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本创作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发表时间:2021/5/1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2月第4期   作者:张碧云
[导读] 绘本,对于绝大多数的青少年儿童来说都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读物
        张碧云
        北京学生活动管理中心 美术教学部
        摘要:绘本,对于绝大多数的青少年儿童来说都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读物,阅读绘本,不仅是对知识的了解,更是一种综合素质的提升。绘本创作,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他们可以通过文字和图画的结合,来表达自己内心中的所看所想、所感所悟。也是语文、科学、自然、美术等多学科多领域的融合。鲜明的文化特点相当于绘本的标签,在我们的绘本创作教学中,重视立足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特别是北京文化元素,使学生创作的作品能够继承和发扬我们的民族文化、京味儿文化,更好地做到“讲中国传统故事,绘民族传统文化”,依托北京学生金帆书画院展开教学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不断地探索和发现,力求形成更加系统化、专业化、创新发展的绘本创作教学理念。
        关键词:绘本创作 教育教学 传统文化 北京文化 实践活动

一、关于青少年儿童绘本的研究现状
        绘本,即图画书,是由多幅图画组成的书,指一类以绘画为主,附有少量文字的书籍,具有内在的联系性和逻辑性。真正好的绘本作品,不仅仅是孩子们喜欢看,它能从中传递出更直观、更深刻的感知意义,是大人们也喜闻乐见的作品。绘本不仅是讲故事,学知识,而且可以全面帮助孩子建构精神,培养多元智能。二十一世纪,绘本阅读已经成了全世界儿童阅读的时尚。而自己创作绘本,更是对孩子们综合能力提升的锻炼。我们秉承“寓教于乐”的的宗旨,利用绘本的功能及优势作为教学媒介,激发儿童视觉、听觉和思考空间。
        中国传统美学融入当下大众文化,对于我们的生活、工作、创作、教学等都有着极大的影响。我们越来越多地去追求中国传统美学中的“黑白相生、象外之象、味外之旨”的审美意趣,但在传统文化的具体知识了解和内涵认知上,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具体到教育教学活动中,我们要深入地去思考,何如引导学生更深刻地了解传统文化、民族文化、北京文化、民间艺术等,并且把所学知识运用到自己的绘本创作中,从而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使我们的优秀文化在世界之林中巍峨屹立。本文将立足于传统文化的融入,探究绘本创作教育教学实践发。
        
二、中国传统文化在青少年儿童绘本创作教学中的表达与应用
        在青少年儿童的绘本创作教育教学中,逐步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立足于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是我们当下认真思考并实践的目标。中华文明博大精深,魅力非凡,适合绘本化的文化形式不计其数,故事内容、文字表达、人物形象设计、绘画技法、书籍装帧等等,无一不展现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绘画技法高低只是一方面,它能够代表学生的基本功水平和对画面的把控能力,而内容才是决定绘本创作多维度的体现。
(一)传统节日、民俗
        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人们在节日中增长知识,受到教益,又有助于彰显文化、弘扬美德、陶冶情操。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元宵节等等,每一个节日,都有着其独特的节日文化。
        越来越多以传统节日为题材的绘本应运而生,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便是获得“丰子恺图画书奖”的作品《团圆》,通过其形象的图画,配以少量文字,使读者深刻地感受到了春节时家人们团聚在一起浓浓的亲情、家庭的欢乐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我们的学生作品中,也不乏表现传统节日的绘本作品,如《二十四节气》,学生通过课前上网查阅资料、课堂交流分享、课后实际操作,以二十四节气中的饮食文化为题材,通过24张绘本,详细的介绍了其相关知识,很有效地起到了普及知识、弘扬文化的作用。
(二)神话传说、民间故事
        中国民间故事蕴含着英雄主义、乐观主义、人道主义等崇高的思想与美德,给人以知识、教诲、鼓舞和希望。对青少年读者来说,阅读中国民间故事,对传承民族文化、启迪智慧、拓宽文化视野有着积极有益的作用。
        例如《神农尝百草》、《女娲补天》、《花木兰代父从军》等等,这些神话传说、民间故事,都给我们一代又一代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每个孩子对于传说故事,都有着自己脑海中的印象,他们可以给心目中的英雄人物定义,可以在画纸上轻松地画出他们想象出来的形象,编创出故事新篇,甚至赋予他们更多的超能力和情感,这些都是孩子们独特的思维观点。我们作为老师,要起到一个正确的引导启发作用,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在绘画技法上给予一定的示范和辅导,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感知力,从故事内容到文字编辑、从形象设计到绘制画面、再从装帧设计到电子出版物,每一步都在老师的引导下由学生独立完成。从这些故事里,我们可以看到勤劳、善良、勇敢、团结、忠诚、孝顺等优秀品质,也可以看到丑陋、自私、贪婪等邪恶现象。通过绘本创作的实践过程,力求学生在受到启迪的同时,也能学会真、善、美、友爱、宽容、无私和坚强。
(三)地域传统文化特色——北京文化的渗透
        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有着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底蕴,每一个地域都有其独特的文化特色。西藏虔诚而神秘、新疆能歌而善舞、内蒙热情而好客、苏杭温柔而典雅......
        我们生活的城市——北京,更是有着它独特的文化内涵。作为五朝古都,而今的首都,它的文化既是独一无二的,又是包容万象的。四合院、胡同、京剧等都可以作为我们创作绘本的题材。作家林海音的《城南旧事》一书,由水彩画家关维兴作插图,把北京南城的胡同、骆驼队、童年小伙伴、夹竹桃等景象表现得淋漓尽致,给孩子们留下了深刻的童年记忆。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建设进程的推进,北京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文化元素融入,北京文化,已经并不仅仅表现在这些我们耳熟能详的传统特色上,也体现在它的包容和汇集上。作为生活、学习在北京的孩子们,不管故乡是哪里,都对北京有着一种独特的情感。我们的教学活动中,特别重视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生活,从身边小事出发,关注社会热点,爱北京,画北京,把我们生活的城市从不同角度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会绘本的方式赋予我们热爱的北京更多的情感。
        
三、以实践活动为例,探索绘本创作教育教学中的的中国传统文化体现与创新发展
        发挥校外教育“活动育人”的优势,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是我们尝试青少年儿童绘本创作教学研究的极大优势。充分利用北京丰富的社会文化资源,带领青少年走进社会,感受文化,注重不同题材传统文化教育模式的总结和研究,做到既符合学科教学的一般规律,又体现传统文化教育的特色规律。学生通过课堂与实践相结合,以绘本创作的方式,完成了大量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征的优秀作品。


(一)例举《景泰蓝的故事》绘本创作
    依托北京学生金帆书画院(北京学生活动管理中心美术分院)的日常社团活动,教师参与工作坊培训,了解景泰蓝历史发展文化及制作工艺,带领学员参观北京市珐琅厂,亲自体验景泰蓝制作工艺,与老艺人深入交流。小学员们积累了大量素材,用笔记本记录下有关景泰蓝的历史文化及老师傅的心得体会,并且认真地临摹传统装饰纹样。其中张洛溪同学创作的《景泰蓝的故事》以景泰蓝手工艺人后代的视角,带领外国小朋友一同来到故宫参观景泰蓝展览,希望不同肤色、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小朋友能够把我们国家的精粹带到世界,让世界各地的小朋友都了解我们的景泰蓝艺术。
        随着此项活动的开展,学生不仅增长了北京非遗文化知识,体验了非遗制作工艺,更对北京城市文化产生了更加浓厚的情怀。
(二)教育教学实践活动成果
        1.实践活动
        美术采风是培养美术人才的专业实践活动,是提高美术专业学习理论、实践相结合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可以充分引导学生从生活环境入手,深入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热爱生活。
        北京学生金帆书画院北京学生活动管理中心美术分院书画社社团于2018年8月和2019年8月分别组织学员赴西藏拉萨、云南西双版纳开展了“我们共同追逐梦想”和“多姿多彩的热带风情”采风写生活动。活动过程中我们特别注重民族文化和传统文化的传扬,在积累素材的同时,请到了藏文化专家、唐卡艺术家、傣文化非遗传承人为学生们开展讲座,丰富民族文化的知识储备,学生在此过程中收获颇丰。通过采风活动,学生们深切体会到民族艺术和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开阔了视野,激发了创作热情,能够在掌握绘画基本规律的同时,充分体现自己的审美意识,寻找自己的艺术表现方式,表达自己的艺术个性。回京以后,绘本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展开了紧锣密鼓的创作过程,梳理采风素材,把所看所感图像化、形象化,通过系列故事的形式绘制成绘本书,把民族传统文化渗透其中,使采风实践活动成果化。
        2.展览比赛
        2.1组织学生参加中图绘本联盟第二届、第三届主题原创绘本征集活动,多名学生获奖,其中马昱杨、郑羽淇同学合作完成的绘本作品《额多哩玛发的传说》获得大赛最高奖项“最佳作品奖”,作品收录在大赛作品集中。小作者是北京满族人,对于满文化、满族神话传说、满汉文化融合等有着一定的热情和了解,通过本次参赛活动,更加深刻地研究了自己本民族的文化内涵,增强了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
        2.2学生段沐辰反映藏文化的作品《驾车去西藏》参加2019年北京阳光少年艺术节,获得金奖。
        2.3学生孙雨琪创作的《幸福欢歌》,表现了侗族军民一家亲,获得2019年北京阳光少年艺术节金奖。
        2.4组织学生参加北京市学生金帆书画院“中国色彩”师生作品成果展,并在工作坊现场展示活动中展示关于传统文化绘画内容。
        2.5举办“我们共同追逐梦想”拉萨采风活动作品展览、“多姿多彩的热带风情”西双版纳采风作品展览、“我和我的祖国”教学成果展等展览活动,充分把传统文化、民族文化探究成果用展览的形式体现出来,展览开幕多家媒体采访报道,获得了业界及家长的一致好评。
(三)青少年绘本创作教学的创新发展尝试
        1.创作载体的创新尝试
        随着出版产业的蓬勃发展,图书的样式、形态和载体也在发生着转变,不断丰富着人们的阅读方式。除了绘本的内容、图画的表现、文字的编辑等,我们的创新点更多的在于绘本书的载体上。如儿童科普类图书,书页上的插图形式由平面转变成折叠展开的立体形式,或是纸张镂空设计产生的光影效果,是图画与纸艺设计的结合。在这个数字化、信息化飞速发展的时代,人们更多的通过互联网、手机、I pad等电子产品去阅读,数字出版的迅猛发展给插图绘本的创作带来了巨大的改变。在我们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亦可以尝试用电子出版物的形式,或是作品扫描排版设计成电子书,又或是电脑、I pad软件绘画,都是我们后续需要尝试和发展的创新思路。
        2.地域文化相融合,京津冀文化元素共尝试
        根据中央和教育部关于《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的精神要求,积极推进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机制建设,坚持优势互补、合作共赢。我们与京津冀三地校外教育单位共同开展了“我的梦、家乡梦、奥运梦”——北京、天津、河北青少年书画摄影采风活动。举办“大美三北”学生美术作品展,进行三地作品巡回展览。充分展示学生通过采风专业实践活动与课堂学习相结合的探究实践学习成果,并体现了多地域文化、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美术教育研究特点。
        多次前往天津市少年宫、天津市青少年活动中心、河北安新县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等单位业务研究学习,互相交流经验,分享不同地域的传统文化特征,力求共同开展更多的联合活动。把天津杨柳青年画、泥人张彩塑、乐亭皮影戏、蔚县剪纸等传统民间艺术融入我们的绘本创作教学中,让不同地域的孩子们能够更多地了解其他地区的文化艺术,开阔眼界,发散思维,真正地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创新探究,优势互补。
        
四、结语
        绘本作为一种绘画创作形式和载体,在广泛分析传统文化内容内涵的前提下,根据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选择学生易于接受的门类、题材、形式、方法,通过对相关传统文化艺术的参与感知、探究实践,使学生具有对优秀传统艺术知识、技能与方法的积累,培养引导学生逐步建立艺术表达和创意表现的兴趣意识和能力。这是我们一直要为之研究的教学实践过程,通过课堂教学、实践活动、成果展示等,探究更加完善化、专业化、兴趣化、素养化的创新思维绘本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1]欧阳予婧.从重复出版现象看中国原创儿童绘本发展[J].科技与出版,2019(8):144-148.
[2]徐迅之.新世纪以来中国原创图画书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13.
[3]潘明歌.中国原创儿童绘本发展路径探析[J].中国出版,2016(18):32-35.
[4]田忠利.构筑插图与文本共振的精神空间[J].美术大观,2020(3).
[5]校外美术教育成果的一次成功展示——读《童谣童画》[J].侯令.美术之友 1999(4).
[6]校外美术教育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郭渝明.中国校外教育 2010(5).
[7]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现代美术教育的思考[J].王明瑞.美术教育研究.2018(07).
[8]中国传统文化在美术课堂的体现[J].石澎潮.大众文艺.2010(08).
[9]如何在美术教育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J].单珊.教育现代化.2017(5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