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背景下的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路径——以《国家好 大家才会好》为例

发表时间:2021/5/1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2月第4期   作者:李涛
[导读] 2020年初,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全国人民在党中央的领导下
        李涛
        锡山区教师发展中心 江苏省 无锡市 214100
        2020年初,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全国人民在党中央的领导下,掀起了一场看不见硝烟的保卫战,党中央科学部署,各级政府精准施策,国家高效运转,白衣天使勇敢逆行,忠诚卫士热血出征,各界众志成城、共抗疫情。本文以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框《国家好 大家才会好》这课为例,探索在疫情背景下的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路径。
        一、构建疫情专题,培育政治认同,做有信仰的人
        政治认同素养的养成是一个从认知到相信再到实践的过程,而学生正在经历的疫情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正面专题教育引导具有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完善能力结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功能,对学生形成稳定的政治认同有着重要的价值。全民抗疫的日子里,有关疫情新闻报道铺天盖地,如何把碎片化的信息转化成系统的学习资源?笔者将学生分成“国家行动”“人民力量”“不同声音”“数据分析”、“生命教育”“我的行动”六个报道组,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从自己的视角来看各国疫情防控。
        “国家好,才是大家好”,这一内容是将学生对社会的认识上升到国家层面的起点,是对学生进行政治认同素养教育的第一课。培养政治认同的首要任务是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为帮助学生理解本课内容重难点人民利益与国家利益,两者之间的关系,为何坚持国家利益至上,面对利益冲突时,我们究竟该如何选择等问题。笔者把教学分为递进的三块内容:我和我的国、国是千万家、国有你我他。第一块“我和我的国”由疫情专题组“国家行动”的组员通过图片视频展示疫情期间“居家网课”、“放舱考研”等素材,引导学生思考有哪些条件支撑我们“安心读书?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国家行动组”的组员,再次化身为疫线记者,或图文并茂,或陈述事例、或视频展示,用事实分享了党和国家对人民利益的重视;物资、医疗资源充沛;从而得出这些让我们安心读书的保障与我们的国家利益息息相关,国家利益涉及文化、政治、安全、经济等领域,在我们的生活中可能表现为抗疫精神、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疫苗研发能力、资源等。第二块“国是千万家”,“不同声音”组从不同角度回答了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的关系,从举国抗疫中的“不和谐音”展示个人利益有时会与国家利益产生冲突,对待这一情况应有的态度,最后由问题思考导出:国家利益赖以实现的基础是充分反映人民利益,将两者统一,才能使国家更好、大家更好;最后一个环节国有你我他,“人民力量”组用鲜活的事实论证了疫情得到有效控制,除了国家给予了大力支持之外,我们国家的人民也发挥重要的作用。比如有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医护人员,人民警察、“雷神山”、“火神山”的建筑工人、最美快递员汪勇等一批平凡的普通人,为抗击疫情作出了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的确,国家利益只有反映人民利益,依靠人民艰苦奋斗,才能得到真正的实现。在三块内容利用三个专题组形成较为严密的逻辑闭环,将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的关系,从不同角度、多个层次,较为深入展开地引导学生思考推论。


        二、辨析疫情争议,培养科学精神,做有思想的人
        针对情境“武汉封城”设问:你如何看待武汉人民从开始的焦虑恐慌到后来的乐观坚强?通过学生的思辨老师引导得出,在武汉封城后,党和国家对湖北、对武汉的关心,感受中国共产党一脉相承地维护人民利益。从而可以看出人民利益只有上升、集中到国家利益,运用国家力量,才能得到真正的维护。针对《纽约时报》对中国封城做法的评价设问:你如何看待外媒评价?辨析是侵犯人权还是没有侵犯人权?通过学生探讨交流,教师展示:视频外交部回应,美方打着人权旗号干涉别国内政,教师小结:国家利益不仅与个人利益、人民利益有关,更影响到一个国家的兴亡,一个民族的生存。维护国家利益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积极维护国家利益,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纽约时报对“武汉封城”的评价,学生思考封城是否是侵犯人权,对该问题的思考有利于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问题来源于生活,设置合理的两难性问题驱动学生进行观点辨析,既关注学生生命成长,凸显全面性,又尊重学生已有经验,引导学生站在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视角,全面看待个人与社会、国家的关系题,也有利于打通生活经历与理论知识的价值链接,学生思辨思维的养成。
        三、创设抗疫实践,引导公共参与,做有担当的人
        疫情肆虐时,全民响应“居家令”,宅家隔离以“静”抗疫。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非常时期,初中生除了做好自我防护之外,还可以为国家和人民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在《国家好,大家才会好》教学的最后拓展环节,笔者组织开展“社区防疫我参与”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在家长帮助下,借助业主微信群发放调查问卷,进行在线访谈,调研家庭所在社区的疫情防控工作为加强社区管理出谋划策。学生关注的问题涉主安全防护意识、社区防疫管理措施、生活及类等疫情初期,有同学发现居民可从小区侧门出人,存在管理漏洞,及时向居委会反馈。随后区物业立即关闭侧门,对小区实施封闭式管理。同学看到可回收垃圾中混杂着用过的一次性医用罩、酒精消毒湿纸巾,建议居委会设置废弃医疗物资暂存点。还有的学生与家长一起参与社区防控管理、检查人员的出入证、测量体温、登记信息、宣传疫情控知识。从身边小事中,从亲身经历中,学生理解了参与民主生活的意义,体验到基层群众自治的价值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
        “一个成熟的社会,必然是一个公共参与度高的群体;一个优秀的公民,必定是一个社会责任感强的个体。”公共参与对学生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都具有重要意义,教师要勇于承担这一使命,不断吸收先进理论养分,渗透公共参与素养培养,使学生成为有担当的中国公民。
   当下,将抗击疫情的战场转变成为零距离接受爱国教育、生命教育的现场,推动学生更以教材为载体为主动、积极、深入地思考现象和问题,是我们道德与法治老师的现实责任,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转变观念,立足教材内容、扎根实际生活、善用课外资源,挖掘教育价值,切实找到培育学生学科的核心价值的路径。
        
        参考文献:
[1]刘粉莉.立足全民抗疫战场 培育政治认同素养[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0,(11):56-58.
[2]李媛 胡钰.让疫情期间的思政课更有获得感[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0,(12):6-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