轻视副科教育的问题。并且由于道德与法治学科并非是一门考试课,这就导致了有一些小学学校为了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默许语数英等任课教师占取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课时进行授课。总而言之,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可以归结于学校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视度不足。
(二)教师因素
        教师的教学方式是影响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效率的主要因素。小学道德与法治是一门与学生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但大部分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正式的授课过程中,往往只注重了理论知识的传授与讲解,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与应用上也倾向于教师单方面的讲授,这种教学模式不但没有体现出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科特点,也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严重违背了新课程改革政策所倡导的“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三)学生因素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普遍处在7~12周岁的年龄区间内,其认知能力与思维能力较弱,自控能力与自制能力较差,这就导致了小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往往不能快速的调整好学习状态,进入课堂、融入课堂。并且,当教师的教学方法较为单一、教学氛围过于沉闷时,小学生便会缺失一定的学习兴趣,从而严重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因此,若想有效的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教师就必须树立起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念,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为教学出发点,并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科学、合理的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二、在新课改背景下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的策略与方法
(一)精心设计课程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课程导入环节是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前提条件和重要基础,因为小学生具有注意力不集中的年龄特点,因此,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就要精心设计一个生动、有趣的课程导入,在正式授课之前就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当中,帮助学生调整学习状态,更快、更好的投入到课堂学习当中。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设备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性格特征,为学生创设一个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课前导入环节就能够对知识形成一个初步的认知和了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教学效率。
        例如,在学习“爱护地球,共同责任”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地球海洋污染、空气污染等影像,并适当的插入环保歌曲,利用这些触目惊心的环境问题影像,来导入教学内容。通过这种方式,不但能够调动学生视、听感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够让学生在课前导入环节中对地球环境问题形成一个初步的认知,从而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提高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课中互动教学,给予学生快乐的学习体验
        课中教学是决定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决定性因素。在新课程改革政策下所开展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着重关注了学生在课堂中的情感体验和综合能力,因此,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正式授课的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交流与互动,可利用游戏教学法,在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同时,让学生获得快乐的学习体验,并让学生在兴趣的作用下,内化知识,强化学习能力,从而打造高效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
        例如,在为学生讲解法律知识时,教师可在课堂中组织学生玩角色扮演游戏,让学生分别扮演法官、审判长、被告、原告以及观众等,并让学生利用教材中的案例模拟法庭审理案件的过程,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掌握法律知识,认识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道理。
(三)课后注重反思,构建多元化教学评价体系
        课后的反思环节是总结课堂教学,评价课堂教学效果最有效的教学途径。因此,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课后的反思与评价。及时要转变以往那种教师主导的教学评价思想,而是要将教师评价、学生评价以及互动评价三种评价方式有机结合起来,构建一个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体系,促使学生在多元化教学评价中得到综合发展。除此之外,教师还要注重学生对教学的反馈,针对学生所反馈的有效问题,及时的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从而进一步的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效性。
总结:
        综上,若想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有效的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教师就必须端正自己的教学思想,树立以生为本的教学观念,并且要具备较高的教学能力,灵活、合理的将现代教学策略和教学手段运用到课前导入、课中授课以及课后反思与总结三个教学环节当中,促使课堂教学具有连贯性和可操作性,从而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效性,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素养和法治观念。
参考文献:
[1]刘吉兰.小学高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 ——基于新课改的教学思考[J].课堂内外·教师版(初等教育),2020,(1):14.
[2]闫平,刘志平.浅议小学高年级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策略[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20,36(11):78-80.
[3]仲维增.信息技术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及应用实践[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20,(19):156. DOI:10.12219/j.issn.2095-4751.2020.19.156.
[4]诸葛育敏.小学道德与法治实践性教学策略探析[J].考试周刊,2020,(92):101-10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