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宏超
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第三小学 山东滨州 256600
摘要∶小学美术普遍存在重理论而轻实践的教学状况,这严重影响了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美术需要学生兼具艺术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在注重理论讲授的前提下,又要给予学生实践的机会,在实践的过程中,培养其创新思维。本文将结合现代小学美术教育现状,依托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的意义,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
摘要∶小学美术;动手能力;教学策略
引言
在小学美术课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是提高学生对美术的理解的一条重要途径。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过于注重分数的现象,导致最终使学生常常出现高分低能的现象,这与现代的素质教育背道而驰。在小学美术中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对美术的审美能力,在动手的过程中,也能够启发学生的思维,锻炼其创新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意义
(一)丰富想象空间促进创新思维的培养
创新思维的培养的一个前提就是需要有足够多的想象力,小学阶段的学生处于好奇心旺盛时期,比较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因此,教师要与学生充足的机会去接触新的事物。增加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无疑是扩充学生视野的一个重要途径,在每一次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学生都会发现一定的问题,并进行一定的思考,在思考的过程中,结合美术本身所具的丰富内涵的特点就能够有效激发其想象力,进而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提高。
(二)促进学生审美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高
小学阶段的学生处于认知发展的初级阶段,对于美的事物,有许多认知局限,正确的审美情趣和方法没有得到掌握。因此,教师要对学生的审美进行积极的引导。大多的美术作品的灵感都是来自于生活,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其中,可以促进学生对美术进行更加深刻的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美术作品主要由线条,色彩,质感等因素构成,通过实践也能够促进学生对美术的构成因素的熟练运用,从而提高学生的绘画水平。
(三)提高学生的智力水平
小学阶段学生处于智力的发展时期,经常进行,动手实践的学生,能够有效的提高其智力水平。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接触到更多的艺术材料,色彩变化以及,多样的物体结构,通过对多样化的事物的接触,能够更好的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从而促进智力的发展。研究表明,单一的学习渠道会使学生的智力成长受阻,智力会呈现出单一的发展方向。而动脑与动手的结合,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大脑活动效率,另外,动手能力的提高,也能够使学生思维逻辑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得到提升。
二、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教学策略
(一)优化教学环境,营造美术实践氛围
要为学生建立浓厚的美术教育环境氛围,在好的环境中学生的学习兴趣会更加浓厚,参与实践活动也会更加积极。教师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达到优化美术教学环境的效果。比如可以在班级组织美术实践活动,小组建立美术艺术社团,以及在班级中张贴优秀的美术作品。这些方式都可以优化教学环境,从而对学生的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另外,可以采取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在课堂上呈现出更加丰富多彩的美术内容让学生产生沉浸式的体验。美术动手能力教学,还可以鼓励学生对工具进行搜集,在讲授新课之前,让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进行自主预习,并且对可能用到的工具进行搜集。例如在讲授人教版小学美术《登山游戏》前,教师对学生进行材料的分配,对全班学生进行分组,让每组学生合作准备上课所需的棋子,转盘和地图。棋子可以用塑料瓶盖或者啤酒盖来制作,转盘可以用硬纸片和木棍组合制成,地图的设计就要学生充分发挥想象,绘制一张充满挑战性的地图。从材料的收集到制作,都由学生来完成,能更好地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从而呈现出一堂精彩的美术动手实践课。
(二)丰富教学形式,激活动手空间
动手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站在学生本位的角度进行美术教学,给予学生充足的空间同时要注重学生动手实践的教学形式,保证空间的充裕和教学形式的多样。从丰富参与形式方面来说,常用的教学形式,有情景导入法合作探究法以及表演法和牵引法等,无论运用何种教学形式,教师都要注重让学生能够有效参与到课堂中来,进行课堂实践,激发思考,在动手活动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这样才能把新型教学方式进行有效的运用。例如在讲授小学美术《化平凡为神奇》时,要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动手活动中体会制作手工的快乐。首先,教师举例生活中的例子来进行课堂导入,教师∶我们生活中有很多废旧物品,想一想是否可以将它们制作成别的东西?接着教师展示事先准备好的手工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进行活动之前,教师要对制作方法进行简单的介绍,要让学生明白,在制作过程中,要依据不同物品的不同特点来进行手工创作。接着教师对学生进行分组,运用合作探究的方法使学生都能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并且组织小组比赛,丰富课堂形式。
(三)积极引导评价,增强学生信心
正确的引导和评价,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教师要以鼓励为主要充分照顾到学生的个性,在美术作品的展示时,因为每个学生的审美都不相同,所以所表达的美术作品也都有各种各样的体验,因此,在进行评价时,要充分照顾到学生的个性对学生进行积极的评价。另外,要对学生进行鼓励,让他们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鼓励学生表现自己,表达自己的看法,从而建立自信心。对于教师来说,教师要对学生有耐心,爱心在教学过程中,欣赏学生的优点在面对学生的缺点时,也要进行委婉的指正,不能损害学生的自尊心。总之,教师要以培养学生的信心为主要目标,从各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例如在讲授《梦幻的城堡》的过程中,在对学生制作的城堡手工制品进行评价时可以先让学生对自己所制作的城堡进行描述,表达学生个人对自己手工制品的想法。如有的女孩子有一个公主梦,她制作的城堡是粉色的并且周围有各种花花草草,教师就可以对其作品进行积极的评价,如“你的城堡漂亮极了”,在充分照顾学生的心理的情况下,进行积极的评价。
结语
总之,美术课堂中的动手能力培养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教师要充分重视对学生进行的课堂实践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丰富的美术教学资源,结合多样的教学形式来提高学生在美术课堂中的动手能力。
参考文献
[1].龚飞凤.小学美术课程纸艺教学中的动手能力培养研究[C].湖南科技大学,2016.
[2].陈志泽.小学阶段手工课现状调查报告[C].中央美术学院,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