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 强 杜会军 马 竟
洛阳市第六中学 471000 洛阳市第四十七中学 471023 洛阳市第二十三中学 471000
摘要: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包括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其中地理实践力是地理核心素养的核心,强调学生主体地位,重视体验学习过程。地理教学中教具的制作应用,能将抽象、宏观的地理现象、地理事物转化为具体、直观的模型,使地理学习变得更生动、有趣,不仅能增强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还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关键词: 地理实践力 自制教具 学习难点
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强、知识跨度大的学科,注重实际应用,而地理概念、地理现象的成因和原理等内容,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地理教学中,由于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理解认知能力发展的局限性,使得像经线和纬线、东西半球的判读、地球的运动、等高线地形图的识别等成为了学生难以理解的抽象问题。教师自制教具以及指导学生动手制作立体模型、演示装置等学具,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课本中抽象问题形象化,而且通过制作、观察、对比等方式,可以直观地探究地理事物的分布规律,便于理解、识记地理事物名称和发现地理事物之间的联系,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地理实践力的发展。
一、制作教具,化难为易,深入探究性学习
地理教学过程中的难点问题一直是师生之间的鸿沟。如何将难点问题讲得透彻、学得深入是地理教师探讨研究的问题。教师自制教具,可以有效地化难为易,将难点知识形象化、具体化,易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地球公转过程中,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昼夜长短的变化、极昼极夜现象的产生及其相互关系,是学生认知的难点。教师制作教具《简易昼夜长短变化演示仪》,通过制作和演示探究规律,使事物之间的联系直观呈现,学生更容易理解、记忆。
1.材料准备:大白纸、水彩笔、硬纸板、不同颜色的卡纸、小型呼啦圈、透明塑料板、木棒、乒乓球、纸巾盒、剪刀、直尺、胶水、胶棒、圆规、图钉、螺丝钉、细铁丝等。
2.制作步骤:
(1)白色硬纸板剪成圆形,画出、标示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黑色硬纸板剪成半圆,标示“黑夜”;
(2)将红色乒乓球固定在木条一段,代表太阳光线;
(3)在呼啦圈上粘贴直径,以66.5°角固定在底座上;
(4)将黑色纸板直径中心和木条一端呈90°角固定,白色纸板圆心和呼啦圈圆心固定,两者中心重叠,再用螺丝钉固定。
3.成果展示
在组织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教学时,固定好模型,手持表示太阳直射光线的木棒开始缓慢向南北方向移动,同时,与此连接的表示黑夜的涂上阴影的透明塑料板也随之发生位置的移动。通过太阳光线的南北移动,让学生观察南北半球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以及极圈内产生的极昼、极夜现象,可以使学生建立起地理现象之间的联系,理解更充分深刻。
4.反思改进
此教具存在太阳和地球的比例失真的问题,在教学中告诉学生“有红色乒乓球的木条代表太阳光线”。
二、动手制作,提高兴趣,突破教学重难点
教师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学具,对学生地理学习有着重要意义,因为要制作一个成功的学具,就必须对该知识点进行系统的理解,学生在制作前,就会主动地复习知识点,制作过程中也能够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从而使得学生的学习态度化被动为主动,学生也能够从中体验创造的快乐。
中国地理学习中,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位置、简称、省会和轮廓是新课标要求学生必须记忆的知识点,但要记住这些内容,学生们普遍感到困难和枯燥。因此,教师针对八年级学生开展了中国行政区拼图制作的活动,指导学生制作《34个省级行政区拼图》学具,让34个行政区的记忆既有趣又牢固。
1.材料准备:硬纸板、泡沫板、胶水、水彩笔、不同颜色的卡纸、五谷粮食、十字绣等
2.制作步骤:
在制作时,不同的学生所用的材料不同,制作方法也不尽相同。
(1)在制作中国行政拼图时,有的学生是用十字绣绣出中国34个行政区,不同颜色表示不同的省区,最后用镜框装裱起来。
(2)有的用硬纸板剪出各个省区的轮廓,然后把它固定在一个泡沫板上,用标签纸贴上每个省区的名称、简称、行政中心,既美观又实用。
(3)还有的同学在硬纸版上画出各个省的形状,然后在形状上涂上胶水,再把各种五谷撒在各个省区的轮廓上,很有创意。
3.成果展示
学生在制作模型的过程中,不仅对34个行政区的轮廓和位置有了更清楚的认识,而且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也得到了提高。同时,在以后的教学中就可以将学生制作的拼图做为教具使用,这样也丰富了教学资源。教师可以开展知识竞赛,学生个人抢答说出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简称、行政中心,或者以4人为一组,一人说出省名,其他人快速说出简称、省级行政中心,并在拼版图中找出该省区,提问6个,全部正确且用时最少的获胜。
4.反思改进
学生在制作的过程中,容易把轮廓和分界线画的或者是裁剪的不准确,教师要反复叮嘱学生,轮廓和分界线一定要认真画准确。
三、化“抽象”为“具体”,建立空间概念,提高教学效率
地理课程中有很多概念较为抽象,要有较强的空间想象思维能力才能理解。直观的地理教具能变抽象为形象,有效帮助学生建立地理空间概念,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有效启发学生的思维。如等高线地形图的识读,既是地理教学的重点,又是难点。识别不同地形类型、判别地形起伏、山体部位,都需要较强的空间想像能力,而这对于中学生来说,确实具有一定的难度。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示范制作简易模型,化难为易,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等高线地形图制作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制作山体模型,作为绘制等高线地形图的示范模型。第二部分是小组合作绘制简单的等高线地形图,总结不同山体部位等高线的特征。
(一)材料准备:塑料板(硬纸板)、直尺、牙签、橡皮泥、细线、彩笔、白纸
(二)制作步骤:
1.制作山体模型
(1)将橡皮泥在垫板上堆成山体状。要求捏出山顶、山谷、山脊、鞍部和陡崖等部位。
(2)将直尺垂直摆放在山体旁,按照相同的高度间隔,用牙签在山体表面不同高度处做上记号,并标出高程。
(3)用细线小心地沿着记号处将山体水平切开,将切下的山体块编号后分开摆放。
(4)在山体上表面用彩笔涂上不同的颜色,将山体块根据编号重新摆成山体形状。
2.绘制等高线地形图
(1)分别将取下的山体块放在白纸上,用笔沿山体块边缘描线,注出相应的高度,就得到了简单的等高线地形图。
(2)在等高线地形图中不同的等高线之间,用彩笔涂上不同颜色的颜料,在图的左下角把各种颜色所代表的高度范围的标识出来,作为图例。
(三)成果展示
制作山体模型与等高线地形模型是非常有必要的,它将课本中抽象的概念化为现实,使得这一抽象的知识真实呈现在学生面前,它易操作,重演示,可以多角度全方位观察,所用材料易寻且价格低廉,使得学生可以真切的感受山体由立体转为平面的动态过程。
3.反思改进
学生活动设计好了并不等于活动可以成功实施,制作一个成功的学具,学生就必须对该知识点进行系统的理解,学生在制作前,就会主动地学习知识点,对学习的态度化被动为主动。教师更要把握制作的细节,例如,活动前,教师可播放三维动画演示制作等高线地形图的原理及过程,作为铺垫,活动中教师及时指导学生,引导学生探究解决问题,活动后做好经验总结。
综上所述,教师制作教具和指导学生进行学具制作辅助教学,能够提升地理教学的有效性,通过教具、学具制作和演示讲解,使难以理解的理论和抽象知识,简单化,直观化,化难为易,帮助学生有效理解记忆。同时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本文系2019年度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基于地理实践力的教学资源开发研究》(JCJYC19120356)研究成果