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光智
云南省红河州开远市第一中学校661699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发展和推进,当前我国的教育教学工作开展模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在高中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对于学生的关注点不再是以“成绩的高低”为主,而是将重点转移到了学生个人的成长、发展、内心建设、核心素养的养成以及学习方法的掌握方面上。这是基于新课改的发展理念下而得到的一个良性的教学模式改进方法,也是一种可有效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学习水平,带动学生综合学习素养的高效措施。
关键字:高三数学;复习教学;方法应用;有效措施;实施计划
在当前我国的高中教育教学体系中,关于高三数学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是以复习教学为主。所以,多数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会采用简单的知识重复教学方法、题型讲解教学方法、集中训练教学方法、题海战术教学方法、时间战术教学方法、模拟考试教学方法等对学生进行复习的教学与培养。在此模式下,学生的学习成绩纵然可以得到较大的提升,但是,由于教师的这种“车轮战术”复习策略的开展与实施,导致学生在日常中除了学习别无他想,最终使得学生在不断地学习构成中变得疲惫异常,。
一、坚持教材为本,体现数学本质
例一:题目为“在一个半圆中,它的直径是2,其中,A是直径延长线上的一个点,而且OA=2。另外,B可作为半圆上的任意一点。在此,以AB作为等边三角形的一条边进行思考,若画出如图的△ABC等边三角形之后,那么请问B点应该处于那个位置?以及四边形OACB的面积到底该是多大?”此时,教师可对学生进行引导:在处理这一问题的时候,需要通过建系的方式进行研究。也可以利用选角做变量的方式对其进行思考。如,在选角做变量的分析方法中,可以假设∠AOB=a;而针对△AOB,则可利用余弦定理对其进行分析,方可计算得出AB,以此为法,可快速推算出三角形的面积和四边形的面积。以此为法对学生进行题目的分析,可以有效体现出教师对于教材的坚持与应用,而且还能够在教学的过程中有效的反映出教师对于教材以及数学本质的尊重。这对于提高高三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水平、综合素养等均有较大的帮助与促进作用。
二、坚持课标为本,优化教学方式
例二:教师可设计题目为“过P的直线x和l的正半轴,以及y轴的正半轴双双交于A和B两个点上。在△AOB面积为最小的状态时,计算直线l的方程式是多少?”在此,教师可以结合课标的要求对学生进行教学,并且需要通过优化教学的方法体现该题目的简化处理办法。如,其周长是l=OA+OB+PA+PB=(1+2/tanθ)+(2+tanθ)+2/sinθ+1/cosθ=3+2[(1+cosθ)/sinθ]+[(1+sinθ)/cosθ]=3+{2[2cos2(θ/2)]/[2sin(θ/2)cos(θ/2)]}+{sin[θ/2]+cos[θ/2]2/cos2[θ/2]-sin2(θ/2)}=2+2/tan(θ/2)+2/1-tan(θ/2)。通过该式子对学生进行教学,学生会马上分析得出题目中点P坐标的第一象限为(m,n)。通过这一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数学知识的培养与引导,能够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到如何正确应用三角形的计算法则,且能够帮助学生深入掌握此类题型的计算规律。
三、坚持以人为本,重视方法指导
教学工作需要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开展实施,而且需要重视教育教学的培养方法与指导意见的设定。以此对学生进行教学,方可体现高质量的培养措施与高质量的学习能力。例三:教师可设计题目为“已知a∈R,f(x)=x2|x-a|,在此,求证函数y=f(x)的区间在(1,2)上的最小值?”在此,教师可引导学生对绝对值该如何去掉进行思考,然后与学生一起讨论x和a的大小问题,从而对其进行轻松的标准分类。首先是a≤1;其次是1<a≤2;最后是a>2。基于此,教师可将y=f(x)通过分段函数的方式写出,然学生分析a≤1时的函数最小值。此时,学生会了解到f(x)min=f(a)=0的结果。高三是基础教育的最后一年,同时又是高等教育的前一年,所以,高三年级是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的分界线,也是联系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的一座桥梁。由此可见,高三教学承担着双重任务:一方面对于基础教育的学习要进行梳理、总结、完善、提升;另一方面又要为学生进入高校学习提供必备的准备工作。
综上所述,高三的数学教学对学生的终身发展无疑是有着重要的作用的。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数学复习教学的时候,需要摆脱掉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跳出应试教育的束缚,利用新时代背景下的新教学理念对学生进行引导与培养,以此带动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不断提升以及数学综合素养不断养成。通过该方法可有效降低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厌恶心理,提升学生学习和复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建立学生勇于面对高考、敢于迎接挑战的稳定心理。
参考文献:
[1]苏长军.高三数学二轮复习“微专题”教学设计的实践研究[J].数学教学通讯,2019(30):48-49.
[2]张文海.运用思维导图优化高三数学复习教学[J].中学数学月刊,2019(10):2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