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小学数学课堂融入微课再思考

发表时间:2021/5/1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2月第4期   作者:李莉
[导读]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当下社会也已进入了“微”时代,而“微课”作为“微”
        李莉
        山西省长治市潞州区东街小学   046000  
        摘 要: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当下社会也已进入了“微”时代,而“微课”作为“微”时代的产物,在教学中掀起了一次“学习革命”。作为一个新事物,在教学中我大胆结合运用,微课直观、高效,给教学带来了新鲜的活力,针对自己在低年级数学课堂中对微课的运用展开了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低年级;微课;直观;高效
        一、“微”时代的思考及当下教学现状
        微课的来临是一个新鲜的事物,针对微课,很多人持不同观点,有的人认为没有必要融入微课,因为传统教学下学生一样能够接受并理解知识点,微课融入教学毕竟还不成熟稳定。对于微课的融入,更是基于对传统数学教学现状的全面认识。
        然而针对这一门集逻辑思维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于一体的学科来说,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让课堂产生高效。然而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困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兴趣不足。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由于对数学学习失去兴趣,导致上课非常被动,思考问题不积极,人云亦云。周而复始,这一类学生就会表现出对数学学习兴趣的不足。
        二是发散性思维不够。数学学科是一门需要学生灵活运用的学科,在具体的运用中,学生要善于运用发散思维,对于出现的数学问题进行前后联系。从近几年的考试来看,对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显得日益重要,但是不少学生面对一些变式训练时,不会打开广阔的思维,思考问题较为狭窄,面对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体型时,依旧很难下手。
        特别是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如果不能被充分调动起来,教学成效可想而知。
        二、数学课堂融入微课的几点探索
        由此想到,小学数学课堂可以通过融入微课来展示更直观、更高效的教学方式,因为微课的直观、有趣,更容易激发低段学生的数学兴趣,引导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如果说课堂是教师烹饪的一道小鲜,微课就是这道小鲜的调味品,而不是主要食材。以下是笔者关于微课的几点认知:
        (一)认识要清:是“解惑”而非“授业”
        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主要是授业、解惑也,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乐于成为学生授业、解惑的主导。在微课来临之后,有的教师索性将微课搬进了课堂,将授业、解惑的责任全部交给了微课。
        以培养学生数感为例,低年级阶段的小学生来说,他们刚刚开始接触数学知识,所以针对低年级的小学书来说,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数感来提升学生的理性精神。小学数学新课标明确提出了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这10个核心概念。课标实验稿首次明确提出了培养学生数感,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 数感要有效地落实到课堂教学目标中,教师首先要对数感有个清晰、深刻的认知。


        (二)内容要精:要“精挑”还要“细选”
        古语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为目标,在微课的运用,教师要学会精挑细选。笔者在教学中,经常灵活运用微课引导学生将数学问题形象化。
        比如,在教学“数的加减混合知识点”时,笔者出题“花园里原来有10朵花,开了6朵,又凋谢了7朵,花园里还剩几朵花?”,刚开始接触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时,学生如果单纯抽象理解该题,可能要思考一段时间,笔者专门制作了微课课件,通过动画,对题目进行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同学们可以形象地看到:花园里一开始有10朵花,接着又慢慢地开了6朵,后来又凋谢了7朵,最后花园里剩下了9朵花。在演示动画的过程中,笔者一边讲解,一边列出算式:10+6-7=?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很好地理解用“数的加减混合知识”解决问题,在面对该类题目的时候,学生解题的速度大大提高!
        (三)时间要活:要“灵活”而非“随意”
        在数学教学中,很多数学问题,本身就是开放性的,学生可以通过不同的角度去探究,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去得出相同的结论,作为教师,要积极启发点拨,引导学生去思考,去探究,而且要及时给予认可表扬。在教学中,笔者通过运用微课,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题目,引导学生去探究解题的办法,并在学生思考的过程中加以启发和点拨,有时候我将微课放入校园学习的网站上,学生家长可以下载供学生课外练习、学习。
        比如:“小李有5个苹果,小张有8个苹果,同学们有什么办法,让小张的苹果是小李苹果的2倍呢?”学生们课外看了微课很快有了思路:5*2=10,10-8=2,从而得出,只要给小张增加2个苹果,就可以实现小张的苹果是小李的苹果的两倍。在微课的互动交流中,我及时肯定了同学们的算法,同时提出:“同学们想想,还有没有其他办法呢?”很快有同学指出,可以不增加小张苹果的数量,减少小李苹果的数量,并列出算式:8÷2=4,5-4=1,得出结论只要拿掉小李1个苹果,就可以实现小张苹果是小李苹果的两倍,通过在类似题目涉及,通过适当的引导和点拨,充分锻炼了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所以针对微课,教师可以进行时间上的灵活设计,比如可以留给课外拓展,这也是课堂延伸的一个新思路。
        (四)评价要勤:要“全面”而且“合理”
        评价改革是新课标的一个重要改革内容,微课融入数学课堂以后,更应该注重学生对于微课学习结果的评价。针对微课融入之后的数学课堂,我采用人性化的评价方式,对学生课堂学习情况的评价应该倡导多主体评价,比如学生自己可以自评,小组可以组评,老师最后进行师评,三者的分数有机结合,形成最后的评价分数。
        比如,在教学中,笔者曾设计了一个“小学数学学习评价表”(如下表),该评价表结合新课标对学生进行了全方位的评价,包括学生的态度情感、过程方法和知识能力,与此同时,该评价表还兼顾了多视角、多主体评价,将评价主体分为学生、小组、老师,展开自评、组评和师评。通过该表的填写,教师可以对学生的课堂学习有一个全方位,多主体评价,避免了主观臆断,取得了非常好的评价效果。
        总之,微课融入小学数学课堂,但是依旧不能忽视教师的引导作用,如果说数学课堂如同烹饪小鲜,色香味是教师的烹饪目标,那么我想微课就是一种极好的调味品,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引导学生充分调动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
        [2]边芳.生活情趣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丝绸之路.2010(04)
        [3]洪卫.浅谈小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J].教师. 2010(3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