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于倾听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取消预习 先学致疑 以学定教”初探

发表时间:2021/5/1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2月第4期   作者:章彦
[导读] 传统的“课前预习 课堂教学 课后作业”的教学模式也许适用于语文等大部分学科,
        章彦
        兰溪市游埠初级中学     321106
        【摘要】传统的“课前预习 课堂教学 课后作业”的教学模式也许适用于语文等大部分学科,但确实不大适合我们的道德课堂。“取消预习 先学质疑 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是让学生以零起点进入课堂,在课堂上先予自学,发现并生成问题。教师再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确定教学起点,教学内容,实施教学。这一理念突出了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无疑是切合《新课程标准》的主旨精神的。笔者认为,要真正体现这一思想,要更多的关注课堂上来自学生的声音,课堂外更多的关注学生情感的升华,行为的改变。
        【关键词】  以学定教    倾听    文本挖掘
        对于《道德与法治》的预习,学生也仅是停留在看完书上几个事例和小故事而已;其次,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参差不齐,导致学生课堂学习的认知起点很不一致;更重要的是,从初中生学习的现状来看,大部分学生承受着较重的课业负担已成为不争的事实,所以课前预习或课课预习的设想只是美好的愿望,而“骨感”的现实是预习根本无法从时间上加以保证。
        “取消预习 先学质疑 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是让学生以零起点进入课堂,在课堂上先予自学,发现并生成问题,然后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确定教学起点,确定教学内容,实施教学。这一理念突出了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无疑是切合《新课程标准》的主旨精神的。尤其是思品教师,笔者认为“善于倾听”的素养才是至关重要的。
一.不善于倾听带来什么
        课堂教学中,虽然出现了观看视频,小组讨论感想、同桌讨论,多了师生对话、生生对话,但不容小觑的是,教师仍牢牢地占据着教学活动的中心地位。课堂教学仍是教师说了算,问题的提出,结论的得出,都是教师作出的。甚至很多时候,教师会直接提出问题,再让学生讨论;至于什么时间让学生活动,活动多长时间,哪个学生回答,都是教师主宰。
        反思后不难发现,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之一就是教师在课前辛辛苦苦地备了课,期望课堂在自己的完全掌控中,而忽略了自己在备课的过程中把大量的精力花在备教材上,很少或根本不备学生。课堂上还是以教师的讲为主,学生的回答也基本难逃教师限定的框框,就算稍有游离,教师也会把学生硬生生地扯到自己的固有模式中去。这个沉疴一直都在,确实需要我们反省了。
二.有效的 “倾听”意味着什么
        所谓倾听,是指“把感官、感情和智力综合起来,寻求其含义和理解的智力和情感过程”。它包含两个层次的功能——既帮助听者理解字面的意思,也促进听者理解对方的情感。好的倾听者不仅能听到对方的语言文字,而且能穿透文字,理解对方表达的感受和情绪。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倾听来自学生的各种声音,教学才能得以顺利展开。
        学生在课堂上的讲述往往反映了他们最真实的生活和最直接的情绪表达。

善于倾听的教师能准确地判断学生是否已充分交流完他们所能想到和理解的一切,从而果断地决定在何时介入讨论,以何种方式介入;善于倾听的教师还可以听出学生求知欲望的需求、学生的情感思想、学生间的差异区别、学生的知识掌握与个性发展以及学生与他人的关系。
        在很多优秀教师的高水准课堂中,我发现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善于倾听学生的发言,善于捕捉学生言语中的关键信息,再恰当的调整自己的教学节奏,让课堂生出别样的精彩,这才是真正“教学中的惊喜”吧。
        比如在听本校优秀教师的《基本国情复习》一课时,他提到中国人口的国情,提问:“从计划生育,只要一个孩子好到“双独二孩”政策再到“单独二孩”政策到如今的“全面二孩”政策,这反映出中国人口怎样的现状?这符合“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吗?”我内心想,这是初三复习课,学生当然能答出这反应了“中国人口出现老龄化”的这一现状,理所当然也非常符合“计划生育”这一国策。但接下去学生的回答却是和我所想背道而驰。一个学生以非常微弱的声音嘀咕:说明中国人口数量大的现状已经有所缓解了,但是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好像还真的不大相符。可见,不要低估我们的学生,他们往往会有一些很独到,很深刻的课堂体验。试想,若是没有抓住这个关键的“异声”,这堂课最精彩的生成就不复存在。
三.善于倾听应注意什么
        首先,教师对课堂内容要有独立解读。对教师而言,回答学生随意提出的问题,经常是一种挑战。俗话说,“三人行,必有我师”。教师对本课内容的深入解读。学生从异域的立场与角度提出问题,是教师对已知的和熟悉的知识与经验的再检验,是对所知的陌生化与再思考。比如在讲到情绪调节一课时,学生会突然提出“合理发泄法”更适应我们中学生,因为我们具有青春期情绪“反应强烈,波动”的特点,“疾风暴雨”般的发泄更容易调节情绪,“理智控制法”太不适合我们了,太压抑了,容易得心理疾病。这一说,还真让我对“理智”二字产生了新的思考。因此,教师对课本内容的解读深度,巧度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对知识点的把握程度。
        其次,教师的耐心是使倾听有效的保证。倾听是了解学生的途径,很大程度上也是尊重学生的表现。在思品课堂中,教师打断学生发言的现象屡见不鲜,具体表现为以面部表情或语气词暗示学生回答有错,或者喜欢随意接话。其实,讲话者最讨厌的就是别人打断他的讲话。因为这样,在打断他的思路的同时,又让他体会到你不尊重他。哪怕是当学生结结巴巴的时候,当学生说错话的时候,当学生“欲言又止”的时候,教师都要善于等待。
        第三要善于观察。教师要善于从对方的表情、语气和形体动作等隐性语言中捕捉和品位言语背后的含义和实情,把讲话者所讲的内容、感情和意思真正听明白。教师在听学生讲话时,应尽量为“理解”而倾听,而不是为“评价”而倾听,既让学生得到适当的关注,又让其可以畅所欲言。确定自己的教学活动。或者适时点拨启发,引导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向更深处探寻。
        英国教育家斯宾塞曾说过:“应当引导学生自己讨论,给他们讲得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去发现得应该尽量多些。”在教学中,教师尤其应该通过倾听把原本理论性让学生更能感同身受地表达出来,启发学生主动质疑问难,最大限度地发展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使他们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教学策略》,新世纪教师教育丛书(修订版),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年
2、孙为民.《先学后教 以学定教 构建高效课堂》,2011年
3.《先学后教 以学定教的方法分析》《教育现代化》,2012年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