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课堂教学本质,提高有效数学教学

发表时间:2021/5/1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2月第4期   作者:宗晴
[导读] 学生成长规律、学生的需求、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是课堂教学的本质
        宗晴
        乌鲁木齐市第26小学  830000
        【摘要】:学生成长规律、学生的需求、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是课堂教学的本质,立足课堂教学本质,精心预设,实质性的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不断反思实践,才能提高有效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预设;自主;反思
        课程改革实施多年以来,对课堂教学的改进和探索一直是广大教师关注的一个话题,作为学校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教学决定着学校教育的成功与否,作为一线教师,我们的教育观、学生观、教学观都体现在课堂教学中,并在学生身上得以彰显。我们应该如何正确理解课堂教学,应该关注课堂教学的什么,这都会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达成,只有抓住课堂教学的本质,才能提高有效教学的发展。
        提高课堂教学本质,有的人会想到双基的落实与否,有的人会想到课程资源开发的够与否,有的人会想到老师调动学生的表现好与坏与否…等等,这些都是丰富的外在表现,它们仅仅是为课堂教学本质服务的,我认为课堂教学是为了学生而存在的,其终极目标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因此,学生的成长规律,学生的需求,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是课堂教学本质所在,有效的课堂教学应该建立在学生的真实发展需求上。
一、立足课堂教学本质,预设要重视内在的生成
        所谓预设,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备课,国家课程标准提倡不同的人在教学上要得到不同的发展,课堂教学是学生生命成长的一个过程,要保证学生身心得到发展,在知识积累、技能的形成和智慧的发展上有所突破,因此我们的课程预设就要有目的、有具体的策略,针对学生的内心需求来进行。我认为数学课程的预设①要适合学生的实际发展,即学生现有基础和最近发展区。②要有思维训练,特别是对发展学生思维有价值的。③要设计学生感兴趣的,愿意积极参与的问题及操作活动。④要提供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空间。⑤预设应达到使学生的课堂学习所得,逐步纳入其已有的知识结构中去,形成有规律的、便于提取和应用的知识链条。在这里教师预设的内容和形成直接影响内在的生成,影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应该说好的预设不是僵死的,一成不变的。良好的开端是教学成功的一半,只有立足课堂教学本质,精心预设,充分重视内在的生成,才能达到有效教学。
        二、立足课堂教学本质,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好的预设是学生发展的先行。在这种预设下,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使学生从学会到会学,提高探究能力。我想,这应是教学的价值所在。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不能单纯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它应该建立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之上,教师应给学生多搭建自主学习的平台、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基于多年在高段的教学经验,下面谈谈本人几点做法:
        (一)鼓励和引导学生“敢说”
        在数学教学中,鼓励和引导学生敢说、多说,能促进学生表达、计算、分析、思维等能力的全面发展。学生进入到高段,已经具有一定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充分交流,发言的机会。凡是通过思考学生能说的,教师不能包办代替。从说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开始,到说题意、说过程、说思路、说算理、直到质疑、解疑,这样长期有意识的培养,学生会逐步达到说理清楚,语言规范简练,逻辑思维清晰.这其实是学生由明理到说理的逐步成长的过程。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时,我引导学生动手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学过的长方形,再通过观察、比较两个图形及边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概况说出:拼成的长方形的面积等于原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长方形的长是原平行四边形的底,长方形的宽是原平行四边形的高,因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像这样公式的推导、概念的得出、规律的概括等都可以鼓励、引导学生主动说出,这样既有利于学生自信心的建立,又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进而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了有效教学。
        (二)鼓励和培养学生“会问”
        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前提,教师在课堂上要组织学生互动交流,乐于回答问题,敢于向老师提问质疑,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但是,往往到了高段,学生迫于丢面子或保留自尊心,不愿提问题,有的甚至不会提问题。这时教师要有意识的向学生提示寻找问题的角度,问问为什么,怎么样的问题。还要交给学生提问题的方法,追问、反问、联系实际法等。在教学“圆的认识”这节课时,我鼓励让学生回顾整堂课,联系新学的知识提问题,一位学生提出:圆是由曲线围成的图形,对不对?我引导学生想一想、画一画,小组同学交流等形式,学生懂得了仅仅围成不够全面,围成圆的曲线要首尾相接,构成一个封闭图形。这样学生提出的问题通过自主探索、合作学习解决了,加深了对圆的概念的理解,学生享受到成功的乐趣,这正是一次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真实流露,我以为它回归了课堂教学的生命本质。
        (三)鼓励和培养学生尝试操作
        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因此,操作探究便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到了高段,受知识体系形成的局限性和教材内容深度的影响,有的学生随意性动机很大,常对不明概念或问题妄下结论,因此,我认为培养学生尝试操作再下结论是一种必需的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例如:在教学北师版“露在外面的面”时,我出示四个棱长一分米的正方体,将他们摆放在墙角,让学生观察露在外面的面有几个,露在外面的面积有多少?学生在老师引导下得出答案,接着我问:“将这四个正方体换一种方法摆在墙角,露在外面的面会发生变化吗?有学生说不会,有学生说会,我又追问:大家想法不一致怎么办?激起学生尝试操作的火花,学生们纷纷拿出学具尝试摆放,得出了会发生变化的一致结论。在这里学生通过尝试,不仅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还使得学生的思维有所延伸,体验了自主探索的乐趣,更使得我们的教学彰显了真正的有效性。
        三、立足课堂教学本质,在反思中不断提高有效教学
        从预设到上课过程来说,我们只完成了有效教学基本要求的一部分。学生学习的数学是充满成长的数学,它是活的、动态的、开放的,是在不断生成中。因此就要求教师要有教学实践中的反思意识和行为,提醒自己关注教学中如何处理组织与引导,预设与生成之间的关系,十万分保持教学的警觉状态,促进教学过程生动有序,又不失严谨有效;还要求我们要有课后的深刻反思行为,用以指导以后的教学行为,如,记录课堂的亮点,既有预设之中的精致,也有即时生成的精彩;记录课堂的败笔,既有教师的不妥不当,也有学生的失误与错误;记录课堂的意外,既有难以预料的遗憾,也有不能抹去的心结等等。教师的反复教学行为,其本质是为学生的发展,是对学生学习发展的一种高度的负责.当我们不断经历思考与行为的互动,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时,我们才会有发现,有创新,课堂教学才会永葆生命力和有效性。
        综上所述,当我们回头再来审视这篇所写时,我觉得自己的认识和做法还有待于提高和改进。有效教学对我们将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它使得我们的教学有更深广的内容和深远的意义.有效教学的内涵是发展的,具有时代特征的,它需要我们与时俱进,不断重新认识。有效教学其根本是要促进学生发展,要让学生学得更快、更多、更好,这时显现的;要是学生学会学习,掌握方法,提升能力,这是隐形的,只有将二者并重,立足于课堂教学本质,有效教学才能进行得更深入,更长远。人的发展是我们教学追求的终极目标与核心,有效教学将是每个教师永恒的追求。
        
        
        参考文献:1、《国家数学课程标准》
                         2、《小学数学教师》???上海教育出版社
                         3、《教师月刊》??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4、《此岸与彼岸》                江苏教育出版社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